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關于楷書淺嘗之後
楷書是學習其它各種書體的基礎,從楷書學起,既可以掌握一種最規範的字體的書寫規律,又可以為學習其它書體打下基礎。所以學書總要從楷書起步。
楷書的書體極多,學哪個,或先學哪個後學哪個,怎樣學法,對這等等問題的處理也是多種多樣。有的主張專學一家一帖;有的主張先魏後唐,有的主張先唐後魏;有的主張先顔,有的主張先柳,……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有各的路數。怎樣學都有成功的,怎樣學也都有不成功的。這都以各人的習慣及想法而定。不能說哪個一定好,哪個一定不行。
其實,隻要能有一個有目的有步驟的想法,切實去做,就可以達到自己預期的設想。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
我們的楷書教程是:從顔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起步,以求先立楷書規範;再學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以在規範之中學習變化。經過這樣兩帖的學習,希望對唐楷能有一個初步的理解。為了從唐人魏,我們又要求學《元倪墓志》,以其用筆體勢都去唐不遠,易于入手,但求其摸到一些魏碑的氣息;最後又學了《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以向魏碑中的質樸純真開闊隽逸方面去進行探尋。——這是我們所理的一個楷書淺嘗的教程,這是楷書臨池的一條途徑。
《九成宮醴泉銘》
至于怎樣臨法,我們提出了從通臨、選臨、背臨到意臨,尤其多看少寫,不重錯,立即改,一步一進,縮短量變過程,加快質變,注意字型邊白,極力追求形似以至神似的許多練習方法,可能有些觀點不能被每個人所接受,但我們隻是一個目的,希望大家不要隻去寄希望于功夫,不要以為“功到自然成”,“功”到了,不見得就“成”。必須多多用腦,要盡可能加快進步的速度。我們提到的一些想法聊供參考而已。
北魏元倪墓志
全稱“魏故甯遠将軍燉煌鎮将元君墓志銘”。
這隻是一個“淺嘗”,但求得入門之法而已。至于以後的學習是另外一回事情。
有人願學柳公權,可以方便找到的是《玄秘塔》和《神策軍碑》,後者字稍大,但不如前者規整。我們平常臨習,差不多都是以裱好的字帖為字模,往往看的是每一個字的筆畫布白。應該說這是不夠的。如果有可能,希望你能弄到一張《玄秘塔》的整張拓片,要從整體來看局部,那樣你才會對《玄秘塔》柳字得到一個全面的看法,才會知道柳公權字筆畫的加力着重都很有設計,絕不是率意随筆而成。粗粗細細,松松硬硬的相互交錯都是全局的需要。其實,不隻柳公權的字《玄秘塔》如此,其他書家的字、帖也都如此。再一點須注意的是邊白的問題。歐陽詢的字不留邊白不行,而柳公權的字卻留下邊白行,必須字與字之間不留空隙,較密地擠在一起,才是柳字字距的特點,否則便不可能寫得象柳字。
有人喜歡寫褚遂良,《《孟法師碑》與《雁塔聖教序》都是名碑。褚字取法歐、虞,但又吸收了一些隸意,在用筆上摻入了許多新法,譬如豎的起筆便露鋒下筆先向左然後向右作按,再向下直書,這樣便在起筆處寫出了一點新的情趣;再如捺筆加重,起腳較短,顯出了一點隸法。
善才寺碑
學褚,有一本《善才寺碑》可以參考,碑首題“河南褚遂良書”,但這是後人改題。實為魏栖梧書。然而從字上看幾乎可以亂真,學褚學到這種程度,應當說是難能可貴的,大有可以參考的價值。另外敬客的《王居士磚塔銘》也很有褚的意味,值得借鑒。有人喜歡宋徽宗的瘦金書。其實,瘦金書正是取法褚字中筆鋒的走向,不用腹毫,隻用毫端書寫所緻。所以學褚從趙佶的字中可以得到啟發;了為學瘦金,先學一下褚必大有好處。
有入喜歡學虞世南,《夫子(或孔夫)廟堂碑》是曆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公認的虞書之妙品。惜碑石刻成不久即已毀掉,而原拓已流人日本。重刻本有數種,著名者有“西廟堂”“東廟堂”。前者因石在陝西西安故名,後者因在山東成武故名。其字甯靜恬淡,肅穆典雅,使人一見便覺氣息安詳足珍,有超俗之感。要學虞書,飛揚浮躁不行,必須凝神息氣,正襟危侍方可。
唐碑之著名者大抵如此。我個人愚見,學楷書不從唐及魏,很難擺脫“館閣”傾向,所以我建議學楷者盡可能再向遠處伸展一些,向魏碑諸石中去作一番探求。
魏碑中有兩大系統,一為河南洛陽龍門,一為山東掖縣雲峰。此外還有散見各地的一些名碑。
