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首發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分析模型

首發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分析模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20:38:02

首發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分析模型(盡職調查中财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讨)1

一、引言

财務報表分析并無固定模式。具體的分析步驟和程序,是由分析人員根據特定目的、約束條件而設計的。

審計師、股票分析師、投行人員,都要分析财務報表,但目的明顯不同:審計師關注财務報表的重大錯報漏報風險,股票分析師試圖挖掘投資價值,而投行人員則要二者兼顧。

投行人員面臨的約束條件與審計師、股票分析師也不同:股票分析師一般隻能查閱公開财務資料;審計師可以查到各種内部财務文件,并且對交易和餘額進行大量實質性測試;而投行人員可以像審計師那樣接觸到大量的公司内部财務資料,但一般很難對交易和餘額進行大量的實質性測試,除非是重點關注事項,一般不會追查到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

由于投行人員既要關注财務報表的重大錯報漏報風險,又要通過财務報表理解公司的經營活動、挖掘投資價值,但又不像審計師那樣進行大量實質性測試, 因而,需要一套特定的報表分析方法,幫助項目人員快速、準确地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經營活動,并對重點關注事項進一步核查,以降低項目風險。本文對此進行初步探讨。

二、财務報表分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财務報表分析是用來發現問題的,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能以結果倒推原因。會計數據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反映,是經營活動的結果,但造成該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種,不能通過會計數據的波動,去臆斷企業的經營活動。也就是說, 可以說“由于公司發生了某某活動,因而某報表項目發生了某某變動”,而不能說“某報表項目發生某某變動,這表明公司發生了某某活動”。

報表項目出現“異常波動”時,要通過詢問、查閱等方法尋找相互印證的證據,再審慎得出結論,而不能簡單地臆斷、猜測。報表分析是發現問題的第一步,

是尋找證據的起點,而不能通過報表分析簡單下結論。

2、财務報表分析必須與公司業務調查緊密結合。會計數據是公司經營活動的反映,業務活動變化是會計數據變動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報表分析最好先于業務分析,即,先通過報表分析發現問題,然後在業務盡職調查中解決問題。

首發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分析模型(盡職調查中财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讨)2

三、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報表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盡職調查人員可以采用的特定的财務報表分析方法,對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如比較法、因素法)等不再贅述,主要探讨以下問題:

(一)業務循環法在财務報表分析中的應用。

在報表分析中,往往要關注“異常變動”的項目。但什麼是“異常變動”呢? 很多項目人員主要關注變動幅度或變動絕對額較大的項目,而對變動幅度小的項目并不十分關注。筆者認為,報表項目是否有“異常變動”,不僅在于金額變動幅度大小,還在于:

1、關聯項目的變動是否匹配。

2、項目數據變動與當期經營活動變動是否匹配。

變動方向相反,或者該變的不變,也是需要關注的。如: 例 1,某公司銷售收入下降,但營業稅金及附加上升;

例 2,某公司當期銷售收入上升明顯,但期末應收票據餘額基本不變; 例 3,某公司在某年四季度大量采購,但期末原材料餘額基本不變;

造成上述數據變動的原因不一定是造假,但都屬于需要關注的“異常變動”,需要進一步核查。

那麼,哪些報表項目屬于關聯項目呢?而哪些項目數據的變動與哪類業務活動相關呢?

在此,可以借鑒審計中的“業務循環法”。

“業務循環法”也稱切塊審計法,将密切相關的交易種類或賬戶餘額劃為同一塊,作為一個業務循環,據此安排審計工作。例如,制造業企業可以劃分: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産循環、投資與融資循環等。此法的優點是, 能加深審計師對企業經濟業務的理解,将特定業務循環所涉及的财務報表項目分配給一個審計團隊,能夠提高審計的效率與效果。

财務報表分析中,也可以借鑒“業務循環法”的思路,将與特定業務活動相關的報表項目及附注項目歸入一個業務循環,從整體上進行分析。按照各财務報表項目與業務循環的相關程度,可以建立起各業務循環與其所涉及的主要财務報表項目及附注項目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制造業企業為例,如下表所示:

業務循環

資産負債表項目及

其附注

利潤表項目及

其附注

現金流量表項目

及附注

其他

銷售與收款循環

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存貨—發出商品;

