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

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5 14:18:29

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推薦:唐高宗如何對待父皇唐太宗的宮妃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白居易在長恨歌裡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戀情)1

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有多好

推薦:唐高宗如何對待父皇唐太宗的宮妃的?

文/林曉雲

《長恨歌》的主要内容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關于唐玄宗和楊貴妃兩人的愛情經曆撰寫的,第二部分是民間傳說,“馬嵬事變”中楊貴妃沒有死,而是回歸仙班,唐玄宗派道士四處尋找的民間傳說。

總的而言,在整部作品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悲劇的史實上吸收了有關李、楊愛情傳說的傳說并且加以虛構的曆史作品。

一、湘靈姑娘在白居易心裡留下了怎樣烙印?

《長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此時的唐朝正是中唐,白居易正好三十四歲,白居易曾經深愛過一位名為湘靈的姑娘,但由于門第觀念以及社會風氣的原因,為前途計,白居易被迫與湘靈分離。

陳寅恪先生說:“唐代社會承南北朝之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與仕而不由清望官,俱為社會所不齒。”

由于社會背景的原因,白居易無法能與湘靈結合,但是這段戀情讓他刻骨銘心無法忘懷。後來白居易還寫了期間三次寫了懷念湘靈的詩:《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

在經曆了這件事情後,白居易發誓自己不再結婚,正是由于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曆對白居易的一生的感情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長恨歌》感情基礎,白居易在抒寫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悲劇中,就不免會加上自己的個人情感,所以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是愛情比較符合。

二、從文本結構内容上分析

《長恨歌》的主要内容分為兩部分,上部分是對史實的描寫,下半部分是由史實轉向民間傳說。

在《長恨歌》的開頭寫到“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一段話與史實完全不符合,史實是楊玉環本是李隆基之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後被李隆基看重,度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宮中。

既然白居易在楊玉環身份上避諱,那批判玄宗重色誤國的意義在何處。由此可見白居易正是由于為了切合愛情這個主題才把楊貴妃的身份浪漫化,把唐玄宗求佳人的心情急切表達出來。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到夜雨聞鈴腸斷聲”這部分為描寫史實部分,隻有三句話描寫了楊貴妃的死:

第一句是“六君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意思是六軍停滞不前,要求賜死楊玉環。君王無可奈何,隻得在馬嵬坡下缢殺楊玉環。

第二、三句:“花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貴妃頭上的飾品,抛撒滿地無人收拾。翠翹金雀玉搔頭,珍貴頭飾一根根。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頭看貴妃慘死的場景,血淚止不住地流。

這三句話描寫出楊貴妃被刺死前和後,唐玄宗的心理活動變化,從無可奈何到救不得再到回看血和淚。其中“無奈何”,表現出唐玄宗處于一種掙紮糾結的境地,當時候唐朝正處于安史之亂,六軍停滞不前,要求處死楊貴妃,作為一名君主,最無奈的時候就是在江山與美人中抉擇。

唐玄宗最終選擇了江山,處死楊貴妃,但是并不代表唐玄宗不愛楊貴妃。再之,楊貴妃被處死,唐玄宗掩面痛哭,但是卻不能下手救下她,身為一國之君,他需要穩定軍心才能留住自己的江山。

在這個時候,唐玄宗是痛苦與無奈并存的複雜心情。在楊貴妃死後,唐玄宗表現出無比的心痛,在離去此地的時候,他回頭遠遠地看着灑在地上屬于楊貴妃的金銀首飾,他心裡是後悔不已,但是迫于現實,他隻能痛哭流涕。

在這裡的三句話,與文章的“長恨”的主題所呼應,他表現出唐玄宗下旨處死楊貴妃的無奈的心情,同時與下文中,唐玄宗思念楊貴妃,派道士尋找楊貴妃的下落所呼應。

正所謂有多少後悔,就拿多少東西補救,但是在現實中的唐玄宗,隻能獨自一人承受死去所愛之人的斷腸之痛。“長恨”的主題呼之欲出,長恨是唐玄宗的長恨,他的無奈的抉擇,造成了他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實際上也表達了白居易的長恨,由于現實與母親的阻撓,導緻自己并不能與心愛的人共度餘生,發生在自身的愛情悲劇,通過《長恨歌》這首詩表現表現白居易對愛情的歌頌與追求。

最後看文章的第二部分,描寫的是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唐玄宗在馬嵬坡事變後由于對楊貴妃的無限思念,所以派道士去尋找楊貴妃的下落,兩人在天宮上相遇,并且發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感慨。

在此部分花了大部分的筆墨通過使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表現了兩人的愛情。同時也表現出白居易本人希望自己的愛情與唐玄宗楊貴妃一樣,能夠不受現實的阻礙,做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地步。

雖然在上部分的史實描寫部分是唐玄宗處死楊貴妃,但是實際上,這是唐玄宗人在現實處境中身不由己的無奈做法罷了。在描寫這一部分,寫到唐玄宗最終于楊貴妃相遇,實際是白居易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的歌頌,同時也表達了白居易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從文章的整個布局來看,對楊貴妃與唐玄宗的諷喻并不存在,雖然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花了一定的筆墨描寫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但是并不代表是諷刺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所造成的安史之亂。

在筆者看來,白居易花了如此多的筆墨描寫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反而是為了表現出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的深切,這樣的描寫方法并不存在諷喻的說法。

三、在詩歌歸類上

在《白氏長慶集》中,白居易将他的詩分為諷谕詩、閑适詩、感傷詩、雜律詩四大類。白居易把《長恨歌》編入感傷詩,并且在結句慨歎“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表明詩人“長恨”正是他所感傷難消的。 白居易在本身将此詩歸入感傷詩的行列中,首先剔除了此詩是諷喻詩的嫌疑。

此外在描寫《長恨歌》中,通過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運用民間傳說加之作者的感情,把作者的感情寓于文章中達到詩人所說的“事物牽于外,情理動于内”的特征,這正是感傷詩歌的特征。

所以,《長恨歌》從詩歌歸類的角度看,其屬于感傷詩,是對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悲劇的感傷,同時也表達了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歌頌。

四、結語

叙事詩《長恨歌》作為白居易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白居易“感傷詩”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作為一篇偉大的作品,越是血脈貫注的有機體,作家的想象、聯想、感悟的東西就越多。

總之,盡管對于長恨歌的主題解目前學界尚存歧義,但綜合本文考證和其産生淵源分析,本人認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主題是愛情,但本文所論僅是作者尚不成熟的意見,其旨謹歸學界前輩時賢的不吝指正 。

相關閱讀:

詩仙白居易之風流:三年換一次情人和小三,還不放過好友之妾

在古代,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神:不信?看看賣油郎和杜十娘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