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看到過不少平台推送的關于“心氣兒高女生”的文章,作者們态度褒貶不一,寫來寫去似乎誰也說服不了誰。
後來,總是聽閨蜜說起自己孩子的家長群裡,有位特别的媽媽。
這位媽媽常常會提醒老師不要動不動就喊大家“xx媽”;也不要總是讓家長在工作時間去學校幫着幹這幹那……
我問閨蜜怎麼看這位媽媽?
閨蜜說:雖然有些拍老師馬屁的家長會戗她,但她總能不亢不卑,又據理反駁,讓人感覺特别飒。後來,漸漸也有家長出來和她一起發聲,糾正了老師不少不妥當的行為。
我想,閨蜜遇到的這樣的一位媽媽,應該就是一位不肯人雲亦雲,“心氣兒高的女生”。
想想也是,十來個孩子的幼兒園小班,每學期的費用并不便宜。結果老師為了圖省事兒,“xx媽”、“xx爸”叫着固然方便,卻忽略了這些家長除了是孩子的父母之外,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姓名,也需要被尊重。
另外,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是為了讓自己能有完整時間去做自己該做的或者想做的事情,可老師為了自己能輕松一些,動不動就安排幾個家長同時去班上幫忙或者從家裡做些吃的帶去分享。
這類事情多了,去不了的家長難免會擔心對自家孩子影響不好;可頻頻去吧,又特别浪費精力、時間,而且每個家做的食物就真的很衛生?适合給别的孩子吃嗎?
其實,從日常接觸到的一些人來看,我發現不論男女,“心氣兒高”的,身上永遠都會有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
因為對自己有要求、因為對自己和未來有期望,就會想着要去做些改變、要去尋求不斷地個人成長。
在這樣積極信念的支撐下,這類男性或者女性的氣質、性格和為人處世自然也會和别人有些不一樣。
在美國作家奧裡森·馬登所著的《羊皮卷》中,我讀到了三個能讓讀者産生持久改變的重要法則,其中一個法則就是——提高你的期望值。
寫下一切希望改變的事情不論年齡的大小,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所期望。
希望自己家庭幸福;
希望自己逢考必過;
希望自己能夠苗條一些;
希望自己既能遇桃花又能認真搞錢;
希望自己可以多些時間,好好陪陪家人;
希望自己不用熬夜,每天能夠早點兒睡覺;
希望自己手上的項目進展順利,年底能夠升職加薪……
把這些希望、這些心願認真地寫下來,放在顯眼的地方,每天看一看,可以激勵自己。
積極的信念,有助于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目标。
早上,剛巧看到兩個妹子就口紅問題發的帖。
一個妹子寫着:疫情剛剛好三年,買的那些美美的口紅還沒怎麼用,就集體過期了,真是浪費銀子;
另一個妹子則寫着:突然發現,疫情其實可以幫着我節省不少買口紅的錢,真是賺了。
每件事,可能都會具有兩面性。你知道自己每天偷懶一點或者進步一點,一年後的差距會有多大嗎?
飛石法則: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選擇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5種思考模式,究竟哪種适合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