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相見歡》是南唐後主李煜的代表作,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擡頭望天,隻有一彎如鈎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隻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在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我們來品讀下這首詞,上阕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阕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
下阕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铿锵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南唐後主為何會寫下如此悲痛的詞作呢?接着,我們需要了解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這首詞是李煜被囚于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缭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于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怆痛。
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绮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後人對這首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比如沈際飛在《草堂詩餘續集》中評價說:“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句妙。”
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說:“此詞寫别愁,凄惋已極。‘無言獨上西樓’一句,叙事直起,畫出後主愁容。其下兩句,畫出後主所處之愁境。舉頭見新月如鈎,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萦懷矣。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所謂‘别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唯有自家領略也。後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雲‘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紫竹淩:多平台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