預收賬款、應交稅金

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營業外收入的部分附注項目

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收到稅收返還所收到的現 金、支付稅款所支付的現金、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現金流量表附表

中的部分項目

或有事項中與銷售事項有關的承諾、擔保事項;

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中的相關事項;

納稅申報表相關項目;

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産循環

預付賬款、存貨附注中

“發出商品”之外的所有明細項目、在建工程、固定資産、無形資産; 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

營業成本、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與處置固定資産有關的附注項目

采購商品及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購買固定資産及無形資産支出的現金、處置固定資産及無形資産獲得的現 金、現金流量表附表

中的部分項目

附注中的相關表外事項;

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中的相關事項;

納稅申報表相關項目;

籌資與投資循環

交易性金融資産、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産、其他應收款中的大多數附注項目、長期股權投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長期借款、應付債券、

其他應付款等

财務費用、投資收益

其他項目

附注中的相關表外事項;

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中的相關事項;

由于分析的側重點不同,投行人員對業務循環的分類和關注重點與審計師未必相同,但基本要達到一個目的:将關系密切的重要報表項目及附注歸入一個業務循環,并從整體上把握其變動規律。例如,“存貨”項目往往被歸入“采購與付款循環”和“生産循環”,但其中的“發出商品”往往與“銷售與收款循環”

關聯度更高;而“其他應收款”往往被歸入“籌資與投資循環”,但其中的“應收出口退稅款”往往與出口收入相關度更高,分析時可歸入“銷售與收款循環”。

根據對不同業務循環的分析,可以找出“異常變動”,然後調查變動原因。上文中的三個例子中:

例 1 是因為銷售結構發生變動,消費稅率高的産品的收入占比增加,導緻當期消費稅大幅增加,所以,收入總額下降的情況下,營業稅金及附加上升;

例 2 則是由于銷售區域結構發生變化,内銷收入變化較小,出口收入增加較多,所以應收票據餘額基本不變;

例 3 的情況比較特殊,采購大量增加,但原材料餘額基本沒變,是由于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相關産品在特定日期之後隻能銷售不能生産,所以公司加班加點生産,快速将相關原材料轉化成了産成品,我們核對了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産循環的相關項目數據,也證實了這個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資産負債表項目為餘額,而利潤表項目和現金流量表項目為發生額,餘額往往受報告期最後一段子期間發生額的影響。所以,在報表分析中, 常常出現利潤表項目和資産負債表項目變動幅度不匹配的情況,此時,需要将報告期最後一段子期間的發生額與資産負債表餘額的同比變動率進行對比。

具體見例 4:

單位:萬元

項目

2009 年

2008 年

同比增長率

四季度收入

61,413.74

58,165.48

5.58%

全年收入

187,446.14

337,791.74

-44.51%

年末應收賬款餘額(淨值)

65,365.32

62,766.73

4.14%

上表中,某公司 2009 年末應收賬款餘額增長率 4.14%,但當年收入下滑

44.51%,二者不匹配,但年末應收賬款餘額變化率與四季度收入變化率較為匹配。可以看出,四季度發生額變動情況,能更好地解釋年末餘額的變動率。

(三)對子公司經審計的财務報告的分析

大型企業的業務構成較為複雜,且有很多下屬子公司。因此,如果僅分析合并會計報表,會忽略大量結構性問題:

例 5,某公司主要生産 3 種産品,每種産品都由一家子公司來經營,報告期内,3 種産品對應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都有較大波動,但由于變動方向不同,相互抵消,從合并報表的應收賬款項目中,難以看出上述波動,僅僅分析合并報表, 就很容易忽略相應風險。必須對下屬子公司報表進行分析。

但是,盡職調查對象的下屬子公司往往較多,很難分析每家子公司的所有報表項目,隻能核查重點子公司的重點報表項目。那麼,如何确定重點子公司和重點報表項目呢?主要是根據子公司的規模和業務構成。

