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晚潮有什麼意義

晚潮有什麼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04:21:58

□呂煊

晚潮有什麼意義(名人之後的徑山)1

餘杭徑山寺。CFP提供。

一個人的悲傷,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桂花在深秋裡開放,步入殘年的蘇東坡,第二次赴杭州任市長時,他的喜悅應該大過悲傷。剛剛在杭州的府邸重新落腳,他就馬不停蹄地趕赴徑山。準備與大師喝上一場重逢的大酒,與他志趣相投的高僧會做一種茶。

在世人看來茶酒不分家,似乎是文人墨客的護身詞牌,但在崇尚禮儀的宋朝,即使頻臨滅國,他們仍把酒視為低俗的鄉野之物,喝茶才是仕人所為。蘇市長,為人正統,在仕途上樹敵較多,生活中有持續激情的就是吟詩作對,經過科舉多年的培養,他的毛筆字也寫得很有範,身居市長,前來讨要書法的同僚頗多,他也随性,來者不拒。但對深居山野之境的大師,他是心懷崇敬的。在虛無的人生中,有人同你研究探讨宇宙,同你分析世俗的處境,在這短暫的會唔中,蘇市長疲憊的心得到放松,心情是極度舒适的,有詩雲:問龍乞水歸洗眼,欲看細字銷殘年。

蘇東坡對文學史的貢獻,在我看來他是走出了兩處與衆不同的文學之路:一處是泥濘的抗争之路,他被貶黃州之時,為了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将一舊營房改造出一塊菜地,叫東坡地,坡地旁建一小房叫雪屋,東坡之後成了他的名字,雪屋為他留下大部分的名篇和詩句;另一處就是求道問真的舒悅之路,他在杭州任職時曾多次登上徑山,将世俗紛繁的事物上升到哲學的思考,他幫助寺廟解決了持續發展的策略,俗稱十方制。讓他開心的是,寺廟的高僧按此規定執行并且執行得非常到位。所以每次上山,蘇市長都是心情愉悅的,每次會晤均有存詩。據不完全統計,蘇東坡一生先後為徑山留下12首詩詞,其中流傳較廣的是《遊徑山》《送淵師歸徑山》等名篇。

徑山,古稱東天目山,現為餘杭境内的名山。徑山以五峰聞名,主峰曰淩霄峰,前有堆珠峰,北有大人峰,右有鵬搏峰,左有宴坐峰、朝陽峰,五峰羅列,奇巧幽邃。名山必有名刹,徑山秀麗的景色自然吸引了不少的帝王将相和名人墨客的相繼登臨,據史載,徑山上的徑山寺,建于唐代,在宋代被列為中華“五寺十刹之首”,寺廟裡有聞名天下的徑山茶。

說到蘇東坡,我們必定要聊到徑山茶,一個高僧做的茶又是如何讓亂世中的蘇東坡頓悟的。

《茶經》的作者陸羽認為,好茶葉的生長需要好的土壤和好的氣候環境。徑山茶的傳世,從它的土壤、氣候環境這幾大要素看,與陸羽的闡述和推崇均是符合的。

關于土壤,陸羽稱:“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

爛石,應理解為原生礦物含量豐富的“山地黃泥砂土”之類的。徑山的土壤,是風化完善、石礫砂粒較多、土層厚度适中、腐蝕物有機質含量豐富、透氣排水性能均好的黃紅壤土和香灰土,可說是“上者”之土。徑山一帶土體中含大量花崗岩、石英砂岩等風化物,故而各種原生礦物和微量元素供給量充足,有利于茶葉品質的形成。

關于氣候環境,陸羽稱:“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

徑山從氣候上說,它的地形是從平原地帶沒有過度就突然隆起,猶如一堵高牆,西進的海洋氣流,常于此凝結,成雲成雨,故氣候濕潤。氣溫較平原低些,日夜溫差較大。其謂“陽崖陰林”,向陽的是陡坡,無雜林高木遮掩,于日光,形成漫射光;于濕度,形成雲回霧滞的小氣候。且山又隻在海拔300-700米之間,這就讓徑山茶具備了名茶該有的各項基因。

