覺醒年代,一部正劇,好劇,良心劇。既充分還原了曆史的真實,又将曆史人物生活化,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去刷。
覺醒年代之所以大受歡迎,好評如潮。除了滿滿的正能量,劇中人物不時閃現的诙諧幽默,也是不可忽略的亮點。
今天筆者來盤點下再次刷覺醒年代,感受到的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人和事。讀者朋友可以看看,我被承包的笑點是不是也讓您笑了?
一,外圓内方,新舊文化的粘合劑,可愛值爆棚的蔡元培校長。
盤點覺醒年代的曆史人物,第一個人選當然是北大校長蔡元培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在覺醒年代中,當得起承包專業笑點首選人士。
在人才濟濟,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的北大當校長,沒有真才實學不行,沒有容人雅量不行,沒有方正于内,狡黠于外的靈活手段不行。而這些,蔡元培老先生全都具備。
蔡元培老先生第一次讓筆者忍俊不禁,是他去尋找陳獨秀,請他攜新青年北上,到北大任職的時候。
身着灰色棉袍、雙手交叉禦寒的蔡元培,行色匆匆地來到陳獨秀的住所。可惜,門鎖着,陳獨秀還沒有起床。
盡管當時是隆冬時節,天上飄落着紛紛揚揚的雪花,但蔡元培依然拿出程門立雪的精神,不顧年邁,不避嚴寒,靜靜地等候在陳獨秀的門前。
陳獨秀之所以遲遲未起,是因為前一天喝多了。朋友滿天下,名氣滿天下的陳獨秀,一到北京,陡然忙碌。親朋故好,紛紛宴請,高談闊論,豈不快哉?
等到陳獨秀終于起床,在門外等候多時的蔡元培老先生,身上已經落了厚厚一層雪。身子也佝偻了許多。
蔡元培縮頭縮頸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呐喊——冷啊。但眼神依舊堅定——我等,我堅決等。
而宿醉未消,蓬着一頭亂發的陳獨秀打開門,看到雪人蔡元培的時候,又是感動又是愧疚,當然也少不了陳獨秀的标配——狂。
被陳獨秀狂野地拉進房間的蔡元培,第一件事當然是烤火。但看到爐子上的花生,立刻拒絕了陳獨秀遞過來的熱水——花生好吃。
這份從容、這份堅持,這份憨直,這份童真,您笑不笑?
張勳的辮子軍終于退出了北京,蔡元培老先生夙願得償,欣喜萬分,洗腳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紹興戲。
不僅唱,還炫口技,自己給自己伴奏——锵锵锵嘚。真是泡着腳,亮着嗓,身體精神全都好。
而這些,又被前來拜訪的老朋友汪大燮撞個正着。汪大燮指着洗腳盆揶揄蔡元培:你得為人師表有礙觀瞻啊。
蔡元培老先生立刻滿面嬌羞,深鞠一躬:實在對不住,慚愧慚愧慚愧。一邊說一邊把沙發歸位,藏好洗腳盆。像個惡作劇被大人抓包的孩子。
這一幕,看過覺醒年代的,會立刻心領神會,哈哈大笑;沒看過的,腦補一下,也會哈哈大笑,是不是?誰還不是個小可愛?包括北大校長蔡元培老先生。
二,恣肆灑脫、叛逆激進、不走尋常路随時開逗的陳獨秀。
覺醒年代第二個搞笑擔當,自然非陳獨秀莫屬。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中國留學生野餐時談起國事,各個情緒激昂慷慨陳詞。
衣衫褴褛的陳獨秀不聲不響地悄悄進場,不客氣地拿過留學生放在桌上的飯菜,大快朵頤。
陳獨秀被随即趕來的章士钊說明身份後,又因言辭激烈引起誤解,被氣憤填膺的留學生一通窮追猛打,隻能落荒而逃。
好不容易逃出包圍圈的陳獨秀,手裡還牢牢握着筷子。而神色,也是意猶未盡的可惜、不甘!民以食為天,實錘了,我笑了。
陳獨秀到上海接胡适,妻子高君曼讓他給兒子延年和喬年帶些東西,陳獨秀是一百個不願意。直嚷嚷隻帶一件行李。
可到了上海,卻是大包小裹的八件行李!兩個兒子來時,從不下廚房的陳獨秀已經把從上海帶來的包子熱好了。
當時陳獨秀的兒子延年、喬年熱衷于無政府主義。原本就不太親密的父子談論起主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陳獨秀對陳延年信奉的無政府主義并不贊成,但面對不同的信仰和思潮,身兼父親身份和民主鬥士角色的陳獨秀,又不能采取強制和高壓政策。
怎麼辦呢?面對陳延年的侃侃而談,陳獨秀忍了又忍,終于憋出一句:你和我是什麼關系?你怎麼稱呼我?
陳延年想都沒想,沖口而出:我一直叫您陳獨秀先生。
一向舌燦蓮花罕有敵手的陳獨秀,在兒子毫不留情地狂怼中敗下陣來。跑到廚房又拿出一盤包子,狠狠地往桌上一扔:吃吧,陳獨秀先生帶來的,高君曼女士蒸的!
