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說,她快三歲的兒子睡前總是喜歡摸一下她的乳房,甚至有時候下班到家抱他的時候,孩子的手也會不自覺地放到她的胸口……
“我這性教育的繪本給他讀了也不少,道理也講了一大堆。可他就是有瘾,想摸的時候可憐巴巴的看着你、求着你,讓你又沒法兒狠心拒絕……可這眼看就要上幼兒園了,怎麼辦才好?”
朋友顯然對孩子的“摸胸癖”很是苦惱。其實這樣的孩子并不少。
除了摸乳房,有些孩子還喜歡摸媽媽的耳垂、抱着媽媽的胳膊、枕着大人的衣服、抱着毛絨玩具甚至嘴裡咬着一塊毛巾……
甚至有些大人也需要一些這樣的物品才能入睡。藝術家Mark Nixon曾在他的的《Much Loved》中展示了一組精心拍攝的玩具照片。
從标注的玩具主人的名字、年齡等信息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些玩具大都陪伴了主人數十年。
這些看起來有些難以理解的入睡小癖好,到底是多大的事?
實際上,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
01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小動作”
“當時斷奶真不應該把孩子送回老家,讓他缺乏安全感,現在這麼大了摸乳房的毛病還是改不了。”
同事麗麗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惱。
而她把孩子的“入睡癖”歸結在了自己的強行斷奶上。其實麗麗是一個很用心的媽媽,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除了斷奶的短暫分離,其餘時間孩子都在自己身邊。
很多人說,孩子戀物是父母陪伴的太少、安全感缺乏的表現。這一論述,使得一些追求完美的媽媽不斷深刻反思:我到底那裡做的不夠好?
但事實上,媽媽們完全不用背這樣的鍋。這隻是孩子一個“成長的代價”而已。
嬰兒剛出生時處于“完全自戀期”。他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甚至可以主宰世界。也理所應當的以為媽媽就是自己的,乳房也是自己的,直到他們不斷長大……
尤其是在斷奶後,孩子“救世主”的想法被切斷,他們就開始尋找替代品。
英國兒科醫生、著名精神分析師Donald. W.Winnicott在其論文《轉換過渡性客體和轉換過渡現象》中,将這些被孩子們所依戀的物品,稱之為“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
它的出現并不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而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應。這意味着孩子已經認清事實,從“完全依戀”開始走向獨立。
02需要強行戒掉嗎?
曾看到一位網友爆料,女兒的一件“媽媽衣”已經陪着她睡了七年,哪怕破舊不堪,依舊不肯拿掉。因為這衣服上有“媽媽的味道”。
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羅蒂,每次演出時,口袋裡總會裝一個白手帕,手帕裡包着一枚彎頭鐵釘。他說,彎頭鐵釘能帶來好運,讓他心安。
“過渡性客體”的背後往往有着感人的理由,可能藏着孩子對媽媽的愛,也可能藏着一個人的内心世界。如果強行戒掉,對于當事人來說無疑是殘忍的。
在動畫《幸福是一條溫暖的毛毯》中,小男孩萊納斯就有一條非常喜歡的毛毯,夥伴們為了讓他戒掉毛毯,用了很多方法。
最後,被無助、傷心、失眠折磨地忍無可忍的萊納斯生氣地說“沒有這條毛毯,你讓我如何手無寸鐵的面對生活?你們中間誰沒有缺乏過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世界是陌生的,他們需要一定的“替代品”來幫助他們适應成長帶來的變化,需要時間去接受越來越多的親子分離。
物品隻是一種愛的寄托,所以,孩子的戀物根本不是什麼壞毛病。
Donald. W.Winnicott也指出,“過渡性客體”在某一階段起到了替代母親的作用,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對幼兒成長是必須的、有積極作用的。
正常情況下,它會随着孩子社交的豐富而不再需要,所以無需強行幹預。
03什麼情況下需要幫孩子戒掉?
