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歲兒童手指精細動作訓練?文丨美媽很帥小可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前幾天焦慮地對我說,”我家孩子有點跟不上趟,别人1歲會獨立吃飯了,他連勺子都拿不穩;别人1歲半砌積木能砌出各種造型來,他砌一個都砌不好;别人2歲會畫畫了,他連畫個半圓都畫不出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7-12歲兒童手指精細動作訓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丨美媽很帥
小可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前幾天焦慮地對我說,”我家孩子有點跟不上趟,别人1歲會獨立吃飯了,他連勺子都拿不穩;别人1歲半砌積木能砌出各種造型來,他砌一個都砌不好;别人2歲會畫畫了,他連畫個半圓都畫不出來……“
聽完後我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寶寶剛出生時,我苦口婆心對她說的那一句話:手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想最大限度開發孩子的腦潛能,一定要多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
人體的第二大腦為什麼不是腳,不是嘴巴,而是手呢?
這得從大名鼎鼎的“彭菲爾德地圖”說起。
彭菲爾德(Penfield)
它是加拿大腦外科醫生彭菲爾德(Penfield)根據控制人體各部分神經元在人腦中所占的比例而繪制出來的,左側是可以感受感官的軀體感覺皮層區,右側是運動皮質。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手在大腦中所占據面積的是最大的,其中在軀體感覺皮層區占了該區域的1/4,在運動區約占1/3。
這意味着經常活動手指,可以刺激大腦三分之一的區域。反過來看,大腦把指令發送給手指的時候,也同樣要激活這些區域才能控制手跟手指。
手指上有許多連接大腦的神經,稍微做一下拉、推、捏、握、擰、撕、抓、拔這些精細動作,都能廣泛刺激大腦。
這一刺激之下,發生連鎖反應,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發生連接,然後創建了負責腦信息傳遞的突觸,慢慢地,大腦聯網就越來越快,形成了一張高效無比的信息網。
鋼琴家坐在鋼琴前,用餘光瞟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樂譜,優美的樂曲就從指間流出,你甚至都看不清他的手,隻看到跳動的模糊動作。為什麼鋼琴家的手、眼睛、大腦可以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呢?還不是因為大腦聯網快,手眼協調能力強。
雖然孩子不一定要做鋼琴家,但手指不靈活,精細動作差,會給生活跟學習帶來很多困擾,比如穿不好衣服,拿不穩(勺子)筷子,字寫得歪歪扭扭,畫畫時無法把大腦中想象到的東西精确地畫出來。
可見,手是否靈巧,影響的不止是大腦的發展,還有孩子的生活能力。
0-3歲是突觸的爆發期,3歲左右突觸增長速度開始放慢,4歲開始進入突觸修剪期(即把退化或沒用到的神經元剪掉),加上4-5歲左右孩子的手部肌肉基本發育成熟了,所以鍛煉“第二大腦”要趁早。
然而,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并非單純活動指尖就能激活大腦的,要用手指捏住小物體或用手掌握住物體才能起到效果。
3 個指尖遊戲,幫寶寶鍛煉手部精細動作,提升腦力折紙折紙是一項需要手、眼、腦三體合一的指尖活動。在折疊前,孩子需要把自己想要折的樣子要腦内建模一遍,折的時候不但要記住折疊的内容、順序,還要一邊移動手指肌肉,調整折的力度、動作與速度,這些都能很好活化大腦,提升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與專注力。
串珠珠子小,線又細,對于手部精細動作還沒發展起來的小朋友來說,要一手捏住小珠子,一手用細線把它們串起來,還真的很考驗孩子的耐心,但一旦堅持下去,收效也是雙倍的,深度刺激大腦之餘,還順帶提升了孩子的專注力與耐力。
不過,珠子小,寶寶又愛用手探索新奇事物,尤其是2歲以下的寶寶,見啥都往嘴裡塞,所以不建議太小的寶寶玩,5歲以下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建議家長陪同,而且不玩時要收好,避免寶寶誤吞。
玩立體機關翻翻書1歲後,寶寶的手指肌肉與神經末梢逐漸發達起來,愛戳洞洞,愛翻東西。翻翻書裡面設有大大小小的“機關”,讓寶寶能在翻、摳、戳、找中收獲不同的驚喜,訓練手指精細動作,以激活大腦,促進更多突觸的生成。
兒子1歲時我就給入手了《奇妙世界翻翻書》,現在2年過去了,都快被翻爛了,兒子還時不時拿出來翻一翻,戳一戳,就好像一座寶藏一樣,有挖不完的樂趣:
書中有形狀各異的小翻頁、小洞洞、镂空頁,還有寶寶特别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每天翻一翻,摳一摳,拉一拉,既可鍛煉手指精細動作,又能培養專注力、觀察力。
色彩明麗不傷眼,畫風活潑生動,可以快速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以開展沉浸式閱讀與探索。另外,大腦還能獲得豐富的視覺帶刺激,讓腦神經連接得更綿密。
這套立體翻翻書,共4冊,有150多個科普知識 100多個機關翻翻頁,内容豐富,處處有驚喜,兒子常常一玩就是一個小時。
原價118元,現在搞活動隻需49.8元,建議家有1-4歲小朋友的家長入手。點擊“去看看”即可下單。
4-5歲前,無論是孩子的大腦還是手部肌肉,都正在經曆一個快速生長期,經常鍛煉手指精細動作,孩子手更靈巧,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都能帶來很多的便利。所以,快快練起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