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初冬,内蒙古大地已經下過好幾場大雪。這天下午,在赤峰巴林左旗的一個村莊外傳來“啪”的一聲悶響,一道身影佝偻着背,剛剛放下背上沉重的麻袋。
他叫王老全,是個走街串巷的拾荒人,此刻,他的嘴裡喘着粗氣,在空氣裡噴成幾道白霧。
雪後不久,小村外的這段荒涼土路有點滑,王老全背着沉重的麻袋,一個不注意,腳下一個趔趄,閃了一下腰。
他啐了一口,踢了一腳,甩了甩破棉靴上的泥水。今天運氣不好!一大早出門就踩爛了路邊的一泡牛糞, 一個上午也沒見撿到什麼值錢玩意兒,都是一些破紙闆和幾個鐵釘。
忽然,他發出“咦”的一聲——隻見剛剛被他用腳搓開的泥土裡,露出一根黑魆魆的棍子,看起來不像是木棍!
“這是老天讓我轉運了?”王老全上前摸了摸那根棍,冰涼冰涼的,敲一敲,發出金屬的聲音,這讓他喜出望外!這樣一根鐵棍怕是有好幾斤,賣了換成錢,夠買好幾斤肉的。
他沒費多大工夫,很快挖出了這根鐵棍,卻發現它出乎意料地壓手。
王老全多留了一個心眼,拿着棍子到鎮上的打鐵鋪子鑒定。店老闆告訴他:這是一根金棍!
将它放到秤上一稱,足有7斤重;經過熔煉後,提純得到4斤黃金,金鋪店主出價12000元将這批黃金買下。
這可是80年代的12000元,足以改變一個拾荒人的人生!!
王老全發了橫财的消息不胫而走,成為方圓百裡的大新聞!當文物部門得到消息,派人趕到事發地追尋時,一切都為時已晚,隻找到一些碎屑和邊角料。
一位老專家一臉痛心地對王老全說:“你把它熔了,國家損失了起碼3個億!”這根棍子究竟有着怎樣不同尋常的來曆,讓老專家如此痛心疾首?
01 錯失3億國寶專家認為這根金棍價值3億,自然不是信口開河——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
當天,王老全将拾到的棍子帶回家後,用清水刷洗了幾遍之後,滿是泥垢的棍身表面開始泛出明顯的金屬光澤,仔細觀察,還能看到比較清晰的雲紋和符文。
王老全心中竊喜,從金屬的光澤看,他認為這多半是一根銅棍,說不定表面鍍了金。
大半天的勞作早已讓王老全饑腸辘辘,他生起火來,做一頓面疙瘩囫囵吃下,就揣着棍子出門了。
北風呼呼作響,卻壓不住王老全心裡的喜悅,步行半個多鐘頭之後,他來到鎮上劉鐵匠的鋪子。這劉家人是當地出名的祖傳手藝人,一家子三兄弟都是幹這個行當的。
王老全走進這間鋪子,就見一個身材短粗的漢子隻穿了一件單衣,正拎着鐵錘擊打砧案上的紅鐵,此人正是劉二。
那叮叮當當的擊打聲不絕于耳,讓劉二沒能馬上察覺到有人登門。
“劉二哥,正忙着呢?”王老泉笑眯眯地上前招呼。
“喲,王老哥這是又撿到好東西了?”
王老泉沒有多客套,趕緊取出捂在懷裡的棍子。“撿了個這東西,想請你幫忙看看,到底值不值錢?”
