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18:23:49

我非常同意六神磊磊對唐詩時代分期的一個說法:偉大的詩人杜甫去世,就是公元770年,盛唐就結束了;偉大的詩人韓愈去世,就是公元824年,中唐就結束了。從大概念上說,記住了這兩個人的去世年代,就記住了唐詩的四個分期,公元770年,公元824年,這兩個時間點,把唐詩劃分為四個階段。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1

(1983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文學家郵票)

1983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中國文學家的一套四張郵票,一套四人,即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足見韓愈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韓愈的詩風跟杜甫的詩風是一脈相承的,其風格都是複古的,其血脈都是沉郁頓挫的,他們的詩,從性格上都有沉雄樸茂的,感情也都是深厚憂郁的,也就是說,要想把詩寫好,學唐詩時,學杜甫、韓愈是個很紮實的入手點。杜甫的詩我們讀了一些了,我們已經說到中唐,就來看看韓愈的詩,先來看韓愈的代表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如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2

(韓愈雕像)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就是現在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最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之一。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将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轼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寫作理論,到現在仍然是我們中學課本裡經常提到的内容。

這首詩的版本很多,我們選了《唐詩鑒賞辭典》裡的版本,其實幾個版本差别隻在極個别的字眼,意思差别不大。我們不是考據派,所以暫時不管這些差别。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3

(詩意圖)

這首詩的起因是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的發生的一件事:那一年的正月,唐憲宗讓宦官從鳳翔府法門寺真身塔中将所謂的釋迦文佛的一節指骨迎入宮廷供奉,又把佛骨送往各寺廟,要官民敬香禮拜。當時擔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到這種迷信佛教的行為,很不贊成,于是就寫了一篇《谏迎佛骨表》(一說《論佛骨表》),勸谏甚至直接阻止唐憲宗,指出信佛對國家無益,而且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短命,信佛也并不能延年益壽,結果觸怒了唐憲宗,韓愈幾乎被處死。經過裴度求情,韓愈被貶潮州,并責令他即日起程。當韓愈走到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有一說他就是八仙裡的韓湘子,其實,八仙是傳說,韓湘是現實人物,并不不是一人。),趕來同行,韓愈見後,已年過半百的他不禁悲從中來,悲歌當哭,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因為韓愈在奏表裡甚至要求把佛骨燒了,唐憲宗非常惱火,于是,當他收到奏章的當天,就下旨貶韓愈到潮州去,這兩句記錄的是他被貶的經過,長安到潮州并沒有8000裡地(2000多公裡),這裡的8000是約數,合平仄,也大緻說出了路途之遠。早上上奏表,晚上就被貶,可見皇帝是真怒了。韓愈明知自己是在觸皇帝的逆麟,但他還是上書了,這大概是韓愈性格決定的。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4

(雲橫秦嶺家何在)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緊接着,韓愈就說明了被貶的原因,他在被貶的路上,還是認為自己是對的,隻是為了給國家除掉時弊,自己願意将衰老的身體奉獻給這件事。顯然,這場彌天大禍的到來,韓愈是有準備的,他老而彌堅,情志堅定;他剛直不阿,決不做趨利避害改變自己志趣的事情。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則既寫景,又寫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秦嶺”并不是指現在地理分界線上的“秦嶺”而是指的是韓愈眼前的終南山。雲橫眼前,既不見家,也不見長安,潮州還在遠方。韓愈因為這次遭貶,小女兒死在路上(他有一首一首詩:《留題層峰驿梁》,詩前做了長長的題注:“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殡之層峰驿旁山下”),就葬在山旁路邊,韓愈為他的奏章,付出了血的代價,家都要散了,因此,他說,家何在?字面意思簡單,但悲涼的情緒是厚重的,既不能看見長安,也不能看到家,失路的詩人連胯下的馬兒也不願意往前走了,英雄失路之悲,以“馬不前”形容到了極緻。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5

(雪擁藍關馬不前)

這兩句詩裡有兩個典故,一個典故是李白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愁緒從李白那裡繼承而來,愁的無可奈何,愁的如實關照。另一個典故是西晉陸機的《飲馬長城窟行》裡的句子:“驅馬陟陰山,山高馬不前。往問陰山候,勁虜在燕然。”時間點是正月,大雪封山,立馬藍關,詩人突然想到自己的前途,他甚至想到了死,于是有了後兩句詩。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向自己的侄子交待後事了,你來肯定是有用意的,正好替我收遺骨。“瘴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并不是真有這條江,韓愈認為自己這一去肯定是要死在潮州了,在唐代,貶到潮州基本算是貶官最徹底的遠方,所以他想到了死。當然,他沒有死在潮州,做為當代“文宗”的文壇領袖,他很快就被朝廷召回去了,他還是死在了自己的家裡。但這首大氣磅礴、波瀾壯闊的優秀詩篇卻留了下來,成了韓愈詩歌的代表作。

韓愈有一首著名的《謝自然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什麼是韓愈詩歌的代表作)6

(韓愈墓)

吳北江在《唐宋詩舉要》裡說這首詩“大氣盤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開宋詩一派矣。”這首詩的表現方法是平鋪直叙,虛詞的運用如“欲為”、“肯将”之類的,是寫文章的方法,而在用典、抒情、意境創造方面又是詩歌的形态的。所以,這是以寫文章的方法寫詩,吳北江的說法是準确的。

(【唐詩閑讀】之93,圖片源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