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趙沁藍 李翔
2020-05-21 22:45
快遞櫃,原本是為暫時不在家、無法領取快遞的居民提供方便的寄存設施,這一段時間來卻因為行業龍頭老大豐巢的收費行為被輿論推向了風口浪尖。好好的便民設施,為何會陷入“天下苦快遞櫃久矣”的局面,不禁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首先讓我們先梳理一下豐巢公司醞釀收費的這半年時間:
2019年10月:豐巢公司就曾因為“誘導打賞”陷入風波,用戶在取件時,會看到打賞1元保管費的提示,下方則有一行不太顯眼的半透明淺色字樣寫着“跳過打賞”;
2020年4月30日:豐巢更是直接上線了超時收費和會員服務兩項收費方案,對于超時12小時未取的快遞收取0.5元/12小時,3元封頂;
2020年5月7日: 杭州東新園小區對豐巢快遞櫃進行斷電,是全國第一個抵制豐巢超時收費的小區;
2020年5月8日:上海中環花苑小區也宣布暫停使用豐巢快遞櫃,其後陸續有119家上海的小區加入聲援隊伍;
2020年5月9日:豐巢方面發布了《會員服務說明》,将收費的原因歸結為提高快遞櫃周轉率,鼓勵用戶盡早取件,并向杭州東新園小區發布了聲明,稱将索賠相關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失。
其實很多人有疑惑,為何五毛錢會引來這麼大的輿論反彈和集體抵制,但其實,事情還要從快遞員未經允許将包裹投入快遞箱開始說起。
以中環花苑小區為例,豐巢快遞櫃入駐至今大約有三年時間。三年前,小區居民們還享受着送貨到家的服務,如今,到快遞櫃領取卻變成了默認的“規矩”,這讓很多人苦不堪言。
不過,當快遞員們面對特勤員的采訪時,也是一肚子委屈。他們說,此前豐巢快遞櫃雖然面向消費者免費,但對于快遞員這一端是要針對不同大小的寄存格進行收費的。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9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了26倍,但快遞員人數的增長遠遠跟不上這一速度。不過盡管如此,法律人士依然指出,快遞員未經允許将包裹投入快遞櫃的這一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其實,快遞小哥的作為讓豐巢全面“背鍋”并不合理,隻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内,對于被迫到快遞櫃取快遞這件事,很多人都是采取忍讓态度的。可如今,一紙收費通知将已有的矛盾凸顯了出來,也将豐巢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對于收費行為,豐巢高管回應,根據合同小區物業及業委會是無權幹涉的。
然而,說到合同,就不得不來複盤一下豐巢入駐小區的合法性問題。經過業委會交流平台“衆蟻社區”統計,在上海的100餘家小區中,有8成小區與豐巢公司簽訂的合同都不合規,沒有經過業主大會的同意。
而針對部分合規且沒有約定免費的合同,後援律師介紹,企業确實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但如今快遞櫃已經成為一項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作為市場占有率高達7成的強勢企業,更需考慮社會責任。5月13日,國家郵政局約談了豐巢科技公司主要負責人,要求豐巢公司積極采取措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着手研究解決方案,調整完善收費機制,回應用戶合理訴求。
特勤員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對于很多小區業主來說,并非不願意付費。而是希望快遞入櫃能經過自己允許,并在合理的時間期限内支付費用。中環花苑小區業委會就提出,希望豐巢公司将免費保管時間從12小時延長到24小時。在一段時間的拉鋸後,5月15日晚間,豐巢發布了第二封《用戶服務調整說明》,在表達歉意的同時,承諾将協助快遞員征得用戶同意後投件入櫃,并将免費保管時長延長到了18小時。
在該聲明發布半小時後,中環花苑小區業委會也迅速發起了投票調查,結果顯示,在近1600人的投票中,仍有88%的人堅持24小時免費保管的期限。不過,小區業委會考慮再三,仍決議從5月17日起恢複豐巢快遞櫃的使用。不過,與此同時,小區也協調出一間閑置房間,作為自設的免費快遞驿站,供業主自由選擇。
初期以免費吸引用戶,在迅速擴張占據市場份額之後,轉過頭來便開始收費,這似乎是近年來一種常見的商業模式。然而中消協指出,智能快遞箱服務以消耗小區公共資源為代價,具有小區公共服務屬性,因此其收費标準宜參照公共服務價格管理方式确定,而不是簡單通過市場化機制來解決。希望這次豐巢風波,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趙沁藍 李翔 實習編輯:鐘郁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