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有哪五德?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國古代特别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公雞有哪五德?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國古代特别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
《韓詩外傳》曰:“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時不失者,信也。”釋義是說,雞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
這五種品德,非常可貴,即使是人若能有這五種品德,也一定是人中龍鳳。所以雞這種動物能成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
禽類。
中國民間更将雞視為吉祥物,說它可以避邪,還可以吃掉各種毒蟲,為人類除害。所以,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
據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覆蓋的範圍足足有三千裡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來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着天雞。古代中國人民在元旦刻桃木為神像,立在大門前,還要插幾根公雞毛象征天雞,後來桃符演變成春聯後,插雞毛的風俗就變成剪雞貼在窗上作裝飾的風俗了。農村裡剪窗花最常見的也是公雞。在《荊楚歲時記》上,對元旦剪雞的風俗即有所記載,這個風俗在南北朝時就開始了,至少流傳了一千五百年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