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20:23:08

文|一迪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1

《西蒙的爸爸》封面

“這一次,沒有人再笑了,因為大家都認識那個鐵匠菲利普·雷米,有這樣一個人當爸爸,無論是誰都會感到光榮的。”——莫泊桑

莫泊桑一生創作過6部長篇小說,3篇遊記和310篇中短篇小說。其中,他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主題大緻可劃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其次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并且贊頌他們的美好品格;最後是以“普法戰争”為主題的創作,批判貴族統治階級,也歌頌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西蒙的爸爸》按大類來劃分的話,應該歸屬于第二大主題,有同情也有贊美,但實事求是的講,這篇“鄉村轶事”類型的小說,卻又有其獨到之處。

簡單來說,《西蒙的爸爸》為我們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多年以前,一個男人曾對西蒙的媽媽拉布朗肖特許諾,要娶她為妻。但在拉布朗肖特懷上他的孩子之後,卻被無情抛棄。西蒙出生以後,女人獨自撫養其長大。

村裡的人們表面上對女人和和氣氣充滿同情,但私下裡卻認為她是個被抛棄的女人,言辭間盡是輕蔑和鄙夷。

不明就裡的孩子們對家長的意思進行了曲解,以此認為西蒙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于是,在西蒙入學的第一天他們對他進行了校園欺淩。

西蒙對自己沒有父親這件事情耿耿于懷,甚至于一度想過跳河。但在遇到菲利普之後,他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他想讓菲利普做他的父親。但此時的菲利普還是一個心中存有龌龊念頭的鐵匠,于是在西蒙和菲利普徹底成為父子之前,他們開始了一場情感磨合的遊戲,例行公事般每天進行隻有父子之間才會進行的活動。

一時間,人們一葉障目,村裡又謠傳起了鐵匠菲利普和單身母親的流言蜚語。而此時,學校孩子對西蒙的校園欺淩仍舊不依不饒。西蒙為了讓自己徹底擁有一個爸爸,便讓菲利普娶自己的媽媽為妻。

經過和西蒙一段時間的相處,和對西蒙母親的了解,摒棄了内心肮髒念頭的鐵匠菲利普終于鼓起勇氣,決定給女人拉布朗肖特一個家。想通以後,菲利普來到西蒙的家,和拉布朗肖特攤牌。拉布朗肖特在菲利普的鼓勵下,也終于走出了過去的陰影,跟以往的悲傷和解,于是西蒙總算有了自己的爸爸。

通過上面的簡介,不難看出,《西蒙的爸爸》對于莫泊桑以往的作品來說,雖然也存在一定的諷刺——“鄉村愚民的以訛傳訛““他們對孩子不正當的教育方式”,以及随之延伸出的校園暴力;但在校園暴力的背後,我卻從中看到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反思和對成長意義的探讨。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2

校園欺淩場景

一、通過校園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孩子西蒙,作者揭示“生命的意義在于去為重要的東西而活”

餘華先生寫了《活着》,告訴我們:活着的意義,本身就是為了活着。而在《西蒙的爸爸》裡,莫泊桑似乎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都說社會是個五顔六色的大染缸,那學校就是個五顔六色的小染缸。對于入學之前從不出門的西蒙來說,這個小染缸的作用似乎更為強烈。

當學生們把他視作一個怪物,一個違背自然天理的人,對他說“西蒙,你沒有爸爸”的時候,西蒙的反映叫人揪心:

而西蒙為了不讓自己癱倒,靠在了一棵樹上。他仿佛遭遇了一場無法彌補的災禍一樣,呆立在那裡。他想要辯解,卻無言以對,否認不了他沒有爸爸這件可怕的事。他面色如土,終于胡亂向他們喊了一句:“不,我有爸爸。”

不明事理的孩子們,因為他“沒有爸爸”這件事,把他視作異類,放在了與自己不平等的位置上。在本質上,這是一種源于“别人無,而自己有”的歧視。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3