笑不笑?反正我笑了。陳延年、陳喬年兄弟也笑了。陳獨秀氣急敗壞把包子扔在桌上的那一刻,陳延年、陳喬年的臉上,是遲來的,寵溺地滿足。
陳獨秀在早稻田大學得到李大钊饋贈的一件大衣。再見面時陳獨秀依然穿着。李大钊調侃說讓陳獨秀歸還,陳獨秀一口回絕:這衣服暖和,有你的深厚情誼,舍不得。
陳獨秀的回答太陳獨秀了,李大钊早有預料,絲毫不以為忤。反而大方地表示:衣服就送給你了。
陳獨秀立刻眉開眼笑——你不能一件衣服感動我兩回啊。
陳獨秀的這份“無賴”,基于和李大钊的深厚情誼,也基于陳獨秀恣肆灑脫的性格。當然,搞笑效果也是空前的。
李大钊和陳獨秀去和長辛店的工友見面。工友們對鼎鼎大名的陳獨秀有些陌生,有些拘謹。但陳獨秀幾句話就和工友們打成了一片,還撸胳膊挽袖子,要和工友們一起包餃子。
工友說陳獨秀沒架子,還親自包餃子。陳獨秀回了一句:我還親自上廁所。工友回了一句:那麻煩您了。
你有來言,我有去語。北京人與生俱來的大氣诙諧,碰撞到大學問家的大雅若俗,竟然毫不違和,歡笑一堂。
三,三号搞笑擔當李大钊:幽默是一門學問,自嘲是最高境界。
和蔡元培忙裡偷閑、小心翼翼地放松,陳獨秀大刀闊斧,橫行無忌地談笑比起來,覺醒年代三号搞笑擔當李大钊就斯文多了。
李大钊性格溫和,搞笑起來也是滿滿的書卷氣。
李大钊的妻子趙紉蘭經過20年的漫長等待,終于和李大钊在北京團聚了。
感念妻子對家庭的付出,李大钊要親自給妻子盤一個土炕,讓住慣了土炕的妻子找到家的感覺。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文章錦繡的李大钊盤起炕來,卻是左支右绌,毫無章法。
炕沒盤好,卻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李大钊,遭到了妻子趙紉蘭和工友的嘲笑。李大钊毫不在意,照單全收。
妻子趙紉蘭在工友面前直呼李大钊小名。工友聽到李大钊這樣有大學問的先生,也有“憨坨”這麼接地氣的小名時,自然快樂得無以複加。
李大钊有些尴尬,但還是不失禮貌地賠笑。笑夠了,他委婉地要求妻子:以後别在外人面前叫我小名。
此刻的李大钊不是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不是為國家民族找尋方向的燕趙男兒,他隻是一個三分羞澀、三分歡欣、十分撒嬌的大男孩。
從激情昂揚慷慨悲歌的七尺男兒,轉眼變成溫暖旖旎的床前小兒女,這畫風的巨大反差,如何能讓人忍住笑顔?
李大钊帶全家下館子吃涮羊肉,一波三折的轶事,更能體現出李大钊幽默起來,滿滿學院風的一面。
阖家團聚,李大钊高興地要帶着妻子和一雙兒女去吃涮羊肉。還沒等出門,有學生來讓李大钊做緩交學費的擔保人。
習慣仗義疏财的李大钊,了解事情的原委後,大手一揮:擔什麼保?我先替你交上。搜幹淨自己和妻子的口袋,李大钊替學生交了學費。
沒錢還能去吃涮羊肉嗎?當然不能。怎麼和翹首以盼的孩子交代呢?李大钊的導師光環發揮了作用——以理服人。
李大钊鄭重其事地告訴孩子,涮羊肉不好。不好在哪裡?吃了塞牙。這昭然若揭的搪塞,妻子趙紉蘭自然心知肚明,孩子也不可能全無疑惑。長女李星華很認真地告訴父親:我牙好,我不塞牙,我要吃涮羊肉。
面對女兒直戳靈魂的童言無忌,李大钊絞盡腦汁,抓耳撓腮,意圖動用全身學問欲蓋彌彰的樣子,能不讓人莞爾?
深知李大钊個性的蔡元培,早就将李大钊的薪水扣下30元,讓人送過來,直接交給李大钊的妻子趙紉蘭,以作家庭日常開支。
窮人乍富,看到白花花的30塊大洋,李大钊立刻改口:原計劃不變,去吃涮羊肉。
女兒願望達成,快樂得手舞足蹈。李大钊也不忘跟上節奏:其實爸爸吃涮羊肉也不塞牙。父女俱歡、其樂融融。
穩重溫暖的李大钊,幽默起來,書卷氣十足、時有俊語——搞笑的最高境界是自嘲。
百多年前,那是中國近代史中最為波瀾壯闊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中國,湧現出了諸多叱咤風雲的俊傑。
覺醒年代将教科書中的曆史人物重新演繹,不僅中老年人看得如醉如癡,新生代也瘋狂追劇。
覺醒年代的成功,得益于人們對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追思,也得益于劇中那些鮮活的靈魂、與普通人零距離的人性光輝。
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钊......當年風華正茂的他們,與今天的年輕人一樣,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時不時地生活困窘,時不時地徘徊迷茫。
他們雖生逢亂世,但無論身居何種境地,從沒有頹廢,從沒有躺平;而是心懷希望,不斷求索。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将自己融彙到時代的洪流中。
他們是擁有大智慧、大胸襟、大氣魄的一代。面對國家的内憂外患,他們勇于探索,也願意傾聽,他們同時诙諧幽默。
他們的調皮可愛,讓觀衆在回顧那段風雲際會的曆史時,仿佛身臨其境,不由自主受其影響、感召,發出愉悅的笑聲。
但轉念間,卻發現這些鮮活的生命、有趣的靈魂,無論舍身求義的、還是窮其一生為國運探索方向的,都已是百年前的風采。
淚水,怎能不随即漫上眼眶?
想了解更多精彩,點個關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