洛陽龍門石窟有許多“造像記”,如《始平公》,《魏靈藏》等最精。有所謂“龍門四品”,“龍門二十品”者,一種即是一品,都是選其精品幾種彙集為冊的意思。盡管“龍門”多種,種種不同,各有風姿,然而,從宏觀的觀點來看,“龍門”各品,風格仍然是很統一的:字型橫扁,起筆露鋒,行筆自然,結字疏朗,氣質淳厚樸實,拙中見工,率真無華,隽永脫俗。
《鄭文公》
掖縣雲峰山附近一帶以《鄭文公》為代表。舊說皆為鄭道昭所書,據考不盡然,然而風格也很一緻,與“龍門”諸刻不同,結字然而見法度,行筆規矩而婉轉,因是摩崖,依石為面,石加磨光,字口可能下陷,捶拓不易印得真正字口,所以常被誤為圓筆的代表。其實,不然。細看原石才得清楚。這一帶刻石極多,最著名的是《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及《觀海童詩》。我個人愚見,其中《論經書詩》最好,雖然《鄭羲下碑》規範嚴整,而《論經書詩》字稍大,書、刻皆好,發揮充分,氣勢磅礴而隽雅得宜。如果對它多作一些研讨,一定對運筆大有伸益。
《論經書詩》
散見于各地的名碑,影響較大的有《石門銘》、《崔敬邕墓志》及《張猛龍碑》,《元略墓志》、《元飏墓志》、《元懷墓志》等等也都極足為範。
《元飏墓志》
《石門銘》結字疏闊無羁,行筆不事雕琢,疏朗豪放,飛逸渾穆。可以用它來破局促,開闆滞,以生自然氣息。
《石門銘》
《崔敬邕》意象開闊,妍麗生姿,用筆圓渾而有法度。這是魏碑中規範最為标準的一種,充和公允,作為魏碑一般法則的代表。從它可以建立魏碑的規範。
《崔敬邕》
《張猛龍碑》筆勢險利,結字極有新意。奇而不怪,平而脫俗。都說它是魏碑之王,贊譽并非過甚。它那種奇正相生、俯仰揮灑的筆緻,清奇而典雅,質樸而隽永。從它可以使字的氣息為之一變,所以我們很是推崇。
《張猛龍碑》
相信經過這樣一段摸索,我們的審美觀點會有一個變化,會得到一定的提高,那将遠非原夾唐楷的繩規所能限囿,将在眼前展現出非常廣闊的前景。
如果對魏、唐的脈系不清,可以參考一下隋人的遺翰,如《龍藏寺》、《董美人》等刻石都可作為借鑒。
如果還想更進一層,向更古拙的方面追溯,還可向晉人的筆下去作探尋。二爨(即《爨寶子碑》和《爨龍顔碑》)都帶有一些隸法,涉獵一下,肯定大有益處。
《爨龍顔碑》
至于說不想以一家為宗,而想對諸家進行融化,化出自己的一種體制風格,當然應當稱贊,應當鼓勵。不過一定要在對所學名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方可;否則,對人家還吃不透,還不懂得人家的真正妙處就對人家進行“揚棄”,便大有不分好歹,棄優揚劣的危險。在學習上這不是老實的科學态度。但在比較掌握了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得當的融化,無疑是會推動書法藝術的前進的。曆史上也頗有幾位書家獨辟蹊徑,創出了新的書體,如趙孟頫在唐人的基礎上吸收了魏碑的寫法之後寫出了《三門記》,與他其它字如《妙岩寺》等相比,就有了顯著的不同。趙之謙的字應該屬于魏彈的範疇,但他又摻人了許多篆法,便形成了他所獨有的一種風格。張裕钊的字個性很是明顯,細分析起來,他則是在《皇甫誕碑》的基礎上吸收了許多魏碑、隋碑的寫法。盡管他們的字雖不見得人人稱許,但究竟其中凝聚了他們多年經營追求的甘苦,有他們自己的藝術設計,愛惡是另外一回事情,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成績,誰也不能否認他們自是一家,在書史上有了他們應有的位置。
《爨寶子碑》
善取諸人,得人之長,這須一定功力;而發自己之長,融一新型書體,則非有超人的想法不可。功力幾乎是個常數,大家都相去不多,要緊的,可分上下的,是過人的想法。我們希望在書壇上多開出幾種新穎異常的花,老是看那幾種花,人們已經看膩了,希望能有新花可看,但新花必須是真正美的,比過去的花都美的花,那種隻新而不美的花,很可能連個新字也夠不上,很可能在曆史上早已被淘汰了,隻是由于無知便自以為新了,徒自欺而欺人耳。為了能開出真正新而又美的花,我們必須盡收前人之美,集前人之美于自己,然後出在他新之上。這樣才能不愧前賢,也不愧于來者。
最後還必須提到關于“小楷”的問題。必須明确,小楷也是楷書。當然,楷中的大小是各有各的意義的。摩崖、題匾、立石書額、碑銘、墓志等等,當然須是大楷、寸楷。至于長卷寫經、傳記祭文、手本奏褶、門帖名刺、八股制藝、台閣公文等等,因為字多、篇長、規矩、嚴肅,就不能不作小楷了。
小楷的實用意義非常明顯,但也有專以藝術而傳世的法書。既然小楷也要求美,便不能把它拒之于藝術的殿堂之外。作為一個書家來說,可以書之不精,但不可不能搦管。所以在這裡提出來,望大家也當注意及此才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