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父子與荀彧司馬懿
前有嫡長子繼承制,後有才能出衆的競争者,曹操是立嫡還是立賢,多麼為難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曹操選擇繼承人的為難之處以及曹操又是如何化解這個難處的。
立嫡還是立賢,為難之處曹操有心想打破常規嫡長子繼承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就是嫡長繼承制。這種制度一直深深影響着着中國封建專制社會,從周朝到兩漢,也一直沿襲着這種制度。嫡長子繼承制有利于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可以穩固人心和政權,為何曹操會在此事上多次猶豫不決呢?
前面說到曹丕、曹植、曹彰和曹沖,這四個都是曹操兒子中出類拔萃的。尤其是曹沖,曹丕字後來繼位後曾對大臣下,“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三國志》記載曹沖年幼有成人的智慧,通過曹沖稱象與智救庫吏兩件事顯示出了異于常人的聰明仁愛,因此得到曹操的喜愛。曹操也數次向群臣誇耀,有讓他繼嗣之意。隻可惜在公元207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就病死了。曹操曾對曹丕說曹沖之死是我的不幸,卻是你曹丕的幸事。
曹操與曹沖 曹操甚寵愛曹沖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見《三國志曹沖傳》
縱觀曹操的一生,是個非常不按常理出牌的英雄人物,比如在兩漢時期的察舉制,曹操突破這一制度,三次發布求賢令,為求有才能的人輔助自己,“唯才是舉,不拘一格招人才”,壯大了自己集團的力量,得以在亂世站穩腳跟,并消滅了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闾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見三國志曹操傳》
同樣在選擇繼承人上面,曹操有心打破嫡長子繼承制,希望在兒子當中選出一個能繼承基業的人來,立賢成為曹操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曹昂死後,理論上曹丕就是嫡長子了,但曹丕卻一直舉止謹慎,生怕會犯錯惹怒曹操。嫡長子制度在曹操這裡貌似行不通了。
中郎将曹丕
嫡長子制度曹操也并非沒有考慮,奈何兒子們如此優秀,曹操打下北方的基業,雖然有實力稱帝,但終其一生,曹操始終未再進一步,曹操所要考慮的是選擇怎樣的一個繼承人能這份基業傳下去。
立嫡還是立賢,這是曹操的為難之處,下面接着說曹操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問志向曹彰無緣世子大位曹彰是個比較出色的猛将,曹操曾經問曹彰等幾人的志向,曹彰回答頗得曹操的中意,曹彰要想霍去病一樣當個馳騁疆場、斬将建功的将軍。曹彰也憑着征讨烏桓、降服鮮卑柯比能的戰功封侯。曹操也非常喜愛曹彰的勇猛,稱為“黃須兒”,但曹操深知曹彰并不适合當繼承人,曹彰雖然尚武,但繼承基業更需要有知人、用人的特點,很顯然曹彰并沒有這方面突出的經驗。
鄢陵侯曹彰
優秀如曹植與曹丕,曹操應當如何選擇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曾有過“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文比不過曹植、武不能勝曹彰”這是大多數對曹丕的一種看法,曹植的文學水平确實很高,其實曹丕的文學成就也不差,要不然也不會與曹操、曹植合稱“三曹”。
在當時銅雀台剛剛建成,曹操讓兒子們都登上去作賦。曹植拿起筆來立刻就寫成了,内容很可觀,曹操十分驚奇。相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曹植,曹丕自歎不如。曹操認為曹植最能成就大業,于是曹操數次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想法。
臨淄侯曹植
但曹植性格散漫、好飲酒、無節制,耽誤大事而不為曹操所喜,比如曹操策曾想讓曹植去領兵去救援被關羽所困的曹仁,曹植卻喝醉酒而不能動身,性格上的缺陷讓曹操感覺曹植并不适合做君王,做個逍遙王爺還差不多。相反曹丕深知自己不如曹植受曹操喜愛,處處表現得低調、沉穩。曹植擅走隻有天子才能走的司馬門,不懂政治上的敏感,此舉更讓曹操對其失去寵愛。
曹操最終未能逃脫嫡長子繼承制 曹丕得以繼承世子大位.曹丕不管怎麼樣說,既是嫡長子,又是個有才能的人,從後面曹丕繼續倡導節儉、薄葬、禁止婦人、宦官參政、平定叛亂等也未嘗不是一個開明的君主。
.廢長立幼的弊端。曹操曾問賈诩立何人為世子,賈诩以劉表、袁紹為例,此二人皆愛幼立幼導緻兄弟内讧,從而導緻基業拱手讓與他人。群臣的看法也是曹操所要顧忌到的,問計賈诩隻是想要得到準确的答案。
曹操以世子之選問計賈诩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诩,诩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見《三國志賈诩傳》
.世族的态度。曹丕拉攏了一大批的世族,比如陳群、司馬懿、華歆、鐘繇等名門望族,獲得了他們的支持,曹操想要政權的穩定不得不依賴這些世家大族。
曹丕代漢自立稱帝
結語:在立世子這件國家大事上,曹操想要打破常規,立賢不立嫡,但最終還是未能突破。經過多番猶豫,最終曹操還是選擇了更加沉穩的曹丕,雖然《三國志》中記載曹丕用權術赢得了世子之位,但曹丕繼位後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穩定了曹魏的政權。曹丕或許不是曹操最優秀的兒子,但如果氣量再大點,重用曹氏宗親兄弟,曹魏政權必定會走得更遠些。正如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評價若加之“若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曹丕未嘗不是一個合格賢明的君主。參考文獻《三國志》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聯系必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