法國小學生

受到男人抛棄導緻的心理創傷,使得西蒙的媽媽不可能擰開自己的傷疤告訴西蒙關于他負心爸爸的事情,除開受到的歧視,毫不知情的西蒙在校園欺淩中第一次意識到了父親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西蒙不甘心也不願承認他沒有這個人類生命中重要的“父親”,出于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他開始為自己尋找救命稻草,雖然就連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爸爸,但是他還是倔強地在反駁“不,我有爸爸”;用隔壁寡婦的兒子拿擋箭牌,證明自己并不是另類。

但那個寡婦兒子告訴他,自己有爸爸,隻是死了,躺在墓地裡。對于一個不谙世事的孩子來說,這成了他不願承認卻又無從辯駁的事實,他在一場校園暴力中被“剝奪”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父親。

然後,生無可戀的西蒙想起了一周前的一個窮鬼。那個窮鬼乞讨為生,苦于沒錢,最終跳河了結一生。

莫泊桑說:

西蒙也想跳河,因為他沒有爸爸,就像那個可憐人沒有錢一樣。

于是西蒙撒腿狂奔來到河邊,心中一遍又一遍重複痛苦的念頭“我要跳河,因為我沒有爸爸。”

“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的西蒙,對人生感到絕望,所以他生無可戀。這和餘華先生所說的“活着的意義,本身就隻是為了活着”,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态度。

但在不同的态度裡,卻是對同一個問題的探讨——生命裡什麼是最重要的?

兩位作家都是在用自己的創作表達自己對于“重要”二字的看法,隻不過,餘華先生的答案是:活着;而大師莫泊桑的答案是:盼頭。

由此可見,對于這個問題,兩位大師其實已經達成了共識——為重要的東西而活。對福貴來說,這份“重要”是生命本身;對窮鬼乞丐來說,這份“重要”是切實的溫飽;對孩子西蒙來說,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父親。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4

菲利普在河邊與西蒙偶遇

二、校園暴力的背後,是父母教育能力的缺失——父母也是一份需要學習和成長的職業

“孩子們都在家裡聽說過拉布朗肖特。盡管在場面上,大人們對她和和氣氣,但私下裡談論她時,母親們對她卻是既同情又輕蔑,孩子們也受到了這種态度影響,盡管完全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這段話是作者在描寫孩子們對西蒙進行校園暴力之前的一個交代,他告訴我們,孩子們後來之所以會說西蒙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全是因為從母親那裡聽來的不實之詞。

莫泊桑抽取的這個生活片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父母教育子女的典型片段。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在專門挑時間面對面正襟危坐講些空泛的大道理時進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言談舉止間就已經完成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至深的一位老師,在孩子懵懂無知卻又具備超強模仿能力的年紀,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不經意潛移默化的影響着自己的孩子。

而小說中“西蒙沒有爸爸”的校園暴力事件,便是父母不注重培養自己教育能力,沒有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體現。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5

強勢的父親與瑟縮的孩子

大冰曾說:“人類在徹底邁向死亡之前,都是未曾發育完全的孩子。”

成長對于人類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在普遍的情況下,人們提到“成長”、“成熟”這類字眼的時候,一般都會聯想到“孩子”、“幼稚”等相反的概念。仿佛隻有孩子和心智不成熟的人,才需要成長,才需要成熟,而除此之外的人都不需要。

這其實是對“成長”的一種誤解,也是對“成長”的一種偏見。客觀的講,很多父母都存在這種偏見,而這種偏見又彙集成了他們的一個很大的誤區——父母以成年人的身份,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态,對着自己的孩子“發号施令”。

這個誤區的可笑之處在于,他們用來證明自己是過來人的材料,是他們從孩子長大成人的經曆,而并非是作為一位父母的經驗。他們忽略了,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他們和自己初做兒女的孩子一樣,同是新手。

他們下意識地把“父母”和“成年人”進行了等量代換,認為自己不再需要成長,也因此停止了自己的成長,當他們隻憑借成人的經驗來對孩子進行教育,隻對孩子訴說一些空泛的道理,而忽略了日常相處與陪伴同時,他們作為父母的教育能力也在喪失。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6

失落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溫柔陪伴,而不是僅限于知識和經驗的冰冷傳播。在莫泊桑小說的場景裡,孩子隻是從父母那裡道聽途說,便險些“謀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