劉二答應一聲,卻也沒急着上前查看,而是叮叮當當地敲完剩下幾錘,接着往鐵塊上澆了一瓢水,發出“刺啦”一聲長響。
與王老全一樣,附近的拾荒人但凡撿到鐵渣銅片,都會拿到劉二的鋪子來賣。這些破銅爛鐵不值多少錢,但經過鍛打提煉之後可以攢出一些可用之材來。
這王老全性格耿直,不多事,不會揪着要價,很得劉二的喜歡。
“這怕是根銅棍,王老哥運氣不錯嘛。”劉二接過棍子,掂量了一下,上稱之後,足有7斤重。
“我拎着沉手,你幫忙看看有沒有鍍金,那要是能刮下來一層金粉,這個冬天就好過了。”
劉二剛剛沒有細看,聽到王老全這話才仔細察看起來,這根棍子長約四十厘米,比手指粗上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刮開表面的氧化層,裡面透出金光!
……
“王老哥,你撞大運了,這玩意兒含金量不低!隻不過成色稍差,雜質有點多,怕不能按照高純度的來收。看這雲紋和做工,怕是有點來曆,是個老物件。”
“那你看怎麼算?”王老全狂喜不已,笑得合不攏嘴,眼巴巴地詢問劉二。
“你要是同意,那就熔了它,到時候煉出多少純的就算多少。”
王老全知道,這劉二不是個奸詐的,沉吟了一會兒就答應了下來。
劉二自然不會放過上門買賣,這麼大一筆買賣,他拿不下來,還有他大哥。劉二的大哥名叫劉長河,特别擅長打制金銀首飾,在當地比兩個弟弟名氣更大。
劉長河見二弟帶着王老全登門,很快就明白了二人來意。當天就開爐煉金。為了讓王老全放心,整個過程都讓他在一旁守着。
在劉長河的加工下,這根棍子最終熔得了4斤黃金,經過反複議價,雙方最終同意以12000元成交。
02 藏不住的富裕日子
讓我們回到事發之後,王老泉拿到了那筆巨款——12000元。
要知道,80年代有一個保留特色節目:誇富遊街;這個時期的萬元戶理所應當成為先富起來的典型,引來一片羨慕和嫉妒的眼神。
俗語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你發了橫财,親朋好友上門借點錢,那必然是要答應的。
然而,話又說回來,“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大多數人都懂,借多少,怎麼借,這個度不好權衡。
王老全并不傻,他知道悶聲發财的道理,并沒有大張旗鼓鬧得人盡皆知,而是悄悄地回到了家裡,關起門來過起了日子。
但在這樣一個人際關系并不複雜的村子裡,各家的生活就在彼此眼皮子底下進行,誰家有幾擔糧,誰家養了幾隻下蛋母雞,全都一清二楚。
剛開始那段時間,王老全始終保持着低調,依舊出門拾荒,但兜裡有糧心裡不慌,他遠沒有從前那麼賣力。
有錢了,就會花出去。為了改善居住條件,王老全開始翻修房子,甚至還買了一輛自行車,吃穿上面也講究了許多。
他賺了一筆橫财的消息最終還是傳出去了,躲不過大家的追問,他隻好道出真相。
03 棍子的真正價值王老泉撿到金棍的地點在赤峰市境内,這是内蒙古地區數一數二的曆史文化名城,其轄區内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多達50處。
已發現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高達7300多處,既有興隆窪遺址這樣的“華夏第一村”,又有紅山文化這樣全國皆知的文明。
其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龍”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而因為紅山文化國寶級文物“碧玉龍”的出土,赤峰被稱為“玉龍之鄉”;此外,因為夏家店遺址的存在,赤峰被譽為“草原第一城”。
如果說遠古文明不足以讓人們重視,那赤峰地區在遼代的地位可以說人盡皆知——這裡曾是遼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家知道,遼王朝有好幾座都城,其中的兩大都城“上京”和“中京”分别坐落在巴林左旗和甯城縣境内。
這裡現存的喀喇沁親王府是國内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王爺府,早已成為遊客們必然前往打卡的網紅景點。
為了給它斷代,專家們盡可能多地找來類似器物的資料,引導金匠劉長河兄弟二人及王老泉本人進行多次回憶,讓他們将記憶中棍身上的雲紋和符文與資料作對比。
這是一項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
王老全三人知道自己闖了禍,大意之下毀壞了一件國寶級文物,内心又愧又懼,态度非常誠懇地進行配合。
在大家的努力下,專家們終于完成了對這根神秘金棍的模拟工作。可以大緻推斷,它多半出自遼代,距今已經有千年曆史。
大家知道,因為缺乏史料和語言障礙,我國現存發現的遼王朝資料偏少,專家們非常渴望得到一手資料。
而比起文字書籍,類似這種帶有符文的實物,對于研究遼王朝的曆史或許有着更加驚人的幫助。
根據其造型和相關細節,專家推測這根金棍應該是一種禮器,很可能不止一根。這種高規格的物件,隻有皇家或高等王侯才會使用。
為了保護可能存在的文物,專家組緊急對發現地點及附近進行了保護性挖掘。
盡管挖地三尺,怎奈收獲很少,考古小組除了得到一些碎屑和殘片,沒有找到更多有用的物品。
讓專家們疑惑的是,這根棍子到底是怎樣出現在這塊荒地的?
