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的日子

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的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9:25:05

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的日子(又忙又窮的年輕人)1

最近有幾位來訪者與我進行職業咨詢,他們有一些共同點:

農民或者小鎮工人的子女,從普通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上廣打拼;

比較頻繁的換工作,工作三四年換了五六份工作,中間還有幾個月沒工作;

工作的過程常常是這樣的:一份新工作,幹了幾個月,因為各種原因,如工作太累,薪水太低,老闆對自己很惡劣,和同事關系沒有處理好等原因辭職了,原本想利用辭職這段時間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适合和喜歡做什麼工作。但因為存款不多,大城市生活的壓力又大,要租房要吃飯要付通訊費,辭職之後更加焦慮,眼看着錢很快花光了,信用卡債越欠越多,也沒法靜心找工作,焦慮之下就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先幹起來。

可是,因為自身工作能力不足,工作經驗不夠,這份新工作薪水依然不高,還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時又陷入焦慮和痛苦之中。

就這樣掙紮到27、8歲的年紀,做着一份月入隻有三千,時不時還需要加班,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他們成了最典型的窮人:沒錢沒時間還沒有好心情。

他們的困境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如家庭條件不好,缺乏足夠的外部支持,從小沒有接受職業教育,缺乏相應的職業規劃和指導,沒有好運氣等,涉及到他們自身的原因在于:對自我的認識不清楚。

我之前的文章裡也寫道:大部分職場迷茫的問題,原因都不在工作本身,而是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了解不夠。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越多,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哪裡,自己的資源有哪些,自己對工作看重的點是什麼,自己目标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目标的手段。

那他工作的勝任感和滿意度就會提升。

那如何增加自我認識?很重要一點就是花時間去思考,去自省,去學習。

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的日子(又忙又窮的年輕人)2

前段時間我重讀了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中,這是一本涉及到曆史學、人類學、生态學等諸多學科的書,書中提到猿人在進化過程中的關鍵幾步。

比如火的使用。火的使用對于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火給人類更多自由的時間。

猿人不會使用火之前,像其他動物一樣生食。老虎捕食了一頭羊,從撕咬到吞進肚子裡,再到消化,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六小時,基本上老虎的一生就是找吃的,然後吃,吃完睡覺,睡醒了再找吃的,再吃,再睡的簡單輪回。

火的使用,讓猿人的命運和老虎的命運開始出現了天壤之别。吃熟食讓猿人消化時間大幅縮短;燒熟的食物能夠消滅大量病菌,吃得更安全,讓人猿患疾病的概率減少,猿人的壽命得以延長。

火的使用讓猿人有了時間的盈餘,多出來的時間可以更自由的做很多事情,開始想象,開始創造發明,開始有了文化藝術宗教,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大腦發育變得更聰明。

時間的盈餘帶來認知的盈餘。

認知的盈餘是什麼意思呢?美國學者克萊•舍基在《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中說:“因為8小時工作制,人們每天會有8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人類有消費(接受信息)、分享(傳播信息)、創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在以前人們隻在電視機前進行消費,而如今,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分享和創造。”

認知盈餘,我的理解就是讓自己從别人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或者将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分享給他人,亦或者大家聚在一起都貢獻出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完成一個項目,比如維基百科。

就像現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很多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借助互聯網分享或者販賣給需要的人。

現在很多的知識付費平台,比如得到、分答、在行等其實就是在做這個事情。

讀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有點扯遠,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職業發展問題上,我發現一個人的發展也好,還是作為人類整體的發展也好,都是從時間盈餘到認知盈餘的過程。

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在28歲之前的經曆:

農村女生,家裡貧窮,高考兩次均失利,進入上海一所高等專科學校,大學期間不停地打工,同時自考本科,畢業進入一家民營的廣告公司,拿着1500的薪水。一邊上班,一邊靠幼教中心兼職和接各種私活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五萬。

後來在網上寫作獲得一定關注量後出了書,版稅收入,加上跳槽漲了薪水,畢業四年時我存了人生第一個十萬。

這時我辭職了,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并考取了職業資格證書,轉行成為心理咨詢師。