我想沒有父母會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出傷天害理的事,甚至他們還會在日常的訓誡中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可是錯誤的示範卻在父母不經意的言談舉止間發生了,對孩子來說,這比父母的諄諄教誨更叫人印象深刻。

所以,與其說是莫泊桑在批判校園暴力,諷刺鄉野村婦的愚昧和反複,不如說是他對家長教育孩子問題的探讨,由此看來,莫泊桑也同樣認為,父母和孩子一樣需要學習和成長。

三、成長,是克服人性的弱點,也是與過去糟糕的自己說再見

《創傷後成長心理學》中說:“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經驗,來自悲劇、死亡和其他創傷經驗,因為它們會讓人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在《西蒙的爸爸》中,莫泊桑還刻畫了另外兩個角色,來對成長的意義進行探讨。一個是西蒙的媽媽拉布朗肖特,另外一個是鐵匠菲利普。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7

莫泊桑

拉布朗肖特:

拉布朗肖特是一個在愛情裡被花言巧語的男人所欺騙的天真女孩形象。當年她聽信了男人要娶她為妻的誓言,為其失身。發現自己懷孕後,獨自撫養西蒙長大,深入簡出,一方面受着輿論的困擾,一方面承受着失敗戀情帶來的煎熬。

受過傷的她,用強硬的态度給自己穿上了保護的外衣,拒絕所有男人走入自己的世界。菲利普第一次見到這個女人的時候,這個女人的表現是:

一臉嚴肅地站在門口,似乎是防止任何男人踏入這間屋子的門檻,在這裡,她曾被另一個男人欺騙過。

當無知的西蒙在她面前提出要讓這個鐵匠做他爸爸時,她的表現是:

臉立刻燒得通紅,心頭猶如刀絞,她緊緊抱住兒子,淚水頃刻間湧出。

在痛苦面前她選擇了逃避和忍受。後來,在西蒙強烈渴求一個父親的願望驅使下,菲利普開始頻繁出現在她面前,直到菲利普徹底摒棄自己的邪念,闖進她的家門,并對她說:“如果您願意做我老婆,那還怕什麼呢?”她才從過往的陰影裡走出,開始接受新的生活。這份感動于她而言,來得有些晚,卻也恰是時候。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8

鐵匠菲利普闖進拉布朗肖特的家

如瑞卡斯所言: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用大把的時間迷茫,在幾個瞬間成長。

是西蒙對父親的渴求改變了這個吃過愛情苦果的女人,也是人格完善後的菲利普用實際行動打動了這個值得擁有幸福的女人。

菲利普:

相比前者在成長之前所經受的折磨和痛苦,菲利普的感悟似乎來得比較輕易些。

菲利普在河邊偶遇西蒙後,聽西蒙訴說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女人的過往,頓時生出了龌龊的念頭:

一個失過身的姑娘,可能會再次失身。

但在見過女人之後,女人孤傲的風采震懾住了他。他忽然意識到這并非如村裡道聽途說那般不堪,他忽然驚慌失措,内心對女人肅然起敬。

後來,在與西蒙進行多次的親子互動中,他頻繁出現在西蒙母親的面前。村裡人的閑言碎語開始流傳,他們對彼此的感情何嘗不在潛移默化的升溫?

就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菲利普也終于滌蕩了内心的邪念,真正愛上了這個與村婦大為不同的女人。

通過實際經曆,發現事實的真相,繼而摒棄内心邪念擁抱真愛,是莫泊桑給菲利普打造的成長,裡面體現的是莫泊桑對成長的另類探讨——實事求是,克服人性的弱點,追求真理,完善人格。

最終,不同于莫泊桑絕大多數小說的結尾出現了——母親從過往的悲痛中走出,擁有了一個會在往後日子裡呵護她的男人;菲利普俘獲了一個特别女人的芳心,有了一個家庭;而西蒙也終于有了保護自己的爸爸,會為他去擰熊孩子的耳朵。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什麼(校園暴力的背後)9

莫泊桑

總結:

還是那句話,莫泊桑看似握筆罵盡人間醜态,實則是太愛這個世界,太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表現。這一點,《西蒙的爸爸》體現的淋漓盡緻。


END.

感謝閱讀,我是一迪,歡迎交流和評論,另外,喜歡就關注我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