說到徑山茶,一個人是繞不過去的,徑山寺的開山法祖法欽大師,我們現在還可以在徑山找到大師最早開辟的茶山。我曾經多次涉足,茂密的荒草遮掩昔日的繁華,三千多僧衆的足音在我耳旁想起,我若是大師身邊的一個小彌沙,我會跟大師說點什麼呢。大師慧眼來到徑山,在徑山築茅屋揚法,是了不起的立志之為。制茶可以養心養身,更大的益處應該是可以果腹,然後繼續弘揚大法。

從法欽采以供佛始,唐大曆三年(768),唐代宗李豫禮請法欽進京,賜封“國一禅師”之号,禦诏建寺,撥銀兩支援擴建寺院,此後,“徑山茶”便成為貢品。對這樣闆書式的記錄,我是沒有感覺的,讓我感興趣的是徑山茶是長什麼樣的?喝徑山茶為何要24種道具?這才是我想知道的。

那天,我們在寺廟裡見到20多位僧人在打坐,寂靜的山谷隻聽到風聲從耳邊穿過,飛鳥的氣息也可以暫時忽略,遠處的夕陽斜着山坡傾撒下來,讓我們在寂寞中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溫暖。

我們紛紛拿出相機記錄這樣的時刻。

在徑山的天空下,總有一些事物在溫暖着我們,陪我們一路轉悠的天空的雲彩,一直翻滾的是它的變化,可以讓我們發一會兒呆。

如果此刻,有寺廟的青衫師傅,給我們上茶,他們從茶罐取出茶葉,放一部分進入碾槽,用時光推動圓柄,細小的茶末就會緩緩流出。正好,炭火上的水壺已經開了。取一宋朝的建盞,将茶末放入,将開水注入小許,用竹筅攪動,一定要用手腕的力量,将茶末的靈魂回歸。整個過程是愉悅的,這就是點茶的簡化版。

在法欽大師看來,他讓徒弟研習點茶是可以提高心性的,磨煉人的意志,讓一個粗俗的人可以變成有素養有作為。

如果你這個時候來徑山,你可以效仿一下古人,在曆史的隧道裡與大師對話,增加逆境裡抗争的能量,遇到更好的自己。

龍井會邂逅毛峰:是緣分的混搭

徑山茶的這個名字的出現,最早在唐朝。這個是有定論的。許多典籍都可以佐證的,如唐人李肇在《唐國史補》中雲:“徑山茶,産于杭州(府)”。

徑山茶到了宋代,更是繁華似錦。幾乎成為宋朝第一禦茶。如北宋葉清臣撰寫的《述煮茶泉品》中就有“錢塘、徑山産茶,質優異。”“吳楚山谷間,氣清地靈,草木穎挺,多孕茶,為人采撷。……茂錢塘者,以‘徑山’稀。”肯定了杭州錢塘、徑山一帶所産茶之珍稀。

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品飲徑山茶後也稱:“清芳襲人。”

宋、元時代,徑山茶與杭州龍井茶、天目青頂茶齊名,被譽稱為“龍井天目”,位在“六品”之列。

明代,田汝成在其《西湖遊覽志餘》中載:“蓋西湖南北諸山旁邑皆産茶,而龍井、徑山尤馳譽也。”

明張京元品飲徑山茶後說:“泉清茗香,灑然忘疲。”

清代早中期,徑山茶聲名猶著。浙江提學佥事谷應泰在《博物要覽》記載說:“杭州有龍井茶、天目茶、徑山茶等六品。”

清代康熙年間,錢塘學者金虞遊覽徑山品嘗了徑山茶後,寫了《徑山采茶歌》贊譽徑山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卉不敢先開花。不如雙徑回春絕,天然味色留煙霞。”又稱“頗覺深山春到遲。……白絹斜封充錫貢。”貢品之地位顯然。

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臨安縣志》引舊志載:“禦茶。黃嶺山茶、天目雲霧茶(各鄉俱産,惟天目山者最佳)、徑山茶(出淩霄峰者尤佳)。”

清代末期,茶賤傷農,茶農們不得不棄茶改行,緻使茶園荒廢,制作技術失傳,徑山茶消聲匿迹達百餘年之久。

上世紀70年代後,勤勞的徑山人民開始将部分荒廢茶地重新開墾,恢複生産普通的徑山綠茶。經過50多年的發展,徑山茶從業者已達萬人,很多茶人已經開始了茶二代創業的新傳奇。

