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在丁蘭第二幼兒園的一次區域活動中,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跳新疆的扭脖子舞蹈。同時聽到:
“這個扭脖子的舞蹈就是新疆人跳的!”
“他們穿的衣服可漂亮了,女孩子會梳很多的麻花辮!”
“你們知道滿族嗎?就是格格,北京就有很多格格!”
“如果能放一下《北京的金山上》這個歌曲就好了,我們想跳舞!”
…………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讨論起來,似乎對56個民族特别的感興趣。于是,表演遊戲《紅色劇場》拉開了序幕!
确定表演内容
這麼多少數民族那我們表演哪個民族呢?教師設計了一張“我(想)表演的少數民族”調查表。在家長的幫助下,小朋友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繪畫下自己想表演的少數民族。通過調查表的内容,确定6個為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少數民族,分别是:苗族、傣族、壯族、藏族、維吾爾族、滿族。
準備表演物資
招募表演人員
經過孩子們的自主推選,選出了6個導演,并設計招募海報。海報内容有:演員的數量,表演的内容,表演的服裝等等。
尋找演出服裝
有了演員那就正是開始表演了,幾名幼兒在排練節目的時候突然說:“舞蹈我們會跳了,但是是不是要穿上衣服跳會更好看一些!”但是演出服呢?孩子們面面相觑,于是他們踏上了尋找演出服之路。
設計民族服裝
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及區域活動内投入的各種材料。孩子們在自由時間時經常聚在美工區前面,原來,她們在讨論服飾上的裝飾。孩子們觀察的十分仔細,更有想穿的欲望,因此在創意吧活動中,孩子們根據民族服飾的特點來為自己設計一套名族的服飾。
制作服裝道具
幼兒的穿着欲望特别的強烈,但是這樣的服裝并不能夠很方便的制作出來。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設計後發出呼聲:“這麼好看的衣服要是穿在寶貝身上一定更好看了!”家長們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即行動了起來,通過自制、收集這六個少數名族的服飾來支持幼兒的表演。這樣,孩子們穿上民族服裝,表演起來更像樣子了。
解決“群魔亂舞”的表演問題
表演開始了,但是問題也随之産生……
孩子們穿上了表演服都想表演,于是教室裡的“小舞台”一下子擁擠不堪,孩子們自己投入到自己的表演中,誰都不讓誰。而台下還有很多小朋友坐在觀衆席中欣賞。看了一會台下小觀衆們七嘴八舌責問起來:“你們亂七八糟的跳的啥,一點都不好看!”“我在電視機裡看到的表演都是很整齊的,你們太亂啦!”“你們的衣服也沒有穿好,頭套都掉下來了!” “這是小雨做的帽子老是要掉下來!”孩子們相互責怪着,“那應該怎麼辦呢?”老師追問。“要輪流表演,表演好了鞠躬,然後下一組上。”“我們看看别人怎麼演的學習一下!”“要先去排練一下!”“對對對,我們要再練練。”小演員們決定看視頻學習,再通過練習彩排,之後再去舞台演出。
由于這次的表演是源于幼兒的興趣,因此,孩子們對表演特别的熱衷,參與性非常的高,他們甚至利用假日期間,在小區的公園裡也進行着練習彩排,希望自己組的表演能夠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更好,能有更多的觀衆來欣賞。
展現表演風采
在班級裡的“小舞台”上孩子們表演的越來越有模有樣,越來越自信,他們不再局限于班級裡的小舞台,于是他們商量着想走出去向更多的人展示他們的表演風采。于是,他們借用音體室的大場地,邀請了小中班的孩子一起來看表演。
回顧整個過程,孩子們自編自編、自導、自演一台精彩的節目,通過充足的時間去遊戲、去合作、去體驗,分享、讨論、評價、自我評價。這些通通組合在一起,才成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自信、活潑、愛表演、會合作的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