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段祺華在接受由東方衛視組織的全國媒體采訪表示,這次在創作《繼承人》的過程中,一直以真實、準确的要求來對待作品中的法律知識點,對他來說,創作這部劇不隻是為了呈現一部文藝作品,更是為了承擔一定程度上的普法義務。
律政劇創作要求高
段祺華曝選角标準:有顔值有實力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從專業律師跨界做編劇,如此迥異的身份轉變令不少人對段祺華投資和創作《繼承人》的行為頗為驚奇。不過作為資深律師,段祺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于提升這部律政劇的專業水準無疑有着很大的幫助。
細緻濃縮真實案例 衆多名人遺産案均有體現
作為一部文藝作品,《繼承人》的創作難免會有高于生活的描寫,但段祺華律師從一開始就為這部劇的創作劃下了底線:“裡面法律的點、裡面的知識點全部是真實的,而且是準确的,而且這個不可以錯,這個錯就會誤導觀衆。這一點,觀衆看了以後是可以作為一次普法來看待的。”
在把握真實性和藝術感染力的平衡這件事上,段祺華律師做了非常多努力:
首先,在設置案件的過程中,他精心挑選了多年以來和繼承相關的許多經典案例,如觀衆們熟悉的一些名人遺産糾紛案,從不同的角度把遺産繼承過程中人們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進行剖析,兼具了戲劇沖突的可看性和日常生活的實用性。
其次,他把現實生活中通常一天之内就能結束的庭審過程打散,每場庭審隻專注一個點。如此一來,不僅觀衆能夠很快理解矛盾所在,戲劇的懸念鋪排也一下就體現出來了。
與此同時,他也十分注重細節的真實感。為了使沒當過律師的演員們演起戲來更像真的律師,他在劇本中做了大量的提示,怎麼走位、做什麼動作都有具體的叙述。他還專門組織了一個律師顧問團,每一次拍攝法庭戲的時候都至少有一個法律顧問在場,以确保在細節方面不出差錯。
《繼承人》劇情受捧 心系普法打造情懷之作
作為一部律政劇,《繼承人》在普法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不少網友在看劇時都直言“學到了不少”。據段祺華了解,目前從北京、上海法院的統計來看,因為沒寫遺囑而導緻的家庭繼承糾紛案件幾乎占到了法院所有案件的70%,因為遺囑立得不對、不生效引起的案件達到了60%。“這些數字都是非常驚心動魄的。”
百姓急需普法,這也是段祺華創作《繼承人》的主要動機,他說:“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要有這樣的劇。如果大家都不做,都不宣傳,光有一堆法律,老百姓心中沒有法律觀念又怎麼建設我們的法治社會呢?在這一點上面,說穿了,我是帶點情懷的。”而東方衛視作為擁有強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選擇在黃金時段播出《繼承人》無疑更是彰顯出了在這方面的責任和擔當。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東方衛視4月14日起《繼承人》,每晚19:30兩集連播。,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