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靜升鎮,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曆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2016年,王家大院出口處大門。)
清晨起來,吃過早飯,乘車來到平遙城外,坐上新組團的旅遊大巴去王家大院。王家大院距平遙古城僅35公裡,說話間已來到王家大院景區的門前。
(2016年,王家大院入口處大門。)
王家大院的入口處是一座小城堡,青磚壘砌,兩層,頂端立有一座青瓦飛檐涼亭,城堡的大門是個拱形圓門,門兩旁高高吊着兩隻大紅燈籠,大紅燈籠上黑漆漆地寫着“王府”兩字。小城堡的兩端是一排兩層青磚房屋,如同羽翼向外張開着。王家大院有高家崖建築群和紅門堡建築群,入口處是高家崖建築群的大門。
(2016年,王家大院景色。)
走進王家大院,便被繁多的屋宇和繁雜院落弄得暈頭轉向。并無明顯标志性特色的院落和屋宇,皆青灰色,大同小異的雷同難以給人留下明顯的印痕。導遊告知:高家崖建築群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書院、花園、長工院、圍院。雖然參觀了這兩個院落,也瞧了院落的景緻,但腦海裡仍空空落落,糊塗醬一盆。
(2016年,在王家大院。)
導遊領着我們走進一個院落,走出一個院落,又進了一個院落,又走出了一個院落,腳步匆匆,穿梭在茫茫屋宇瀚海中。她邊走邊告知我們,高家崖建築群由靜升王氏十七世孫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面積達19572平方米,所有建築嚴格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院内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内容豐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2016年,王家大院景色。)
逛完高家崖,走進紅門堡。紅門堡建築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居中開有一條寬寬的主幹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紅門堡建築群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間,總面積25000平方米,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結構和裝飾上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其中,最為有名的院落是“司馬院”和“綠門院”。“司馬院”位于紅門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孫王寅德的宅院。該院落為一關轄三門,三門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題各異,分别為加官、進祿、增福、添壽。“綠門院”位于紅門堡三甲東巷,是十六世孫王中極的宅院。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裝飾華麗,雕刻講究,尤以木雕挂落“滿床笏”,石雕“四愛圖”為最。
(2016年,在王家大院。)
走出王家大院,站在紅門堡大門外的出口處,回身凝望高高的、青灰色的院門和院牆,不禁讓人生出幾分敬畏和欽佩。
(2016年,王家大院的石刻。)
“王家大院的建築有着“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征,凝結着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其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娴熟,并借用象征、隐喻、諧音等藝術形式,将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雕于磚、刻于石、镂于木,将儒、道、佛思想與傳統民俗文化凝為一體,表現的栩栩如生,淋漓盡緻。”
(2016年,王家大院的磚雕。)
山西有許多“大院”,并形成了“大院”文化,拉動了旅遊業的興旺。王家大院據說是其中最大的“大院”,也十分具有代表性,進了王家大院,雖然逛的九牛一毛,看的稀裡糊塗,但總算看了一名勝,了卻一心願。
(2016年,在王家大院。)
離開王家大院,我們的下一個景點是壺口瀑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