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18:50:38

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讨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着力在補短闆、強弱項、固底闆、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構成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生階段性重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是高質量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隻有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完整準确理解新發展理念,以全局性謀劃推動發展全局深刻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1

優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讨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着力在補短闆、強弱項、固底闆、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構成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生階段性重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是高質量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隻有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完整準确理解新發展理念,以全局性謀劃推動發展全局深刻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标志着基本國情發生了重大變化

用運動的眼光看待事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正确判斷社會主要矛盾及其階段性變化,是我黨制定路線、開辟道路、形成戰略的基本依據。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标志着我國基本國情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的工作思路、工作重心都要作相應調整,這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

從“落後的社會生産”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反映出我國的發展基礎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但經濟基礎依然薄弱,各領域與國際前沿均存在較大差距。現今我國已經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超過了歐盟總和,在衆多領域實現了與世界并跑,部分領域已經處于國際領跑位置。202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1.255萬美元,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從“落後的社會生産”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着明顯的總量不足以及較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雖然中國經濟社會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尚不能充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加快創新動能培育、如何更好地兼顧效率與公平,是新時代中國發展必須緻力解決的問題。

從“落後的社會生産”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需要我們全力推動發展全局深刻變革,走高質量的發展道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鑰匙,要求我們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性。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發展全局變革,是通往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時代中國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和全面貫徹的基本方略。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制約中國發展的結構性與全局性問題

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我們緻力于推動經濟高增長,對發展平衡性問題重視程度不足,緻使經濟與社會發展間的差距拉大,經濟系統内部也出現了多方面的結構失衡。這不僅不利于推進公平建設,對效率提升的制約效應也日趨明顯。其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實體經濟和虛拟經濟發展不平衡,供給側高質量發展不充分。維持各經濟部門結構平衡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基本觀點。在現代國家中,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是一國的根基命脈所在,合理發展的虛拟經濟有利于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推動實體經濟更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虛拟經濟部門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發展出現了基礎不牢、原始創新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隐患,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出現長達10年的持續下滑。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要素配置效率、調整生産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二是區域與城鄉發展不平衡,國土空間格局高質量發展不充分。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過大不僅是我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兩大攔路虎,也嚴重降低了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緻使東部生态承載能力趨于極限,而中西部尚有廣大國土空間處于開發利用不足的狀态。在城鄉層面,雖然鄉村振興已取得了顯著成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但城鄉二元結構尚未充分打破,人與資本在城鄉之間有序流動合理配置的渠道依然不暢通。必須以構建優勢互補的高質量區域發展格局為目标,積極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戰略,推動區域與城鄉發展更加平衡高效。

三是宏觀層面投資與消費比例不平衡,擴大内需格局發展不充分。大國發展最終都必須通過内需拉動來實現,擴大内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長期以來,我國儲蓄率一直處于全球高位水平,投資在GDP中占比偏高,消費的拉動貢獻相對不足。投資和消費比例失衡不僅會形成新一輪産能過剩隐患,而且會導緻投資效率逐年下降,企業債務風險上升。擴大有效内需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入手,一方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以高質量的供給提振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通過改進三次分配體系推動居民增收,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降低社會收入基尼系數,增加居民消費力。最終形成投資有效、消費旺盛、投資與消費相互促進、内需持續擴大的良性發展格局。

四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民生事業發展不充分。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看病難、看病貴、擇校難、上學貴、養老難、養老貴等問題,仍然是人民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民生事業經費投入,着力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人民群衆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但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标,我們的民生事業建設還有相當多的課要補。

五是經濟發展與生态發展不平衡,綠色動能發展不充分。與人民群衆對美好環境和生态産品日益增長的需要相比,我國的生态環境總體不佳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治理壓力很重。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個尚未完全完成工業化,就将節能減排上升到國家戰略,大規模開啟生态治理的國家,必須為人類探索出一條綠色工業化的新路徑。

以創新思維、改革魄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

一是要充分以改革進一步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既有屬于效率領域的,也有屬于公平領域的;既有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效率配置優勢的,也有需要進一步加強全局性謀劃統籌的。必須用好用足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勢,特别是要着力圍繞調動地方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市場活力、提升市場有效監管三個領域積極推進。

二是要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創新的主體是人,要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進一步釋放包括企業家、科研人員在内的廣大人民群衆的創新激情。要以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進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建設,夯實我國的基礎研究能力,補齊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短闆,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産業化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自立自強開放創新道路。

三是要充分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進一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是支撐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重要因素,是中國壯大國内大循環、高水平鍊接國際大循環的底氣所在。要大力構建全國統一市場,讓商品、要素、知識更充分地流動起來。要加快建立适應國内最終需求的供給體系,發揮需求的牽引作用,形成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與超大規模的供給能力之間良性互促循環。此外,要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促進構建從市場開放走向制度開放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向曉梅,廣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