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學習的一課,也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
入托、入園可能是分離焦慮表現最為激烈的階段。
有很多托育機構采用了一種一周試托的方式,我是非常反對的。因為托育照護是照護嬰幼兒的一種方式,而分離焦慮是入托的必經之路,既然是必經,根本無需嘗試。
要麼決定把孩子送到托育機構,通過漸進式分離,陪伴孩子順利過渡,要麼就選擇家庭照護。
試托一周,試的是什麼呢?我不解。感受環境,體驗一日生活,可以參加開放日活動。試試孩子是否适應,就更無需嘗試,因為開始一定會不适應。
分離焦慮就意味着,孩子需要時間從不适應漸漸适應。
這不是早教課、更不是興趣班,試園一周,隻能讓孩子強化對分離更大的焦慮和擔憂,也會影響家長對待分離焦慮的心态。
一歲入托會焦慮,兩歲入托依然會焦慮,三歲入托還是會焦慮。
分離焦慮的強度并不會由于反複幾次而降低。
為了能夠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今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下,嬰幼兒在入園、入托過程中,分離焦慮的表現與應對策略。
分離焦慮是當周圍環境、人都變得不熟悉,而依戀的原有對象不在的情況下,孩子産生的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這是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曆的成長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體驗到,他們并不是與父母真正的分離,而隻是短暫的時間與父母分開而已。
随着年齡段的增長,孩子能夠接受的與家人分離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直到18歲成年後,孩子完成真正的人格獨立。
在入托前,孩子的日常照護都是熟悉的,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與熟悉的規則。
因此在面對分離焦慮的時候,建議父母采取漸進式分離方式進行過渡。
先嘗試由熟悉的父母陪同孩子來參加機構的活動,逐漸讓不熟悉的環境變得熟悉,不熟悉的老師,也在活動中,漸漸熟悉起來。
剛剛入托的幼兒,無需嚴格遵守托育機構的生活規則,待環境、老師都變熟悉後,再逐漸适應機構的一日生活流程,并遵守機構中的規則。
漸進式分離的辦法1.分離焦慮初期——依戀對象轉移
表現:
這個階段不同個性特點的孩子,分離焦慮表現不同。
有的孩子在分離初期并不哭,對新的環境、老師、同伴都很好奇,新奇環境帶給自己的興奮感受,超過了分離帶給自己的焦慮感受。
而有的孩子則在分離初期哭鬧就很嚴重,出現情緒急躁、食欲下降、莫名哭鬧的狀态。
應對策略:
1、提前做好漸進式分離的準備工作,包括家訪調研、攜帶安撫物、漸進式親子課程、開放日、親子活動等。
2、了解孩子哭鬧時,最容易安撫的方式。例如安撫奶嘴、熟悉的音樂、玩具、玩偶等。
3、家園充分溝通,讓家長提前預知到分離焦慮的表現,以及如何與老師進行溝通與配合,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過渡。尤其要充分的信任,如果不信任,甯可不送。
4、父母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情緒,讓自己盡量平和與平靜。
2.分離焦慮中期——安全感受建立
表現:
這個階段,大多數的孩子已經意識到分離是個事實,而且也意識到分離隻是暫時的。
大多數孩子在這個時間段,隻是偶爾會有情緒低落,想媽媽的表現,尤其在午睡前,會有明顯的焦慮感受。
有個别的孩子依然在每天早晨入托的時候哭鬧得撕心裂肺,但隻要入園後,立刻停止哭泣,注意力轉向與老師和夥伴的互動。
應對策略:
1、隻要孩子不生病,堅持送園,不遲到,不請假,對一個環境、人熟悉是需要充分的場景沉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送托,反而讓分離焦慮的時間延長。
2、父母充分珍惜與孩子在家庭中互動的時間,當遇到孩子的任何問題,不評判、不指責,多傾聽。
3、老師與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中的活動、社交等觀察記錄,也及時與家長提出配合的方法與請求。
3.分離焦慮末期——入園順利過渡
表現:
大多數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完全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将依戀對象由父母,擴展到了老師和其他照護者身上,也與班級的夥伴們建立了交往關系。
偶爾遇到沖突等事件會引發情緒的不悅,其他大部分時間,都保持穩定的情緒與良好的溝通狀态。
當完成了入園順利過渡後,保持良好與信任的家園互動,給孩子創造健康、安全的成長平台,孩子距離獨立就更近了一步。
最後我想分享給家長的一句話是:既然都有分離焦慮,就讓我們坦然面對,智慧應對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