徑山茶現為毛峰烘青型,這種茶型對茶芽的要求更高,“一葉一芽”,同時也适合體現和發揮徑山茶源品質特殊的優勢,保護了“崇尚自然,追求綠翠,講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特色。

同時,徑山茶除了綠茶,還有紅茶,抹茶。

在徑山茶走向名茶的發展過程中,金雅芬、李水火、李生龍、周方林等人作出了貢獻。有人說這四人是不容忽視的制茶人的代表。他們代表着全區數百家徑山茶生産者,他們對于徑山茶這一名茶的再世,作出了時代給與的貢獻。

金雅芬,1964年浙農大茶葉系畢業,是國内著名茶葉專家莊晚芳教授的門生,時任餘杭縣農業局茶葉技術推廣站站長。

1978年浙江省提出名茶比賽,餘杭有名茶嗎?金雅芬想過臨平山,想過舟枕山,想過窯頭山,随後,想到了徑山。她決定去徑山找茶。說起那天的奇遇,金雅芬一生難忘。夏日的一戶農家,午後,大人都出工去了,隻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家。金雅芬進去讨杯水解渴。男孩去竈櫥裡随意摸出一包用毛邊紙包着的茶葉,抓了一撮,給不速之客沖泡一杯茶。唔,好喝,第二口,細品,金站長不覺暗暗叫好:慚愧!進而大呼一聲:好茶,還真沒喝過這麼好的茶!

1979年新茶時節,名茶評比全省報名;5月,省農業廳召集所有參賽縣市開會,直接發布評比結果:

顧渚紫筍,第三名。

惠明金獎,第二名。

餘杭徑山茶,第一名!

餘杭代表金雅芬熱淚盈眶。專家對徑山茶鑒定和審議報告如下:

外形:細嫩有毫。

色澤:綠翠。

香氣:鮮嫩清香。

滋味:嫩鮮。

湯色:嫩綠黃亮。

葉底:細嫩,芽葉完整。

色澤:黃綠而明亮。

在金雅芬的鼓動下,章興木種下了30畝鸠坑良種茶。位置主要在徑山寺的寺基前,後來發展成大隊的副業隊、茶場。而第二年評比時,種植的茶苗尚沒有采出,采的還是山上先前零星種的茶樹。然而正如茶仙所述:“野者上,園者次。……”奇迹也許就在于這個“野”字。

土壤氣候都是原汁原味的徑山。栽種地是“陽崖陰林”。采茶,按《茶經》“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雲不采。”規定“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特一級保證每500克幹茶有35000個以上嫩芽”。制作,攤青、殺青、揉撚、烘焙、貯藏,道道把關。如烘焙就按《茶經》“其火用炭,次用勁薪(謂桑、槐、桐、枥之類也)”。大膽嘗試,制成卷曲形毛峰、扁平形旗槍、大衆型炒青等三種茶型一齊送評,這樣連續兩年評比均保持奪魁,穩定的質量,鞏固了專家對其的信譽度和業界對其的信服度。

多年以後,中國茶葉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先生感慨說,徑山茶僅僅在采摘一環,别說全省,放在全國也是第一流的。是的,每到采茶期,金雅芬都到茶山上“督陣”的。

1985年6月,南京,農牧漁業部和中國茶葉學會組織名茶評比。全國76隻參選茶樣,徑山茶榮獲第5名,評定為部級名茶,同時以“品質優異,風格獨特”八個字,獲頒“優質農産品證書”,徑山茶進入國家級殿堂。

1998年,“徑山茶”商标成功申領中國原産地保護證明商标,其他諸多金獎級獎項早已不勝枚舉。

泡徑山茶,有上泡法,中泡法,下泡法,還有涼水沖泡法。有興趣來徑山吧!徑山茗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當抹茶遇見紅塵:你渴望遇到的時尚

大家都知道法欽大師的種的茶,是唐朝的貢茶;徑山的茶禮也是日本茶道的發源地,這個大家都是熟悉的。但徑山的茶禮,真正進入皇室還是在宋朝,他為後世的傳承提供了基礎。我們必須要提到宋孝宗趙昚,他是太祖嫡裔、高宗養子,在位27年,多次臨幸過徑山,至今寺廟裡還留有“徑山興聖萬壽禅寺”禦碑,在徑山古道留有“佛聖水”的題刻和傳說。徑山茶禮得以順利的進入宮中,與他大有關系。

