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母豬産後護理的環節雖然非常重要,但在現在的養豬生産中,大家都應該做的是比較到位的,直到昨天遇到的一個咨詢案例的出現,完全颠覆了我的認知。
案例:昨天晚上一個東北的豬友找我咨詢,想讓我幫他梳理一下他這幾年比較頭疼的一個豬場問題,母豬産後恢複調理的問題。
這個豬場現在存欄母豬468頭,這幾年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産後子宮炎、奶質不好、惡露問題反複出現、發情配種率低、淘汰率居高不下.......
期間嘗試了不少措施,輸液、子宮沖洗灌注、中藥保健..............。雖然有些效果,但很難徹底的解決問題,而且投入的成本價格不菲,現在采取的是産後輸液和産後子宮灌注的方式解決此類問題,雖然比之以前有所改善,但在高昂的成本及更多的勞動強度和依然持續出現的現實下,依然頭疼不已,故而想請我幫其梳理一下。
經過細緻的交流之後,我發現其雖然養豬10多年了,但是在母豬的飼養特别是母豬的産後護理上,依然是思路混亂,沒有清晰的方向,故而造成了現在的結果。
在母豬的産後護理上,首先是理,搞清楚了道理,然後再去護,才更容易得到比較清晰的實效。
認知:首先我們要知道,母豬産後是需要大耗元氣的,而且由于現實所緻,母豬産後避免不了消耗自身儲備的能量、産道損傷、産道淤血、出血、疼痛等現象的出現。各種不适的因素綜合作用下,母豬自身的食欲、脾胃功能、氣血水準都會受到影響,隻不過影響的大小而已。
故而,要想解決母豬産後的一系列問題,就需要清晰的認知去支持,而這個認知就是對于母豬産前産後的生理特性的研究和認識程度。
一旦你的認知正确,程度到位,那麼解決此類問題的方向自然也就清晰了,方向清晰了,剩下的都是過程。
故而,對于母豬産程的生理研究和認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
快:最近幾年,大家在養豬生産上非常喜歡追求一個“快”字訣。比如母豬的産程問題、産後消炎乃至護理問題,大家都喜歡追求快。
于是母豬生産中或者産後挂水、母豬産後産道塞藥、母豬産後注射抗生素、母豬産後調理.............的各種方案也應運而生。
客觀的講,這些方法對于習慣追求快的豬場來講,确實很容易且很快的感知到其實效性。但快的背後,依然是有諸多風險存在的。
比如我們的挂水雖然能很快的收到實效,但是能持續的堅持挂水直至治愈的很少;我們的子宮灌注和塞藥雖然也容易收到很快的實效,但由于工藝的不同,操作的不同,對于母豬産道和子宮的二次乃至三次傷害問題依然很嚴重;頻繁注射造成的母豬應激問題、耐藥問題.........依然真實存在。
于是在一線豬場就出現了一個很常見的怪現象:見效很容易,治愈很困難,有效的降低此類問題出現的幾率更為困難,何故?
