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者更小”,“小反成大”,“同大有别”是行草書結構與造型變化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
記住這三個結構技巧,寫起字來就不愁沒有變化手段。
小者更小
偏旁部首,是近代規範字教學的說法。古人寫字才不管這個。把筆畫少,在字的體量中占比小的偏旁部首寫的更小,字就有了對比關系,也就顯得别緻有趣了。

奘 王羲之

質 王羲之

聖 王羲之

号 王羲之

攜 王獻之

皆 王獻之
小反成大
把一個字中筆畫少,體量小的偏旁部首反而寫的大,反差對比出乎意外,這玩法就叫一個妙不可言!

作 王羲之

排 王羲之

楊 王羲之

報 王羲之

敏 王羲之

王獻之
同大有别
把偏旁部首的筆畫和體量基本一樣的字,處理成兩邊大小,高低,長短不一,字就有了變化,就不會顯得平淡無奇了。
把相同的偏旁部首組成的字,按照“抑左揚右”的基本規律,寫成左邊部分隻占整字的三分之一。啟功先生所說的“黃金分割率”,原來古人早就玩的呼呼生風啊。

觸 王羲之

王羲之

緻 王獻之

赫 李邕
“快樂書法營”前期文章《寫行草書為什麼不能“通豎連橫”?》,這個“赫”字是最有力的證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看看。

弱 歐陽詢

羽 米芾
“快樂書法營”将持續推出古代經典行草書結構與造型方面的技法技巧分析文章,與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分享。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