然而,是不是任何情況下都不需要給孩子戒掉摸乳房、戀物的習慣?當然也不是。當出現下面兩種情況下,就超出了“正常”的範疇。
1
影響了孩子的社交
一次在公園陪孩子玩,角落裡的一個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手裡抱着一個破舊的小熊,安安靜靜的站着。
當時公園裡很多孩子在追逐玩耍,有人玩玩具,有人吹泡泡。但這些仿佛跟她無關,唯獨手裡的小熊是她心儀的玩伴。
孩子的媽媽說,女孩從小寄養在老家,性格很内向,很少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也很少跟父母交流。隻是唯獨鐘愛手裡的毛絨玩具,無論走到哪都得帶着。
當孩子的世界裡隻有她的“過渡性客體”,那麼問題就已經不是成長的需要,而是成長的問題了。
當戀物影響了孩子的社交,就會對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産生障礙,需要父母的幹預了。
2
嚴重影響了媽媽的休息
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求助:
孩子晚上總是摸來摸去,讓她完全無法入睡。她已經害怕跟孩子睡在一起,甚至出現了煩躁、易怒的情況,該怎麼辦?
當孩子的這一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媽媽休息,有了破壞親子關系的迹象。那媽媽就需要想些辦法幫助孩子戒掉。
畢竟,和諧的親子關系才是最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
04
必要時如何戒掉?
在給孩子戒掉摸媽媽耳垂、胳膊、胸部或者其他戀物癖好的時候,父母的做法将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以嘗試以下幾點,讓孩子慢慢實現和“過渡性客體”的分離。
1媽媽明确表達自己的感受
很多媽媽其實并不喜歡孩子摸乳房,但是看到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又實在狠不下心去拒絕。實際上,孩子在3歲以後,随着秩序感的建立,已經開始理解什麼是規矩,并學着遵守。
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
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家裡,你這樣做會讓媽媽感覺到不舒服;這是媽媽的隐私部位,不喜歡别人亂碰。
但媽媽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言行不一”,白天告訴孩子這樣不好,晚上為了順利哄睡又把乳房當成了工具。這樣的“朝令夕改”,孩子就很難判斷是非對錯了。
2尋找“替代品”,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理解了媽媽的感受卻依舊難以控制自己時,怎麼辦呢?
試着尋找一些“替代品”:
嘗試抱着孩子,給孩子講個故事,或者一起做個睡前遊戲,用孩子喜歡的睡前儀式緩解對物品的依賴。
在幫兒子戒掉這個習慣的時候,我用的就是講故事的方法:如果你不摸,媽媽可以給你講兩個你喜歡的故事。
起初,孩子會讨價還價,也會在依偎在我身邊時,手不自覺的摸過去。但慢慢地他的注意力已經到了故事裡,而忘了對乳房的依戀。
找一個“替代品”其實就是讓孩子換一種方式感受到母愛,當來自“替代品”的安全感可以超過“過渡性客體”的時候,問題就解決了。
3日常多跟孩子“親密接觸”
對孩子而言,睡覺是一種孤獨的狀态。而媽媽的愛撫、溫柔的睡眠曲等會讓孩子感受到:雖然我們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媽媽依舊那麼愛我,她不會離開我。
日常的“親密接觸”:
比如拉手、擁抱,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肌膚饑渴症”,讓孩子體會到來自家人的安全感。
正如武志紅所說,當母親把愛多次傳達給孩子的時候,他就會慢慢領悟:母愛不等同于乳房、毯子或者其他,母愛是無形的,并會一直存在。
隻要孩子意識到這一點,他對“過渡性客體”的依戀就會逐漸消失。
“雖然我在長大,但父母的愛從未遠離”,當孩子慢慢感受到這個事實的時候,孩子的内心就會變得安穩而平靜,他們也正随着成長而變得越來越強大。
請相信,孩子從來沒有什麼“怪癖”,他隻是在适應長大。請努力愛這個孩子,讓他能夠從容地面對長大後的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