關于損傷:其實之所以出現此類問題,與大家對于母豬産後損傷的認識不到位是有非常重要的關系的。因為母豬産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其一旦在産豬的過程中遇到産程過長、胎位不順、營養不足、胎兒過大、母豬産道狹窄乃至畸形...........如果再遇到人工助産的情況,母豬産道損傷是一定的,且一旦損傷,恢複時間也是相對較長的。
所以,無論我們是采取輸液、注射還是子宮灌注,乃至投藥去治療和調理的話,很少有人能持續堅持5-7天甚至更長時間的。這就造成了,我們的母豬雖然看似食欲上來了,炎症下去了、排洩的惡露少了.........但過了一段時間,此類問題又出現了,反反複複,好不煩人。
那麼我們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遇到自己出現了口腔潰瘍或者損傷,是3-5天就能修複的嗎?在封閉的、濕潤的環境下,會大大的延長其損傷恢複的時間,故而,療程一定要足,才更容易徹底的解決問題。
反之,你隻用幾天的治療,就像徹底的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或者修複其損傷,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優缺點:雖然輸液、清宮、抗生素注射的方式看似比較快,但是正是這種快反而更容易讓你走入誤區,忽略了損傷容易恢複難,最重要的是在密閉濕潤環境下的恢複更難。
比如母豬在産後造成的毛細血管損傷、産道損傷、母豬産後造成的血瘀問題、脾胃虛弱問題、在輸液、注射、子宮灌注的操作等等問題的不到位造成的再次和多次損傷問題很容易被快的實效感受所掩蓋,進而為母豬的恢複埋下隐患。
于是我們就經常見到:經過輸液、注射、子宮灌注的方案治療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又出現了複發的現象,或者斷奶後發情不正常、配種不易等現象的出現。
任何方案都是有優缺點的,這是事實問題!找到最契合你的方案,其實是一個比較苦逼的奮鬥和積累過程。
經驗:對于母豬産後的護理經驗,我們的原則一直是:能不用藥物的盡可能不用藥物,比如産前的準備和調理、母豬的産前運動、護理、營養契合、脾胃調理、氣血水平.........。能用中藥或者營養方式調理的堅決不用抗生素,能飼喂抗生素的堅決不打針,能打針的堅決不輸液,能輸液的堅決不清宮.........
其次就是把功夫做到前面,母豬在妊娠期間的運動福利、飲水充足、契合的營養、氣血水平的補充、不過度的攻胎、提升母豬的脾胃功能、産前有效縮短産程的有效方案、不過早的更換催奶實效較好的哺乳料..........
這樣可以盡可能的縮短母豬産程,盡可能的保持母豬産後消耗最小化、損傷最小化、疼痛最小化...........進而有效的降低母豬産後的損傷程度。
其次是在母豬産後盡可能的給予喜歡吃的營養支持,并給予脾胃調理、能量補充、複宮理念的支持,盡可能的讓母豬自身最大化的恢複母豬的消化吸收和生理機能。
特别是産前一個月的母豬運動福利,母豬的氣血水平調理、母豬的脾胃功能調理強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至于産後的護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母豬産後的實際損傷情況,在給予契合的方案,損傷小,盡可能的讓其自己恢複,損傷相對較大,可以采取投藥的方式給予調理,損傷過于嚴重,就要采取多管齊下的方針去調理和解決了。
拒絕妖魔化:無論你願不願意,抗生素在養豬生産中确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前些年的利益所緻,我們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尤其嚴重。随着養豬業的發展,這種情況肯定會得以糾正,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過度的妖魔化抗生素。
比如在母豬産後的護理過程中,我們對于重症的,嚴重的病例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就是阿莫西林、土黴素或者克拉維甲酸-阿莫西林。但是我們的使用量一般不超過5天,一般是配合活血化瘀,氣血雙補、脾胃調理的這個思路,與其同用,且一般3-5天後,會去掉抗生素。對于輕微的、中等程度以下的損傷,我們基本上是靠調理母豬的自身的恢複能力和中藥方案實現的。
在我們看來,抗生素的使用應該定位為救火員的角色,想用,就要足量、對症的突擊脈沖式給藥,在大火壓下去之後,就要改用其他溫和的方案進行鞏固或者輔助的調理。不是因為抗生素不好用,是為了更好的預防耐藥性的出現,為了更好的達成少用抗生素的目的,便于降低耐藥性的出現,便于杜絕過度治療的現象出現。
所以,母豬的産前産後護理是一個較為系統的工程,當你的豬場頻頻出現此類問題,又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時候,你應該仔細的梳理下你采用的方案,你對于母豬産程的認知度,并進行一些必要的優化和驗證,必定會收到不一樣的實效。
濫用抗生素的套路已經越來越不好使了,但我們也要謹防自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過度的妖魔化抗生素。即便出現了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本質上錯的并不是抗生素本身,而是我們自身對于利益的過度索取,不是嗎?
無論如何,後抗生素時代,我們更應該去研究和挖掘豬自身的本質需求,并根據自己的實際生産情況,一點點的驗證,一點點的優化、一點點的積累,進而去契合豬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才容易走的更穩、更遠!不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