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它講述了一個時時處在惡龍威脅之下的小村莊。
每年,這條龍都會要求村莊獻祭一名童女。
每年村子裡都會有一名勇敢的少年英雄翻山越嶺,去與龍搏鬥,但無人生還。
當又有一名英雄出發,開始他九死一生的征程時,有人悄悄尾随,想看看到底會發生些什麼。
龍穴鋪滿金銀财寶,少年來到這裡,用劍刺死龍。
當他坐在屍身之上,豔羨地看着閃爍的珠寶,竟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成為了村民懼怕的龍。
而今天,這個故事在電商圈上演了。
喧嚣的直播電商止不住那股躁動的風。
近日,直播界掀起了一股打假熱潮,一時之間風聲鶴唳。
先是快手頭部主播辛巴,被職業打假人王海指出其直播賣出的燕窩,含量極低、成本不足1元、與“糖水”無異。
再是抖音頭部主播羅永浩,被王海控訴其在直播間銷售的一款進口漱口水,涉嫌虛假廣告宣傳。
事後,兩位主播都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中難以脫身。
辛巴團隊承認涉事燕窩産品确實存在虛假宣傳問題,啟動了“退一賠三”的賠付工作,退賠金額達6198.3萬元之多。
羅永浩團隊則稱該則涉嫌虛假宣傳的視頻,是相關營銷号擅自加入羅永浩直播片段的剪輯視頻。也就是“與我無關”的意思。
不過羅永浩團隊怕是會被王海揭露更大漏洞,竟然先自曝了11月28日直播部分羊毛衫為假貨。
直播帶貨這潭池水被徹底攪動,關于假貨的問題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有網友表示:“不知道你們還敢不敢去直播間買東西,反正我是不敢了。”
而這兩起事件背後的關鍵人物——王海,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高人,竟然能夠以一己之力引發直播界的大震動?他的手段又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讓辛巴和羅永浩都“栽”了?
他和他職業打假人的身份,引發了大衆的強烈好奇心。
所謂的職業打假人,指的是專門以打假為工作、靠打假賺錢的人。這一職業已經在中國存在20餘年,擁有深厚的曆史。而其開山鼻祖,正是王海。
1995年,22歲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花了170元買了兩副索尼耳機,結果發現這耳機竟然是山寨貨,一氣之下将隆福大廈告到法庭,控訴其出售假貨,并要求索賠。
這一舉動在現在看來再正常不過,然而在當時卻引起了廣泛讨論。大家第一次知道消費者被坑了還可以這樣維權。因為王海的狀告,這一年被媒體評為“消費者維權元年”。
在這一曆史性的時刻下,王海成為第一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獲得者,還被評為中國的新聞人物。
王海受到了鼓舞,随後越戰越勇。1996年,他成立中國第一家打假公司,在維權打假的戰場中奮力拼搏。
消費者買來了水貨手機、天津伊勢丹廁所亂收費、斯凱奇鞋虛假宣傳……王海參與到這些不公事件中,并且全都大獲全勝。
據媒體報道,2017年,王海在全國各地共開設了四家職業打假公司,業務主要為三部分,分别是“幫消費者維權打假、知假買假、替企業打假”。
市場流行的一個說法是,王海接一個“案子”的起步價是30萬,最多的時候一單可以賺到400萬。
眼見王海輕輕松松發财,全國各地開始湧現越來越多職業打假人。他們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群體,忙着調查商家出售的産品,或者堅持商家出品的廣告,好從中揪出問題,大賺一筆。
然而随着職業打假人的發展壯大,關于他們的争議也越來越多:因為職業打假人在打假中摻雜了牟利的動機,那他們到底是幫消費者發聲的正義鬥士,還是專門鑽規則漏洞的假貨流氓呢?
如果說最開始的打假是為了維權,那現在的職業打假行業已經完全變味了。
職業打假人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正規軍,他們一般會組織成專業打假團隊進行打假,主要盯着大企業的動作。
他們會先調查清楚企業的哪些産品有質量問題,或者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再“知假買假”,最後依法索取“退一賠三”“退一賠十”的賠償。
另一類是散兵遊勇。他們更多潛伏在QQ群裡,靠碰瓷電商賣家來營生。
一般是一個人在群裡發出電商賣家的違規操作截圖,表示他要“開車”了,招呼有興趣的群成員“上車”,與他一起“搞”某賣家。
然後大家再一哄而上,猶如秃鹫分食屍體般上陣。每個人都下個小額訂單,再一起要求索賠,以舉報來要挾。很多賣家都會就範,給錢消災。
大多數職業打假人,實際上都隻是以正義之名,幹着牟利之事,初衷隻是為了賺錢。
他們就如同去屠龍的少年,失去了初心,将電商市場攪得一團亂,成為了電商市場所懼怕的惡龍。
他們最擅長兩種操作:
第一種是小題大做。
他們專門盯着電商賣家一些違規操作。這些違規操作很多時候并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
他們卻死抓着不放,借機發話要求賠償,不然就投訴或者将其告上法庭。很多電商賣家都對此苦不堪言。
比如從說明書上揪出錯誤。
周某在電商平台上買了某品牌的堅果,随後将該品牌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他去給堅果做了檢測,發現這個堅果包裝上标明的脂肪含量與檢測的結果大相徑庭。
他認為這個堅果不符合食品安全生産标準,于是狀告該品牌,還要求十倍賠償金。
結果法院那邊一檢測,發現根本沒這回事,于是駁回了上訴。
沒賺到錢不說,還浪費了人力物力,這個人圖啥呢?
