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是一個非常熟悉的成語,現在我們對它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字面意思,但它的本義與今天大不相同,它是最先進的褒義詞。”“呆若木雞”出自《莊子·外篇·達生》。它來自一個關于紀渻子為齊宣王養雞的小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呆若木雞”的意思與“大智若愚”的意思相似。
現在,一項新的科學研究使雞的智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研究表明,家雞的智商可能與某些靈長類動物相似。同時,科學家還表示,家雞不僅智商高,還可能有很高的情商。
擁有一定認知
斯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最近在《動物認知》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家雞的智力被嚴重低估。作者洛裡·馬裡諾總結了國内雞的心理、行為和情緒活動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位來自美國的資深科學家認為,作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圈養動物,家雞有着獨特的個性。他們不僅善于運用策略制勝對手,還能進行相應的推理和演繹。他們的智力相當于一個7歲的孩子。
家雞對數字有一定的認知,能辨别數字,有數字順序的概念。在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将兩組不同數量的物體放在剛孵出5天的小雞面前,然後用兩個隔闆擋住這些物體,并快速移動它們。有趣的是,小雞們仍然能夠找出哪個分區後面有更多的物體。他們似乎用加減法做簡單的算術。
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的喬治·瓦洛蒂加拉發現雞能識别數字和幾何圖形。例如,面對未完成的三角形,雞甚至可以知道完整圖形的外觀。進一步的實驗證實,家雞可以将數字與空間的位置相結合,将數字映射到幾何空間。
此外,家雞也有一定的記憶力。在看到一個移動得球後,即使球消失了,他們仍能在180秒内記住它的移動軌迹。如果球的位移狀态被阻擋,小雞也能在60秒内記錄下自己的運動軌迹。在相似的條件下,它們的能力與大多數靈長類相似。
馬力諾指出,家雞在争取更好的食物獎勵時,也會“狡猾”地保持自制力——如果等待時間和進食時間有一定的關聯:比如,等待2秒可以吃3秒,等待6秒可以吃22秒,那麼大多數家雞都會“默會”地吃選擇等待6秒鐘進食。
同時,他們還将根據戰鬥力進行自我評估,默認啄食順序。早在20世紀20年代,挪威生物學家托裡夫·謝爾德魯普·埃貝就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家雞種群中存在着“等級制”。占主導地位的家雞會用尖嘴攻擊地位較低的個體,以鞏固其“絕對權威”。EBE将此命名為“啄食順序”。如果一隻外國母雞打敗了國内雞群中的頭号母雞,把它放進雞群,那麼雞群中的母雞就沒有一隻敢與之抗争。如果輸赢後将兩隻外國國産雞放入雞群中,則被打敗的雞群會受到更多的攻擊。
叫聲傳遞信息雞的大腦很小,就像核桃,但它們所想的比人類想象的要複雜得多。雞的“自我意識”在溝通方式上尤為突出。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科學家尼古拉斯·科裡亞斯和埃爾西·科裡亞斯對雞的叫聲進行了分類,最後證實有24種不同類型的叫聲,而這些不同類型的叫聲實際上對應于特定的事件或狀态。
當一隻雞看到一隻饑餓的猛禽在天空中飛過時,它意識到這是危險的。它會降低身體,發出低頻但高頻的“EEE-EEE”聲。如果它們在地面遇到掠食者,它們會發出“嘎嘎嘎嘎”的叫聲,提醒同伴。在我們的印象中,家雞隻會發出“嘎嘎嘎嘎”的聲音,這也是因為它們視人類為地面掠食者。如果發現食物,公雞會發出興奮的“咯咯”聲,引起母雞的注意,并對食物信息做出判斷。此外,家雞的一些不同聲音似乎包含了更多的特殊信息,意在引起圍觀者對相關信息的反應。
個體雞也可以向不同的同伴發送不同的信息。例如,當附近的一隻公雞發現自己正處于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時,就會報警。然而,如果附近的同伴是另一隻公雞,它會保持沉默。母雞的信息也是有選擇性的。他們隻會提醒自己的孩子。
