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二禾
孩子的身高,哪個家長不操心呢?
杭州一個媽媽,因為12歲兒子身高隻有1米48,就在家裡安了一個「摸高神器」,還嚴格督促兒子必須每天跳600個。
沒想到跳了半個月後,沒等來長高,孩子的膝關節卻開始疼。一開始,媽媽還以為是生長痛,沒當回事,直到男孩連正常的下蹲都沒法完成,才去看醫生。
孩子被診斷為「胫骨結節骨骺炎」!
這裡要提醒家長,網紅長高神器再火,也不能直接拿來“套用”在孩子身上!不恰當的運動,非但不會促進孩子長個,還會起到反作用。
記住一句話,不是運動挑孩子,而是孩子挑運動。
給孩子選對運動,很重要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長個就是運動少,加大運動量就好了!
溫州一個男孩,一次跳繩500個,父母還嫌少,一口氣加到3000!這樣操作後,直接把孩子送進了醫院骨科。
醫生說,每個孩子的運動基礎、身體素質不一樣,看見啥火就給孩子選啥運動,還一股腦加大運動量,不僅不科學,還特别容易起反作用。
因運動損傷就醫的兒童中,運動方式不合理,或運動強度過大,是孩子受傷的主要原因。
運動選對了,孩子才能長得高;運動沒選好,受傷跑不了。
這幾個“長高神器”,不能瞎用
最近特别火的幾種長高神器,跟風的特别多。可種草之前,這些網紅運動的禁忌,你必須心中有數。
跳繩
跳繩是很多學校的體育課項目,操作簡單,普及度高,卻不适合所有孩子。
正常跳繩時,腳掌處在稍微内翻、内旋的位置。
而扁平足的孩子,就會處在外翻的位置,這個力量對于腳内側的結構有非常大的沖擊和損傷,反而加重腳部疼痛。
所以,有扁平足的孩子,不适合大量跳繩。
還有父母圖省事,直接讓孩子穿着涼鞋或皮鞋跳繩,這就更危險了!
還有很多父母,隻在意數量,根本不注重運動技巧。
在跳起落地後,會對膝關節和腳踝産生一個沖擊力。如果地面很硬,或者孩子沒有穿運動鞋,再加上每次跳繩都是重重地讓腳後跟着地,就很容易對膝關節和脊柱造成損傷。
所以,跳繩運動的正确操作應該是:
動作:踮着腳尖,腳跟離地。
鞋子:穿上包裹力強的運動鞋。
場地:可以選擇在塑膠跑道,也可以墊一塊大一點的墊子,做好緩沖。
單杠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也是最近幾年特别火的長高神器。
很多父母把這個安在門框上,為的就是有效空間内,讓孩子随時抻一抻,長長個。這項運動真的适合孩子嗎?
抛開運動效果不說,安全性就有待考量。
前一陣就有一個新聞,一位男性在家裡做單杠引體向上,結果單杠直接脫落,頭部重重地磕在地上,妻子趕到時他已經意識喪失,昏迷抽搐,特别危險。
孩子本身手部力量就弱,胳膊肌肉力度不夠,一旦抓握不穩,特别容易掉下來,發生意外。
而且,單杠這種運動,重點放在了力量訓練上,主要鍛煉的部位是背部,肩部和手臂,對促進孩子長個來說,作用非常有限。
長跑
鄰居7歲男孩,因為他爸爸特别喜歡跑馬拉松,也要求孩子跑馬拉松,每次至少都是5公裡起步。
結果有一次,孩子哭着跑完,不斷喊疼被送到醫院後,診斷為軟骨損傷,這位爸爸才傻了眼。
長跑,是屬于成人的高強度運動,根本不适合孩子。
運動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耐受力和運動基礎。很多5公裡馬拉松比賽的參賽年齡要求,都是要求在13歲以上。
孩子跑步,适合多大強度?專家建議:
5歲以下,跑步距離控制在400米以下;
5-8歲,跑步距離在800-3200米不等;
8-12歲,每周訓練2次,必須連續訓練10-12周,才可以完成一次跑完5公裡的目标。
平時,孩子每跑步30分鐘,建議休息5-10分鐘。
隻有讓肌肉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讓運動發揮最大功效。
幫孩子選擇合适的運動
除了運動,孩子長高還有别的方法嗎?
✔️ 運動前評估
運動前,要掌握孩子的身體情況:
孩子是否屬于肥胖,運動能力怎麼樣?運動基礎好不好?
可以根據中國0-18歲身高、體重百分位數值表,來綜合判斷孩子的情況,身高,體重是否超标。
滑動查看男孩、女孩身高百分位對照表⬇️
過度肥胖的孩子,不适合做蹦床等類似蹦跳的運動。這類運動在跳躍時,膝關節負重過大,特别容易受傷。
可以為超重孩子,選擇遊泳,無跳躍減脂操等項目。
還可以讓孩子原地跳繩,或者立定跳遠,根據孩子反應力,平衡力,來綜合測評下孩子的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差的孩子,更不能一上來就追求高難度運動。适合孩子的運動,才是好運動。
✔️ 可以選擇2個以上運動種類
很多家長特别迷信“縱向”運動,其實,并不是隻有跳繩、打籃球這些向上蹦高的運動,才能讓孩子長高。
這是一個誤區。
長高是肌肉 骨骼等多方面的綜合作用,隻要是方式合理,強度适合孩子,就是好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5-17歲青少年,每天最少進行60分鐘的中等到高等強度的訓練。
單一運動很難填滿60分鐘時間?
沒關系,可以幫孩子選擇2種不同的運動,鍛煉到不同部位的肌肉,更有利于整體身高發育。
比如說,孩子平時側重球類下肢運動,那麼在家也可以輔助一些核心力量訓練等運動項目。比如平闆支撐等,讓上肢、腰部和腿部力量一起加強,多方肌肉協同作用,長高效果更好。
✔️ 曬太陽 睡眠 營養也得跟上
運動雖然有效,可對于長高來講,并不能起到全部作用。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營養和睡眠兩大因素。
很多家長心中,補鈣=長高,其實這個等式根本不成立。
骨骼生長需要大量的鈣,但并不是補鈣了就能長高!孩子長高,單一營養素可不行,除了鈣,還有維生素D,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
《食育:從攝取營養到重視飲食行為》一書中,就将食物按3種顔色劃分:
紅色食物:蛋白質類,魚肉蛋奶等,可以強化骨骼,增加肌肉;
黃色食物:碳水化合物類,面粉,大米,玉米,土豆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加體力,精力充沛。
綠色食物:就是各種水果和蔬菜,調節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可以綜合看看孩子飲食結構,來判斷孩子飲食是不是均衡,是否挑食。
除了飲食運動,睡眠時間也必須重視起來。
前一陣,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超8成中小學生睡眠時長不達标,95.5%的小學生,睡眠不足10小時。
熬夜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還會造成孩子記憶力下降等。充足睡眠,也有利于孩子健康生長。
附:不同年齡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長
總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孩子個頭蹭蹭地蹿起來,得靠一點一滴的汗水,一口一口的吃飯累計起來才行。
孩子長高,是個長期工程,一旦發現孩子在運動中有任何不适,不要僥幸,及時就診。
孩子的生長發育,從來不是小事。
如果覺得今天的分享有用,别忘了轉給你身邊的家人!
—— End ——
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郁的奶油。
審稿專家: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茂偉,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中國部足踝外科學會常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