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4252,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注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經常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開辦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講座,并擔任美國健康和人文服務部下屬的 SAMHSA 分支發起的一項早期兒童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的社會推廣總監。
本書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經典之作。書中不僅指出了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常常陷入的誤區,通過實例說明為什麼“情感引導式教育”比傳統的教育方式要好,還給出了很多情感引導教育時所需要的用到的技巧。不僅如此,書中還穿插了很多生活中養育孩子的實際例子,并根據孩子的階段性成長提出了建議。
01、什麼是情感引導
書中講述了這麼一個情景,媽媽在跟朋友打電話,孩子圍着屋子到處亂跑,邊跑邊叫。媽媽受不了了,朝着孩子大吼一聲:“你給我安靜點,吵死了”孩子被吼得一愣一愣的,看媽媽一臉的怒氣,整個人都懵了。這種做法,确實能讓孩子安靜下來,也确實能讓孩子知道媽媽生氣了,但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他不知道自己打擾到媽媽跟朋友打電話了。那用情感引導式教育的方法,應該怎麼做呢?
媽媽可以先平複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後對孩子說:“看來你今天很高興呀。但是,媽媽在打電話,你的聲音有點太大了,而且在家裡跑來跑去容易摔跤,媽媽會擔心。你能不能先幫媽媽一個忙,自己先乖乖玩一下玩具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首先,能這麼說,說明媽媽了解到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能感覺到媽媽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并沒有指責自己。而且,這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這樣跑來跑去是因為開心,但是,因為媽媽在打電話,所以現在不能吵鬧,可以安安靜靜地玩玩具。
同樣是讓孩子認識情緒,但對孩子吼叫,隻會讓孩子知道到媽媽生氣了,除此之外,孩子學不到任何正确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而且,孩子雖然馬上變乖了,但并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而是因為他害怕媽媽生氣後就不愛自己了。
所以,隻有讓孩子在充滿了安全感,不需要時刻擔心會失去媽媽關愛的情況下,讓他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處理和表達,這才是情感引導式教育。但有的時候,家長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感受淩駕在孩子的感受之上,錯誤地引導孩子認識情感,或者是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感受。這也就導緻了,孩子沒辦法學會怎麼正确地面對自己的情感。
比如,孩子玩蕩秋千,從秋千上摔了下來,雖然摔在了海綿墊子上,但孩子還是哭了。媽媽跑過去,抱着孩子安慰他:“不哭啊,沒事,寶寶最堅強了。”這就讓孩子覺得,要堅強就不能哭。
作者說,雖然家長是在安撫孩子,但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那種害怕的情緒,還有掉下來之後,那種尴尬的情緒。所以作者提出,在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的時候,不要用成年人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要先對孩子的情況做判斷,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一下,再做處理,尤其是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明顯很低落的時候,家長更需要給他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那如果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辦呢?懲罰他管用嗎?作者說,我們不懲罰孩子。因為懲罰孩子隻會讓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挫折,除此之外,孩子吸取不到任何教訓。
既然懲罰不行,那獎勵呢?能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嗎?作者說,獎勵可以有,但不能用獎勵來換取孩子聽話。家長要理解,孩子不乖,通常是發生了一些讓他們不高興的事,或者是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父母應該從源頭上去解決,而不是用獎勵來換取孩子乖乖聽話。所以,還是要用情感引導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在公園裡玩,但是到時間了,媽媽要回家做飯了,孩子就是不願意回家。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放棄用電視或者零食賄賂孩子的方法,而用情感引導來讓孩子聽話。媽媽可以對孩子的願望表示理解,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喜歡在公園玩,因為媽媽要你回家所以你不高興了。但是對不起,我們必須要回家了,媽媽要回家給寶寶和爸爸做飯吃。你能幫媽媽嗎?”然後讓孩子說說晚上想吃點什麼,再趁機抱起孩子回家。雖然孩子可能還是會不高興,但是媽媽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安慰的話,會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02、為什麼要做情感引導
想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作者在書裡為我們總結了要遵循的五個關鍵點。
1、給孩子一個預先的提醒
也就是要讓孩子提前知道,在接下來的環境下,你們要去做什麼,你對他的要求又是什麼。
比如,外出吃飯這件總是讓家長很頭疼的事情,就可以這麼做。家長可以在早上的時候就提前告訴孩子,一家人要在晚上出去吃飯。順便可以問問孩子,知不知道出去吃飯要注意些什麼,然後,再由家長跟孩子簡單地解釋一下,出去吃飯是什麼意思?餐廳裡還會有其他不認識的客人,所以,孩子不可以在餐廳裡大喊大叫,跑來跑去,隻能帶幾件在餐桌上可以玩的玩具。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在餐廳裡吃飯,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2、關注孩子的需要
要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個性,他在什麼時候容易煩躁,什麼時候容易哭鬧。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讓你提前對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來的一些情感反應做好準備。
3、傾聽
