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針對君子的道德修養提了哪些要求?
《論語》感悟(一五七)
文/王營
原文: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笾豆之事,則有司存。”
譯文:8.4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将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時候,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重視的道德有三個方面:注重容貌,這樣可以避免粗暴和傲慢;端正自己的态度,這樣就接近于誠信;注意談吐,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那些祭祀的事情,自有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
感悟:孟敬子,姓仲孫,名捷,魯國的大夫。曾子病情十分嚴重,有一天孟敬子去探望他,大概這位魯國大夫想就“笾豆之事”順便請教一下曾子,曾子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先引用“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這句話,表明自己下面要說的話态度是誠懇的,希望能引起孟敬子的注意,接着他非常嚴肅地闡明了君子所應重視的三個方面的道德修養。
第一方面是“動容貌”,即注重儀表、風度。要求君子的一舉手、一投足,包括着裝、站姿、坐姿等一切表現于外的行為,都要符合禮的要求,表現出君子的風範。這些行為不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君子内在高雅氣質的自然流露。長期堅持這樣做,君子就可以赢得衆人的尊重,從而避免态度粗暴和傲慢。
在政府部門、學校等單位的一層樓大廳裡,經常會看到迎面樹起的一面高大鏡子,上面往往書寫六個大紅字:“正衣冠、潔品行”,要求領導幹部,或者學校裡的師生每天要對着鏡子照一照自己的着裝和儀表,從而純潔自己的心靈,培養高尚情操。
第二個方面是“正顔色”,即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求君子待人接物要誠懇,做事要認真,對人要和顔悅色,和藹可親,有親和力,不是老是闆着一副冷面孔,讓人敬畏;同時做事要一絲不苟,凡是答應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也要給人家有個交待。長期堅持這樣做,君子就可以赢得衆人的信任。
有些領導幹部對上是“正顔色”,對下卻表現出一副“冷面孔”,在上司面前唯唯諾諾、畢恭畢敬,在下屬面前卻擺起官架子,态度冷淡,陰奉陽違;上司交辦的事情,即使鑽破頭皮也要做成,群衆的事情則出爾反爾,能拖就拖。這種表裡不一的領導者,可能會暫時得到上司的賞識,但絕不會赢得群衆的信任。
第三個方面是“出辭氣”,即注意自己的談吐。俗話說:“言如其人”,君子的語言是其人格品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乃至領導能力的重要體現。君子通過自己的談吐,不僅可以準确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還可以展示個人形象,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做為領導者的君子,還要通過自己富有号召力的語言,教育、宣傳和發動群衆,凝聚人心。因此,領導者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要有理有據,真誠坦率,否則就是粗野和背理,反而會遭緻公衆的唾棄。
記得在2010年“7•23”動車追尾事故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某新聞發言人當記者問到為何要掩埋車頭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因為當時在現場搶險的情況,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潭,展開來很不方便,所以把那個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于搶險。目前他的解釋理由是這樣,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種沒有實地考察,不負責任的解釋,自然遭到公衆的炮轟和唾罵,以至于很長時間人們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當作一句口頭禅,諷刺那些說話信口開河的官員。
曾子所提出的君子道德修養的三個方面,對孟敬子來說,看似文不對題,所問非所答,然而卻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備的道德修養,能夠做到這三點,就能赢得公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無論領導者出台什麼政策,開創什麼事業,都會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擁護。所以曾子最後正面回答了孟敬子的問題,至于你說的“笾豆之事”,讓分工的領導獨立去幹就是了,言外之意是你首先要管好自己,充分相信你的下屬,以你的人格魅力影響他們,這樣就可達到“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