在辭職之前,幾乎所有空出來的時間我都拿來掙錢了,等到存了幾萬塊之後,生存的需要得到滿足并有一定的保障之後,我才開始有時間想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麼。

之前我其實是很盲目的狀态,沒有想過自己做的那些工作很多都是很低級重複的勞動,無法獲得多少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我有了一點錢後,開始停下盲目掙錢的腳步,花錢上課,重新學習新的知識和專業技能,然後用自己的信息、知識販賣給需要的人,靠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獲取物質回報。

這個過程就是我從時間盈餘變為了認知盈餘的過程,是我從盲目愚蠢變清醒聰明的過程,也是我從非常不自由變為相對自由的過程。

這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先滿足低級的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才能滿足愛和尊重、尊重、認知和審美和自我實現等更高的需求。

假如一個人缺乏食物,那他的很多能量都用來獲取食物,沒法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中解放出來,獲得更多的發展。

哈佛大學的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沙菲(Eldar Shafir)研究了稀缺資源狀況下的人的思維方式進行了研究。“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緻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态,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我雖然在金錢上擺脫了大學和剛畢業的稀缺狀态,但是“稀缺頭腦模式”在我身上的後遺症依然存在,表現就是:喜歡存錢,不太願意花錢,多花一點錢就會覺得不安。

時間盈餘、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還是稀缺理論,在我看來,講的都是一回事:一個人若要想發展,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自由,讓自己能夠從生存需求的控制中解放出來,擁有更多時間上的自由。

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的日子(又忙又窮的年輕人)3

無論是金錢、時間還是認知信息它們都是一種資源。貧困的年輕人想從資源匮乏的情況下突圍該如何做呢?

我的經曆和做法是:先用很多很多的時間換取金錢,當金錢達到一定量了(需要多少錢才會覺得足夠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然後用金錢和時間換取知識和信息,再用知識和信息換取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回到标題上來,一個年輕人又忙又窮,在沒有其他人的幫助下,相當于資源非常匮乏,那他如何讓自己的時間盈餘,變得更自由呢?

他可以在現有的工作上最大程度的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讓自己在工作時間裡獲得成長。工作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這些東西可以增加你自身的價值,那對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将很有幫助。同時要堅持省錢,存錢,然後用自己的錢換取更多的時間和知識信息,但是這麼做對一個人意志力的考驗是非常巨大的,工作忙碌,沒錢還要控制自己省錢,一旦期間遭遇被騙或者生病,花掉一大筆錢,就可能要重頭再來。

如果他認為這份工作無法獲得成長和學習,可以考慮換一份不那麼忙但是可以讓自己獲得學習和成長的工作,薪水跟之前一樣低也沒有關系,但獲得了時間的盈餘,以此擴展注意力的“帶寬”,充分利用空餘的時間學習和思考,為認清自己,好好審視和選擇自己的行為赢得空間,然後才有可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職業方向或者積累職業技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有的年輕人一邊上班,一邊做個人公衆号或者開微店,還有的年輕人存了一筆錢之後辭職學習英語、學習攝影、學習投資,然後轉行成功,用自己的技能換取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其實這些方式都是在時間盈餘的基礎上提升自我的價值,累積自己的資源。

其實,無論哪一種方式都需要一個人很努力才能成功。貧窮的年輕人想從資源匮乏的情況下突圍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說非常艱難。

年輕的時候工作收入低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有時間,成了“窮忙族”——金錢和時間上雙重窮人,這是最糟糕的,長期處在這樣糟糕的狀态中,改變命運的機會将變得不可能。

所以,“窮忙族”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時間盈餘”,因為自由的時間就是改變的力量。

這裡的“時間盈餘”不僅僅指現實時間上的盈餘,還指大腦和心智上時間的盈餘,即不陷入過度焦慮中,讓大腦冷靜去思考:我有哪些資源和能力,我能做些什麼改變現狀,我未來的路要怎樣走?

最後,願你有一天,能成為有錢有閑又有知識,内心還從容淡定的真正富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