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曆史,無論這個時代是多麼的波瀾壯闊,這裡的人物是多麼耀眼,但終究是逃不過生死的考驗。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還是諸葛亮,他們最終的結局都是化為塵土,埋葬在這華夏的大地之上。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埋葬之地,埋着死人,為什麼有的叫陵、有的叫墓、冢、墳?比如劉備的叫惠陵,曹操的叫七十二疑冢,諸葛亮的叫武侯墓。今日就讓小編為大家來講解一下。
墳墓,一般是指埋着死人的地方,但是在中國古代而已,墳和墓是區分開來的,墓是凡掘塘穴葬棺木,蓋土與推平,不植樹者稱墓。“莫”與“土”聯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下葬”。墳,“土之高者謂之墳。”就是土堆的意思,屈原《九章·哀郢》:登大墳以遠望兮。簡單的意思,就是登上土堆向遠方瞭望。現如今,墳墓已經通用。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傑出的人物,地位非凡,但是在建興十二年,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軍中,留下遺命葬漢中的定軍山下。根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水經注》中記載:“葬于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墳壟就是土堆,所以諸葛亮的墳墓,就叫墓。
冢,《說文》:冢,高墳也。高而大的墳。而能建立又高又大的墳,在古代都屬于特權階級的人物,比如官僚集團,王侯将相集團等等,有的墓中沒有屍骨,隻有墓主人生前的衣物等,就叫衣冠冢。
而傳說中的曹操墳墓就是七十二疑冢,曹操作為魏國之王,埋葬之地,無疑不會很寒酸。在古人看來,七十二隻是個概數,非實指,因此“七十二疑冢”僅舉大數而言,說明曹操疑冢之多,雖然現如今考古證明,七十二疑冢實際上是北朝大型古墓群,曹操墓的确不在這“七十二疑冢”裡,讓人遺憾。但也證明一點,凡是高大的墳墓就可以叫冢。
陵,《說文解字》:陵,大阜也。攀越大土山的意思,為“帝王的墳墓”專用名詞。帝王的陵墓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占地面積廣大,例如: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帝王的墓一般還有陵号,例如: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陵墓叫惠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叫長陵。
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聖人的墳墓,叫林。例如:文聖人孔子的陵墓叫孔林、武聖人關羽的陵墓叫關林。但是關羽有兩處墓園,一處在河南洛陽,稱為關林;一處在湖北當陽,稱為關陵。
關陵又叫“大王冢”,按說,關羽的最多也就叫冢而已,但是,後來曆代不斷給他加封,到了清代,成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與文聖孔子齊名。所以就成為又多了一個關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