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書本
去旅行
暑假來了!
暫别校園的神獸們
除了在家完成作業、休息放松,
還能做些什麼呢?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書本内容是世界的濃縮,
趁着這個暑假,
走出書本,
邁向廣闊世界,
一起到現實世界中尋找更多的鍊接,
跟着書本去旅行。
那些我們覺得有些陌生或者嚴肅的
課文,
因為有了現實的連接,
而變得親切;
那些難懂的古文,
因為有了古建築和周圍環境
的真切體驗,
而變得觸手可及。
有這樣一個電視節目
《跟着書本去旅行》,就可以給小朋友
帶來書本與現實世界
的真實鍊接。
讓小朋友們跟着遊,
跟着學,
感受更多,
體悟更多!
《跟着書本去旅行》是一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科教頻道
傾力打造的
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
讓選擇宅家消暑的小朋友
足不出戶就能“行萬裡路”,
充實自我。
也能讓打算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的
小朋友,
更多了解
從書本中走出來的景點,
從景點中誕生的課文。
《跟着書本去旅行》是什麼?
2021·SUMMER
《跟着書本去旅行》是由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跟大語文學習相關的紀錄片。該節目從青少年熟悉的中小學課本、經典名著中,選取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作品,由領隊帶着同學們尋訪文中古迹,聽專家在實景中講背後的故事,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走近文化古迹、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受教育。
《跟着書本去旅行》通過讀文、走訪、紀錄,拓展了教育專題節目的傳統模式,創新表達方式,讓經典文學,曆史名著“新”起來,讓書本“厚”起來,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活”起來!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科目,學好它對很多孩子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古詩詞,學透它們尤為吃力。如果沒有去過實地,沒有看過實景,我們平常人尤其是中小學生都很難理解這些詩人眼中的景色。
《跟着書本去旅行》雖然是講的課本故事,但沒有選擇普通科普類綜藝慣用的長篇大論,每個主題都采用不到20分鐘的篇幅,短小精悍。
如果你對這檔節目還不了解,就先跟着今天的文章,帶孩子一起感受、發現、思考,共同走進咱們的語文課本吧!
節目看點:
從書本出發,把書本讀“厚”。
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所涉及的地域風光、曆史名人、文化古迹、山脈河流及世界文化遺産為着眼點,帶領同學們實景實地走訪,讓同學們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
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博物館奇妙夜——飛向藍天的恐龍》和《南京印象——背影》兩期節目為例,一起走進這個充滿趣味的文化教育吧!
《博物館奇妙夜——飛向藍天的恐龍》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寫道:“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20世紀末,考古學家們在我國遼甯省西部首次發現了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中華龍鳥,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這個觀點。
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裘銳老師的帶領與講解下,同學們參觀了中華龍鳥的化石,此化石作為目前發現的第一具長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在骨骼之外保存了軟組織結構,目前認為是保存了原始的羽毛。而為什麼恐龍要進化出羽毛呢?有些古生物學家推測,進化出羽毛的原因可能與保暖及吸引異性關注有關。
接下來同學們開啟了尋找恐龍家族的“預備飛行員”的旅程,明白了翼龍并不是恐龍,它隻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後,同學們成功找到了第一隻征服藍天的恐龍——顧氏小盜龍,它被稱為四翼恐龍,據專家推測,它應該是生活在樹上的一種恐龍,是恐龍進化曆程中的裡程碑式的角色。同學們還觀看了3D複原圖,直觀感受了1.6億年前的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赫氏近鳥龍的真面貌。
在節目的最後,裘老師總結說到: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恐龍并沒有滅絕,它們還在天空飛行,鳥類繼承了恐龍的遺志,繼續生存在地球上。
《南京印象——背影》
課文《背影》叙述了1917年,朱自清先生離開南京到北京去上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并給他買橘子的故事。文中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字裡行間流淌着先生真摯的情感和父愛的支撐力量,背影成為了先生對父親的最深刻的記憶。
在本期節目中,同學們去到浦口火車站,到達當年父子分别的故事發生地,回望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背影。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永祎老師耐心地向同學們介紹了課文《背影》描寫的時代背景。經講解,同學們了解了20世紀初南京浦口火車站、中山碼頭等重要交通樞紐的作用,通過照片對比出如今渡江的輪船和朱自清當年乘坐的船的巨大不同,從乘船變化、船票的變化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根據《背影》的記述,同學們常以為父子二人的關系不錯,但是張老師的回答給了同學們不一樣的答案。張老師解釋道:父子二人在新舊思想上有一定的分歧和沖突,祖母去世、家庭拮據等變故更導緻了二人的隔閡。但是這樣的隔閡并不能阻擋父親的深沉的愛,父子之情感人至深。
浦口火車站為英式建築,距今已經有110多年的曆史,在那個年代是中國重要鐵路線津浦線的終點和起點。同學們走過朱自清先生曾走過的路,透過斑駁的站台,停駛的列車,仿佛真的看到了先生筆下描寫的步履蹒跚的背影,内心湧起感同身受的感動,談起自己的父母,不禁潸然淚下。
張老師說,朱自清先生把對父親的刻骨的思念就像涓涓細流一樣,熔鑄到《背影》中,形成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溫暖的父愛。這也是《背影》激發一代又一代人産生情感和心理共鳴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設計:韓雨欣(實習)
彭紫荊(實習)
編輯:周 丹
主編:吳海濤
讓更多朋友看到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