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陶淵明
文/曆史滾輪一提到“不為五鬥米折腰”,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那位拄着拐杖,看夕陽西下,悠然天地間的陶淵明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歸辭》寫的非常清新灑脫,文中的大意就是,與其為了那些少有的俸祿看人眼色辦事,不如辭官回家,種種菜,喝喝小酒呢
圖:陶淵明
活潑潇灑之餘,陶淵明是不是也有一些小任性呢?
那麼問題來了,陶淵明為什麼辭官呢?事情是這樣的,按照朝廷慣例,督郵(檢查機構)每過一段時間,是要下去巡視縣令的
當督郵快來的時候,下屬提醒陶淵明說:
“應束帶見之”
言下之意,穿的規規矩矩的,沒什麼錯吧,不管是見誰,穿的整齊也是禮貌不是
(如果陶淵明穿的真的很合體,下屬是不會這樣提醒的)
圖:陶淵明
但此時,陶淵明這個暴脾氣就上來了,說出了那句很經典的話:
“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
說完豪氣而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看到這,是不是感覺陶淵明這個火發的有些莫名其妙和任性啊,讓你穿着好好的見人,怎麼就是折腰了呢?
圖:陶淵明
因此,有好多人開始猜測,有的說,陶淵明不适合做官,你看從上任到卸任,也就80多天,他是自由慣了
也有人說,陶淵明有些倚老賣老,感覺自己見那些年齡又小,官職又低的官,有損顔面
等等
但真正讀到深處後,你會發現,事實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圖:陶淵明
從官制說起:
古代的督郵其實隻是個臨時官職,職責就是管那些臨時縣令的,但監察機關對人的選舉一般都有個共性:
職位不高,年齡不大,在朝廷的根基不穩等等
對選舉人來說,年經有為,關系網不深,正好有助于以後的職業發展
對于朝廷來說,年輕不懂事,做錯了事也可以從輕處理,實在問題太大,也是可以輕松犧牲掉的
圖:陶淵明
這種制度是封建王朝多年博弈的結果
優點是可以互相制約,互相協助
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官(權)大一級壓死人”的行為一樣被傳承了下來
督郵下來巡查,基本上都是會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
甚至還會借着權力之便打壓羞辱一番
如果不答應,那就告你一狀,讓你在百官顔面盡失
圖:陶淵明
到這裡,相信大家就可以理解了,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真正原因不是什麼自由散漫,倚老賣老
而是不願意向那些羞辱自己的惡勢力低頭
況且,陶淵明特别崇尚孔子的那種君臣父子之道
圖:陶淵明
在他眼中,一個年紀大的,資曆深的,卻要向年級小的,心思壞的低頭,這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好了,現在你對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不是更加敬佩了呢?歡迎評論區讨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