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右上角關注,可讀更多文章
大家都知道,農曆是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的,是中國獨有的,并且一直沿用下來,直到辛亥革命後,才采用西方發明的公曆紀年,但并沒有棄用農曆,而是公曆、農曆同時用,因為農曆實在太有用了,比如二十四節氣。
但奇怪的是,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在農曆中并不固定。春節是正月初一,端午節是五月初五,乞巧節是七月初七,重陽節是九月初九,中秋節是八月十五,但這些節日都不包括在二十四節氣内。而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都沒有固定的日期。
更為奇怪的是,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中卻比較固定,“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意思是:按公曆算,上半年每個月兩個節氣,前半個月的節氣在六号左右,後半個月的節氣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每個月兩個節氣,前半個月的節氣在八号左右,後半個月的節氣在二十三号左右。
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事情呢?
這裡我們要先糾正一個常識錯誤:農曆不等于陰曆。
公曆是按太陽變化周期編制的,屬于純陽曆,所以叫“陽曆”;陰曆是按月相變化周期編制的,屬于純陰曆,所以叫“陰曆”;而農曆是按月相變化周期,加入幹支曆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來平衡的一種陰陽合曆。所以,農曆與陰曆不完全一緻。
既然農曆的編制結合了太陽的運行規律,二十四節氣與公曆的日期對應就是我們充滿智慧的祖先有意為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