家雞通過聲音或動作所傳達的特定信息能夠被其他同類捕獲和理解,這表明家雞具備了高智商靈長類動物的理解能力。例如,隻要一隻家雞發出警報,其他家雞就會表現得好像找到了敵人,即使它們沒有看到掠食者。這種報警信号具有“提示性”,就像人類語言一樣,它可以指代特定的意義和事件。當家雞聽到某種聲音信号時,這個信号似乎能勾勒出家雞大腦中某個特定物體的形象。無論對象是捕食者還是食物,都能促進雞的集體反應。
當然,家雞的叫聲不僅僅反映個體本身的狀态,它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條件反射。家雞這種“思維 行動”的模式與其他鳥類不同,但更接近那些大腦容量較大的哺乳動物。
具備移情能力與其他許多動物一樣,當群體環境出現問題時,其通常可以表現出自己的認知複雜性,同時,它們可以感知時間間隔,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對于恐懼、期待、焦慮等一系列複雜的情緒,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家雞都能感受到,并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在雞群裡,公雞以啼叫來宣示主權。當他們看到危險的掠食者在領土上,他們會發出警報,提醒雞。如果他們找到食物,他們會做出一些複雜的動作:一邊快速搖頭,不停地點頭,一邊啄起食物然後扔下去,告訴母雞他們找到了好吃的東西,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
家雞也有簡單的移情能力。母雞和小雞之間的實驗證明,它們之間有“感情”。2019年,布裡斯托爾大學的喬安妮·埃德加和她的同事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家養雞可以理解其他個體的感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向雛雞噴射了一股強大的氣流。雖然氣流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雞仍然将其視為一種威脅,并表現出一些典型的應激症狀,如心率加快和眼溫降低。然而,沒有被風吹散的母雞在看到雛雞的亂羽毛後,能察覺到雛雞的反應,并表現出抑郁的樣子。同時,他們給小雞們一聲“咯咯”的撫慰性叫聲。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别向雞籠和雞籠中噴灑一種溫和的氣體,使家雞感到惡心。經驗豐富的母雞沒有太多反應,但許多小雞因為沒有經驗而慌亂。在測試過程中,當母雞看到籠子裡的小雞驚慌失措時,它會立即警惕地站起來,心跳加快并發出叫聲。原因是母雞意識到雞受到威脅和感染的情緒。當然,母雞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簡單的母性特征和情感感染來影響雛雞的行為。小雞會觀察母雞面對厭惡氣體注射的反應。如果母雞冷靜,雛雞的應激反應會相對較少。
智力源于進化
通過各種實驗,科學家們逐漸發現,雖然家雞與其他智力較高的鳥類相距甚遠,但它們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由此可見,智力并不是一種罕見且難以進化的特質。隻要社會條件允許,任何動物都可能進化出高水平的智力。
家雞顯著的認知能力來源于其野生祖先紅原雞。紅原雞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森林中,其種群通常面臨着激烈的内部競争和殘酷的外部威脅。紅原雞一般由4-13隻個體組成,由公雞和母雞共同領導和管理。通過控制低水平個體,它們占據了種群所需的所有資源,如食物、空間和交配權。雄性花大部分時間吸引雌性并為它們提供食物,而雌性則仔細觀察雄性,以避免欺騙或惡意的個體。為了防範狐狸、老鷹等食肉動物,紅原雞需要采取逃生策略來應對不同的危險,并形成相互溝通的能力來應對威脅。經過長時間的進化,他們終于有了高智商。
馬裡諾強調說:“長期以來,其他鳥類的輝煌掩蓋了家雞的高智力水平。”我們總覺得它們缺乏其他聰明動物的大部分心理特征,往往認為它們的智力水平低,反應慢。現在,家雞的智商已經得到動物學家的認可。今後,研究人員将對家雞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通過更準确、更豐富的數據,讓人們真正了解分布最廣的圈養動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