如果家長願意耐心地傾聽和理解孩子,孩子其實是非常願意把需求講給你聽的。而且,不要小看孩子的觀察力,如果有哪一次你沒有當好一個傾聽者,走神了,孩子是知道的,他可能還會提醒你,跟你說:“我覺得你沒有在認真聽我講話。”在聽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說話的時候,光是聚精會神還不夠,還需要你坐到能和孩子視線平齊的地方,很認真地看着他,跟他進行眼神交流,這樣他才認為你是在認真地聽他講話。另外,注意孩子的肢體語言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十分有限,他們會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需求。
4、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如果有所波動,一般是遇到什麼事了,這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回應。這個時候通常也是父母教孩子認識自己情感最好的時機。
比如,孩子因為有人欺負他而哭鼻子,你就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有人欺負你你很生氣,你需要爸爸幫你嗎?”這麼說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内心的這種感受叫做生氣,生氣的時候是這樣的。慢慢地,他就既能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情緒,也能懂得判斷别人的這種情緒。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是要讓孩子學習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或者指示孩子怎麼做。
比如,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但是自己的孩子不願意把玩具讓給别的小朋友玩,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問自己的孩子:“你有沒有想過,其他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但是玩不到玩具會有什麼感受呢?”“那你覺得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也就是引導孩子,玩玩具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因為自己沒有玩具玩的時候會不開心,所以其他的小朋友沒有玩具玩也會不開心。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但是絕對不要直接指示孩子把玩具給别的小朋友玩。
03、各年齡段的情感引導
不同階段的孩子要進行不同的情感引導,尤其是幼年時期,也就是孩子0到7歲的這個時間段裡,對孩子的情感引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
1、0~1歲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在孩子嬰兒期的時候對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會對他們的大腦産生影響,消極和有害的體驗,會影響到孩子能不能在之後學會怎麼恰當地表達感情。所以,當寶寶在哭的時候,無論家長當時有多,都請放下手上的事情,用轉移注意力,或者是擁抱、搖晃的方式來安撫寶寶。
有些家長認為,經常抱孩子、安撫孩子,孩子就會越來越黏人。但其實,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嬰兒,他們反而哭得更少,更獨立,也更信任他們的照料者。這麼看來,情感引導式教育在嬰兒隻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好像并不能做什麼,但是作者說了,如果家長能夠跟嬰兒建立好最初的情感紐帶,就會讓接下來的情感引導在實施起來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到了大概九個月大的時候,嬰兒慢慢就能開始理解語言了。這個時候,家長在嬰兒哭鬧着需要幫助。
比如,換尿片,拿安撫奶嘴、毛絨玩具的時候,就可以走到他的身邊,對他說:“幫幫我,幫幫我。”就像媽媽教嬰兒喊自己媽媽一樣,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這是需要幫助的意思。等到他們大概一歲的時候,能說話了,他們就可以不用哭鬧,而用牙牙語的方式來呼喚媽媽的幫助了。
作者提醒說,在對嬰兒進行情感引導的時候,要盡量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而不要總用“不行”,“不可以”,這樣的命令來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這會讓孩子不願意理睬你。
2、2~3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發展運動技能的時候,他們會開始樂此不疲地嘗試走路、抓握等等一些運動技能。在他們迫切地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在迅速地掌握新的詞彙、新的短語以及自己出現的新脾氣。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遇到什麼事情就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是可以開始按照情感引導式的具體關鍵點來教育孩子,教孩子認識、表達自己的情感。
作者說,雖然比起嬰兒時期,兩到三歲的孩子在語言的發展上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他們的表達能力可遠遠沒有情感和生理發展得那麼快。所以,兩三歲的孩子總是會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但是又說不出來為什麼生氣。這也是很多家長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耍脾氣的原因。那該怎麼辦呢?作者說,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特别喜歡模仿大人,所以,家長如果在語言引導上行不通的時候,就用行動來引導孩子。
比如,家長如果沒控制好情緒,朝孩子發脾氣了,就可以主動跟孩子道歉,給孩子起示範的作用。
3、4~7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足夠的智力水平,來根據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了。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都不大喜歡父母幹涉自己,喜歡自己給自己做主,有時候甚至會表現出很強勢、很專橫的樣子。作者覺得,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強勢,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感覺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或者隻是有樣學樣。那家長就要反思一下,到底是自己沒有重視或者否定了孩子的意見,還是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很強勢,總習慣性地指揮孩子做事,所以讓孩子有樣學樣了。
家長要記住,就算是給孩子提意見,也要盡量用商量的語氣,讓他覺得自己是被尊重和信任的。在孩子做出好的選擇的時候,要記得表揚孩子,告訴孩子,你覺得他的想法很好,他這樣做非常棒。要知道,親人的贊賞比物質上的獎勵,對孩子來說有更大的促進作用。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多表達自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