既然沒有找到墓葬或遺址,它很可能是被外力帶到這裡的,真相很可能就是:距離此地不遠,有一處王侯大墓。有網友甚至猜測,在王老全撿到它之前,它或許就是被盜墓者遺棄或丢失的。
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群盜墓者終于得手了,他們拿走了墓葬裡的大部分金銀冥器,卻在匆忙離開的時候,半路上丢失了這根“棍子”。
民間盜墓者素質參差不齊,當面不識寶的情況很有可能發生。或許在他們看來,這根很沉的棍子一點都不起眼,遠不如那些金銀器物方便變賣。
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上世紀90年代,有小偷進入失主屋内行竊,拿走了屋裡的幾十元現金和兩塊上海手表,卻對牆上的兩幅張大千畫作視若未睹。
失主事後發現這兩幅畫竟然沒被盜走,頓時喜笑顔開,一邊鄙視小偷沒有見識,一邊暗自慶幸。這兩幅字畫的當時的市價就可以買下五百塊上海手表。
“3個億”的估價一經傳出,這個小村沸騰了,很多人跑去發現地點看熱鬧,王老全也成了當地的熱門話題人物,都說這老頭誤入寶山不識寶,書到用時方恨少。
04 映古照今1978年,蘇州3名小學生放學後貪玩,不顧危險爬上了年久失修的瑞光塔。他們在無意中發現了塔内的地宮,并将其打開,取出了裡面的珍貴文物。
因為塔高無法正常下行,他們将這批價值50億的文物一一從塔上抛下,其中就包括了那件著名的1.22米高的真珠舍利寶幢。
此外,因為天色已晚,三個孩子點燃了一卷宋代 “碧紙”雕版《妙法蓮華經》用來照明,好在其他6卷經書未遭毒手。
專家們得知消息後,想到當時這些寶物被三個皮孩子從第三層抛下,大家都肝顫不已、冷汗直冒。
無知者無畏,很多文物和珍寶都是被無知者無意或有意損毀的。
曆史的魅力在于映照古今,通過具體的文字或器物,讓後人得見古往今來的那些驚才絕豔、風華絕代的人物,與之精神相交流、對話。
這些珍貴文物不可複制和再生,它們大多是孤品或孤本,因而分外珍貴。
結語1982年,我國頒布了《文物保護法》,從立法的高度開始對文物進行保護。
近年來,随着《鑒寶》等節目的熱播,大家都文物的認知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細。很多曆史遺迹和文物都得到了民衆的自發保護。
上下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不應該隻有文字記憶,還要有這些古文物作為見證。
如今,隻是故宮博物院一家,就收藏有将近190萬件文物。國内有超過5000家博物館,其藏品總數過億。
對于那些故意破壞文物的行為,我們應該進行阻止和舉報。祖先們留給我們的珍寶,就應該傳承有序地保存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