宋朝,雖然有戰亂。但議和後的南宋,文化經濟還是有遠足的發展,尤其是在禮樂方面,發揮到了極緻。徑山茶禮的精緻和道法自然的極簡的運用,深得士大夫們的喜愛。請人喝茶,成為一種時尚。茶禮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表演。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不同的感受。

好的茶,沒有好的水,也是一種遺憾。徑山不僅有好茶還有好水,這就非常難得了。

法欽種的茶,采以供佛,這是史實。可以與胡公廟前乾隆“十八棵禦茶”相媲美。1978年恢複徑山茶時,在徑山寺前種下的第一片徑山茶園,雖隻有半畝方田。現在它已是餘杭全區7.15萬畝徑山茶茶園的母體啊。所以好茶源已經具備了。

陸羽在雙溪煮泉品茗著茶經,也是史實。他到處走訪察視,徑山之麓的雙溪,成了他曾經居住的著經之地。他認為這裡的水好,環境好。陸羽所提倡的種茶土質、氣候等,與徑山、黃湖、舟枕都是出奇地吻合。清嘉慶《餘杭縣志》載:“産茶之地有徑山、四壁塢及裡山塢,出者多佳,至淩霄峰尤不可多得。”說明曆史上黃湖、餘杭舟枕都出好茶。這也與我們打造的大徑山是吻合的。以徑山茶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區域保護為依據,正式劃定徑山鎮範圍及經認定的優質産區為核心保護區,其餘種茶區域為徑山茶重點保護區。

我們再說好水。蔡襄,是北宋仁宗、英宗兩朝名臣,著有《茶錄》。蔡襄在嘉佑五年(1060)任杭州太守時曾遊徑山,這位文學、書法兼善的茶師登徑山後寫有《記徑山之遊》(《徑山志·遊記》)。整篇遊記隻有一處涉及到水與茶的議論,文曰:“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即之煮茶。凡茶,由北苑第品之無上者,最難其水,而此宜之”。蔡襄認為徑山的泉泓,煮茶最好,尤其是煮他故鄉無上第品貢茶北苑茶最适宜。大茶師心中“最難其水”的極品茶,卻在徑山找到了“宜之”之水,徑山的水似乎是他心目中的天下第一水了。

徑山茶泡徑山水,是天下一絕。

徑山宴茶出徑山也是順理成章。宴茶,除了要名茶,還對水有要求。生存是第一硬道理。在徑山名茶的開發上,茶禮是最具有難度的。抹茶,總有一筆是你心中的愛。在茶的湖面上跳舞,在如宣紙的人情世故上揮毫。最好在暮晚,盞燈時分,我們鋪開心情,在一盎抹茶上讓自己收攏翅膀,稍作休息。為下一次的出征儲備能量。

徑山茶業的茶二代中,有多個女承父業、子承父業的故事。這也是茶業的魅力也是徑山茶業内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李水富的女兒李飛琴是高級評茶員、高級茶藝師。跟随父親經營徑山茶達數十年。她堅持徑山茶傳統工藝炒制,并嘗試從傳統産銷模式向新的産銷模式轉換,更新産品線,新增紅茶、白茶小袋包裝,設計開發茶葉小禮盒及小包精美的伴手禮。在茶葉品質上建立綠色食品管理體系,使每個茶品都可溯源,并建設集培訓、體驗、銷售于一體的徑山茶體驗基地。

周方林的女兒周穎,十年前辭去外企工作,回鄉跟随父親制茶。目前是國家級茶藝技師、評茶員。在2019年的第十八屆中國茶聖節上,周穎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收獲了“最美茶仙子”的稱号。擔任杭州綠神有機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後,周穎積極與高校合作,采用二維碼方式實現質量安全追溯,該合作社成為餘杭區首批50家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示範點之一。2022年,合作社茶園流轉面積增至500畝,聯結社員從57戶增至160戶,銷售額達1000多萬。

茶的文化,源遠流長。在典籍尋找經典,在生活中創造未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