例 6,某公司下設 30 多家子公司,但主要業務都集中在 7 家子公司中,則

可将這 7 家子公司作為重點子公司。然後,具體分析每家子公司的業務特點,7

家子公司中,有 3 家生産型子公司,從集團外部采購原材料并生産,然後賣給另

外 4 家子公司,上述 4 家子公司再将産品對外銷售。據此,可将 7 家子公司分為

生産型和銷售型,對于 3 家生産型子公司,重點關注“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産循環”的相關報表項目及附注,對于 4 家銷售型子公司,重點關注“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相關報表項目及附注。

例 7,某公司集中采購原材料,銷售給下設的 10 餘家子公司,集團的主要業務集中在 6-7 家子公司中,每家子公司僅包含生産、銷售模塊,有的生産消費品,有的生産中間産品。對于母公司,重點分析其采購與付款循環、投資與融資循環;對生産消費品的子公司,重點分析其生産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對于生産中間産品的子公司,應重點分析其生産循環,再綜合考慮其行業地位、行業信譽、銷售模式等因素,對銷售與收款循環中的項目做适當關注。

此外,由于某些企業的經營方式和股權結構較為特殊,如果僅從合并報表層面分析,也容易造成一些困惑。

例 8,某公司在業内處于龍頭地位,但毛利率較同行業低近 8 個百分點。我們對重點子公司的财務報告做了分析,發現合并報表内 5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一

家銷售型子公司,該子公司從母公司的一家合營企業(母公司在該企業持股比例為 50%,未達并表标準)購入高端産品,再進行銷售,毛利率為 7%左右。也就是說,該産品的主要利潤留在了生産環節,而生産環節的收益(毛利率達 25%左右) 都體現在合并報表的“投資收益”項目中,未體現在毛利當中,所以造成了産品毛利率低于同行業的假象。

(三)對公司及其重點子公司月度财務報表的分析

一般而言,投行人員進入項目現場後,最後一期的審計并未完成。此時,如果想盡快了解公司近期的财務及經營狀況,需要翻閱公司及其重點子公司的月度财務報表,由于僅僅能獲得月度财務報表(通常隻有資産負債表和利潤表),沒有相關的報表附注,所以還需要索要重點關注項目的明細表(在規模較大、子公司數量較多的公司中,為加強管理,公司往往要求子公司除每月提交财務報表之外,還要提供大量明細表格,具體視公司管理需要而定)。

月度财務報表的優點在于:第一,在最後一期審計報告未出的情況下,能幫助項目人員了解公司近期的财務及經營狀況;第二,經審計的年度财務報告僅能反映全年的綜合情況,無法反映各個月度的變化情況,更無法反映一些季節性規律;第三,由于資産負債表的期末餘額與報告期最後一段期間的發生額關系更加密切,因而,分析最後幾個月的月度利潤表,更有助于理解資産負債表年末餘額的變化原因。

但月度财務報表的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由于未經審計,一些項目金額可能會出現明顯錯誤,甚至誤導報表使用者;而由于很多項目是在每季的最後一個月才計提應計項目(從理論上講,企業編制月度報表時,應根據權責發生制合理計提所有應計項目,但現實中往往并非如此,很多企業都是季末才計提),所以不同月份之間的數據也許不可比。因而分析月度報表時,與公司财務人員和會計師的交流至關重要。

例 9,某公司當年收入大幅增長,但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的期末餘額均同比下降,查閱月度報表後,發現當年 11、12 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據此,我們重點關注銷售同比下降的原因及變動趨勢。

(四)重視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

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中,往往含有很多審計調整事項,通過對該比較表的分析,可以進一步發現風險。特别是對于性質較為特殊、金額較大的審計調整事項,一定要重點關注。

例 10,由于客戶結構和結算方式等原因,某公司應收賬款餘額一直較高, 而報告期末,我們發現,雖然公司當期收入增長近 20%,但應收賬款餘額變動增長不到 3%,公司解釋為,加大了催款力度、收緊了信用政策。

但是,在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差異比較表中,我們看到了“财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的重分類調整,且金額較大。由于這類差錯較為罕見,我們做了進一步核查,發現,由于公司應收賬款較多,當期做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并将相關費用記為銷售費用,審計師将該筆費用調整為财務費用。保理業務才是應收賬款餘額未發生巨額變動的主因。我們繼續關注了該項交易的追索權問題,以确保公司的收入确認符合謹慎性原則。

首發盡職調查中的财務分析模型(盡職調查中财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讨)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