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朋友表示很苦惱,因為她家的寶寶兩歲了,除了會說“爸爸”、“媽媽”以外,其他的話一概不
說,基本上靠表情、動作和父母交流。媽媽很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寶寶1~2歲的時候,會說一些他熟悉的人的稱謂,他喜歡的玩具。到2歲左右時至少掌握
50個詞,并且可以把兩個詞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短語,如“吃蘋果”。
但是,孩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有部分正常孩子會出現語言滞後的現象。所以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
期,父母的幫助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特點,發揮家庭教育優勢,促進幼兒的語言
發展呢?
一 家長要了解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和特點
幼兒語言教育和語言發展的基本目标包括: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
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等。
幼兒口頭語言發展需要他們對語言交流感興趣,願意積極主動的交流,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理
解交流的意義和功能。
因此,家長需要樹立正确的語言發展目标觀。
二 創設自由、寬松、民主的語言環境,積極與幼兒交流
家庭自身所具有的親情和諧環境,更能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家長要每天抽出一定時間
與孩子交流。交流要圍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進行。經常的交流,可以提高孩子說話的興趣,增加孩子說
話的機會,促進其語言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了父母的愛。
在交流中,父母對孩子及時應答,幫助孩子體驗到語言交流的作用和樂趣,使孩子逐步想說、願意說
、喜歡說、直至會說。
三 家長要提高自身語言修養
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标準的語法系統。而幼兒的說話方式和習慣,很大程度上受成人
的影響,家長自身也必須不斷提高語言修養,特别在日常語言表達方面做出正确的示範,做到語速适
中、口齒清晰、表情豐富、态度親切。
在和孩子交流中,要特别注重在表達得清楚、連貫、完整、準确方面給孩子及時地鼓勵、指導和幫助,
培養他們正确的表達方式和習慣。
四 拓展幼兒的交往空間
語言的學習重在應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溝通。除在家庭中與家長的日常交流外,家長可以結
合對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鼓勵幼兒走出家庭,拓展交往空間,在與外界的交往中,不斷提高語言
運用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在交往過程中,鼓勵孩子嘗試多種語言表達、行為方式與别人溝通的方法,引導他們體驗不同的語言表
達和行為方式所産生的不同交往效果。如如何及時取得别人的幫助,如何準确表達自己的願望,如何有
效表達自己的要求等等。
幼兒的語言學習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得是堅持和積累。隻要方向正确、方法得當、持之以
恒,我們就一定能夠更快更好地促進他們語言的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