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管内多為疏松結締組織,一般不易卡壓胫神經,但當有肌腱等軟組織感染、足外翻畸形、扁平足、躁管内腫瘤時,易導緻踝管綜合征。
踝管綜合征(Tarsal Tunnel Syndrome, TTS)亦稱跗管或跖管綜合征,是胫神經或其分支、終末支在内踝後下方的相應管道内受到擠壓而産生的局部或足底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神經綜合征。
TTS最常由過度使用的累積性損害引起,包括直接外傷和勞損。
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可能導緻永久性神經損傷。
踝管内多為疏松結締組織,一般不易卡壓胫神經,但當有肌腱等軟組織感染、足外翻畸形、扁平足、躁管内腫瘤時,易導緻症狀出現。
踝管綜合征起病較緩慢,早期僅表現為足踝活動後足底不适,足底出現邊界不清的針刺感、燒灼感及麻木,行走、長久站立或勞累後加重。夜間疼痛嚴重、麻木可影響睡眠。
TTS的典型症狀包括:
胫後神經受壓迫會引起TTS,例如扁平足或足弓下陷;肌腱腫大或異常結構,神經節囊腫或靜脈曲張;踝關節扭傷或骨折等外傷引起的腫脹和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其次,踝管内産生腔鞘囊腫、滑膜炎、脂肪瘤、膜鞘炎、神經鞘瘤、癱痕組織、距骨内側結節的外生骨疵、增厚變緊的屈肌支持帶等也是常見原因。
另外,約 10%-20%踝管綜合征患者的緻病原因不明 [1] 。
簡單來說,常見發病原因包括:
1.足踝位置不良:足内翻或足外翻均可導緻踝管内壓力的上升,牽拉神經出現TTS
2.骨或關節損傷、炎症:如關節脫位,骨關節炎
3.踝内側軟組織慢性損傷:長期行走、長期蹲姿可使屈肌支持帶增厚
最常見的發病原因是踝部外傷,骨折引起韌帶破裂、腫脹及繼發的纖維化。
TTS的多發人群:1.X光
X線拍片檢查,部分病例可提示距、跟骨内側骨贅形成。
2.肌電圖
根據肌電圖上感覺誘發電位潛伏期延長或消失、運動末端潛伏期延長或消失及肌肉動作電位波幅降低,出現自發纖顫電位或正銳波等客觀指标可以确診踝管綜合征[3]。
3.背屈外翻試驗[4]
該試驗是檢查中特異性強、陽性率極高的誘發試驗。
治療1.保守治療
2.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可以緩解症狀但很難做到解除卡壓因素,徹底松解胫神經的目的。
對于踝管内或附近有占位性病變、異常解剖而導緻神經卡壓症狀的患者是手術治療的最佳指征,應積極盡早手術治療,療效較佳。
對于下列幾種情況則應盡早行手術治療[5]:
①占位性病變:神經鞘瘤、腱鞘囊腫、脂肪瘤等;
②反複發作,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③踝管附近骨折緻跖管内有骨痂或瘢痕形成者;
④跖管容量減少者。
參考文獻:
[1] Mann, R.A.: Tarsal tunnel syndrone (Proceeding of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Soicety). Orthop. Clin. North Am, 1974,5:109-115.
[2]李曉濤,路來金,于家傲.老年性踝管綜合征35例臨床診治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8.28(1):190-191
[3] Galardi G, Amadio S, Maderna L,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in tarsal tunnel syndrome. Diagnostic reliability of motor distal la-tency,mixed nerve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J]. AmJ Phys Med Rehabil,1994,73(3):193-198.
[4]王洪賓.踝管綜合征臨床研究[J].
[5]苗立帥,傅小寬,劉英男,等.踝管綜合征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山東醫藥,2016,56卷第1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