又比如從宣傳話術中大作文章。
賣家于某在銷售一款橡木桌子,在産品描述中,稱這款桌子“選用20年橡木精心打造”。結果這句話被職業打假人盯上了。
他們通過工商投訴該賣家涉嫌虛假宣傳,表示“你怎麼證明這棵橡樹有20年呢?”
于某拿不出證據證明該家具原材料的曆史,急得團團轉。
随後就有律師聯系了他,表示收不到賠償就會去法院起訴。
于某一時糊塗,就支付了1萬元以求息事甯人。
然而于某的網店生意卻從此一落千丈,再難回到當初的業績了。
一句話惹來的禍,會不會太嚴重了?
第二種則是“釣魚執法”。
很多時候電商賣家并沒有違規的意圖,結果在職業打假人的引誘下做出了錯誤的舉動。這個時候職業打假人基本一抓一個準。
比如有職業打假人就盯上了某奶茶品牌。他們以“公司需要大量假貨奶茶當福利”為由,找該奶茶品牌下單。
該奶茶品牌明明賣的是真貨,但沒有經驗的客服,很可能在職業打假人的話術下落入圈套,順着他們的思路同意了該請求。
這個時候職業打假人再立馬下單,并截圖當作證據,進行舉報,收到賠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賣家一不留神就被坑了,簡直有苦說不出。
最可怕的是,有些職業打假人還會“打假”之名行“造假”之實。
某個戶外用品網店就遭遇了這麼一種情況:周某在他們這買了個侏羅紀公園刺繡貼章,後來竟然把該網店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因為該貼章沒有侏羅紀公園品牌的授權标識,也無廠名、廠址、聯系電話,完全是詐騙,要求十倍賠償。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是周某偷偷撕下了這個貼章印着的授權标識,以職業打假人身份敲詐該網店。
職業打假人使用這樣的手段,可以說已經突破底線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職業打假人的存在,起碼是替消費者發聲,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但事實上那隻是極少部分。大多數時候職業打假人都是擾亂市場的蝗蟲。
從打擊效果來看,由于成本較小,取證相對容易,來錢快,職業打假人打假的主要範疇集中在産品标識、說明等方面。
這些操作可以說隻是規範了商家對于産品的包裝,跟消費者基本上沒有什麼關系,又何談維護消費者權益?
而且當知假買假行為越來越形成商業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職業打假人、打假公司湧現,其動機并非為了淨化市場,而是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借機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隻會将市場攪得一團亂。
變了味的打假讓越來越多無辜的中小賣家被無差别打擊,他們又到底犯了什麼錯?
他們很多人可能是剛創立網店,為了生存而苦苦掙紮。結果他們在辛辛苦苦接單打包跑工廠的時候,無數職業打假人卻坐在電腦前面,翹着二郎腿,等着吸賣家的血。
很多時候,他們苦心經營的店鋪就這樣被打假人敗光。這難道不可恨嗎?
而當打假泛濫的時候,免不了會出現劣币驅逐良币的畫面:真正質量有保證的店鋪因為一些失誤被迫退出市場,而賣假貨的店鋪卻交了“保護費”,堂而皇之地裝搖撞騙。
這對于消費者來說,隻會是更大的災難——當職業打假這個行業充斥着欺騙和勢利,習慣了忍氣吞聲的消費者,還能找誰來幫忙維權?
此外,頻出的職業打假案還對社會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以深圳為例,官方數據顯示,職業投訴舉報數量從2010年的699宗暴漲至2016年的64593宗。
而其中大多數案件都隻是無事生非、小題大做甚至敲詐勒索的類型,可以說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完全是以惡懲惡,飲鸩止渴。
事實上,電商賣家們在遇到職業打假人訛詐的時候,千萬不要慌了神,想着拿錢消災。很多時候,這些狀況都可以通過正當的途徑來解決。
針對職業打假人,電商賣家專門創立了“反惡聯盟”,“掌櫃查查”這樣的網站。
“反惡聯盟”上,收錄了166萬“惡人”,曝光了各類打假師、差評師、敲詐師、刷單騙子。賣家一旦覺得某個找過來的消費者存在異常,就可以上該網站查詢相關信息,看其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打假人。
而如果職業打假人将訛詐延伸到了舉報階段,賣家也可以收集相關證據,積極向平台客服舉報。隻要平台核實了打假人的惡意行為,肯定是會站在賣家這邊,對打假人進行封号處理。
就算賣家被告上了法庭,也大可不必擔憂。
一來,有些職業打假人為了證明産品是假貨,會做假的鑒定書,這從一開始就已經越界,已經屬于違法行為,需要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二來,職業打假人是以牟利為目的,不屬于消費者,請求賠償并不符合法律規定。
風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了職業打假人的相關案件,發現那些案子隻要是判定原告是職業打假人的,一般都會駁回上訴。
在引導和規範職業打假人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表示:“我們認為目前可以考慮在除購買食品、藥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
所以職業打假人的牟利行為是不被法院支持的。
以正義為名的賺錢生意,根本不是正義。
事實上,正因為大衆對于假冒僞劣深惡痛絕,那些站出來打假的才會被公衆視為英雄。我們不能否認真的有些人在為消費者發聲,真正肅清了社會風氣。
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也湧現了越來越多蠅營狗苟之輩。他們打着正義的旗号裝搖撞騙,帶來了更多的混亂。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長期以往,消費者也許隻能像歌裡唱道的那樣: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作者: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