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的文章是真的嗎?【閱讀提示】邊界感何在?高中生暑假玩手機被處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光明網的文章是真的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提示】邊界感何在?高中生暑假玩手機被處分
光明網評論員:“有一天我生動漂亮 我望遠山 遠山悲憫”。這樣的文案,配上一張青春的臉龐,無論如何都算是一條合格的朋友圈作品。但就是這樣的舉動,卻受到了學校的通報批評。
近日,遼甯盤錦有高中生爆料稱自己暑假期間發自拍朋友圈被學校通報處分,引發熱議。學校通報截圖顯示,7月25日,高二一部二年三班兩名同學發朋友圈,還有多人留言點贊,手機使用不當,按照學校關于“去網去微”管理規定,對于以上同學提出嚴重警告,開學要給予相應紀律處分和處理。針對該事件引發的輿情,當地教育局回應媒體稱:“學校不讓學生玩手機,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學校管理也沒毛病。”
據媒體了解,“去網去微”是當地高中制定的《大窪高中學生管理制度手冊》中第19頁所規定的内容。根據制度:學校要求學生使用非智能手機;要求每個學生隻申請注冊一個卡号并接受班級專項信息員監督,提倡學生間相互監督;要求家長或學生每月上交通話、短信、流量使用情況詳單,上交手機服務密碼供監督檢查等。對違反該制度的學生第一次給予記過處分,回家反省3天,沒收手機、卡;第二次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回家反省5天,沒收手機、卡;第三次開除學籍。
但“去網去微”真的如當地教育局所回應的,沒毛病嗎?二十多年前,當筆者就讀高中的時候,還沒有手機,卻有針對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類似規定,課堂撕書、找家長談話、回家反省的情節發生了不止一次。似曾相識的規定,似曾相識的處理。隻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金庸、古龍的作品已成為經典,而高中生依然被禁锢在一個個打着“管理”名号的小黑屋裡。
今天,我們不必多言手機的普及率與網民數量的激增,不必多言青少年的大部分社交已經轉移互聯網上,不必多言網絡化就是我們現在的生存現實。但為何學校、老師、家長還是這麼怕手機?因為手機好玩。好玩,導緻沉迷,導緻無心學業,導緻考不上大學,導緻該所高中升學率下降,因而要“去網去微”,這是典型的管理者思維,但這也是典型的“有罪推定”。如果因為手機好玩影響學習分散注意力,那麼老師和學校是不是也應該“去網去微”以利于專心備課教學呢?
當然,管理是擔當。如果一個學校、一個家庭放任學生沉溺手機、遊戲,是極不負責任的。當下,如何讓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接觸網絡、認識遊戲,成為擺在學校、老師面前的一道必答題。這道題的答案未必唯一,但一定要有合理的規劃、有雙方的認可、有心甘情願的執行和從長計議的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則新聞中,主人公已經上高二了。雖然尚未成年,卻已不再是自控能力差、學習自主性不強的小孩了。高中時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自我意識的迅速增長階段,需要引導與引領。隻是價值觀的位階是有排序的,如果控制手機會産生“你的私人領地随時會被窺視”“你沒有自主權利”的“教育”效果,那就是低階目标傷害根本目标了。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高溫室外工作着裝要求修改迫在眉睫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