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學第七章

教育學第七章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0 03:42:44

教育學第七章?1.課程結構具有客觀性、有序性、可轉換性和可度量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學第七章?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學第七章(教育學筆記4.19)1

教育學第七章

1.課程結構具有客觀性、有序性、可轉換性和可度量性。

(1)客觀性:從性質上看,課程結構是人工結構,是課程設計者根據一定原理設計出來的。但是,精神世界的結構性是物質結構性的反映,課程結構不是課程設計者主觀臆造的産物,而是具有客觀性。

(2)有序性:有序性是描述客觀事物之間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間關系的範疇,指事物内部的要素和事物之間有規則曲聯系或轉化。課程結構的有序性就是指課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間相互聯系的有規則性。

(3)可轉換性:課程結構具有轉換性。這種轉換性就是課程内部各要素間的構成關系能依地區、學校和學生等條件的變化而進行相應調整的屬性,正是由于這種轉換,中小學的課程也能因地制宜,适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段、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實現課程模式的多樣化。

(4)可度量性:課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間的聯系和結構方式往往可以用數量關系來說明,這表明課程結構有可度量的特性。題幹中各地可以對國家統一規定的中小學課程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體現了課程結構的可轉換性。

2.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銜接的關系。

課程标準又稱教學大綱,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内容的指導性文件。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标準,是國家管理評價課程的基礎。

課程設置是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課程設置主要規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的設立,及其在各年級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

3.國内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孔子認為教育對國家穩定、社會的發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觀點,認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國的三個要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體現了孔子注重“學—思—行”的思想。

《孟子·盡心上》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一詞。

荀子是古代性惡論的代表,認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争奪生而辭讓亡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墨子認為,人的發展猶如白布放進染缸,“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4.西方教育家與其思想:

赫爾巴特——“科學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公民。

杜威是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教育要以兒童、經驗、活動這三者為中心。

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提出了五步教學法,即創設疑難情境、确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夠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道德,教人“怎樣做人”。提出了産婆術,即問答法,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柏拉圖的著作是《理想國》,他最早提出“寓學習于遊戲”。

亞裡士多德的著作是《論靈魂》,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馬卡連柯:提出了“平行教育”的理念,強調集體與個人的相互作用。教師要影響個别學生,首先要影響學生所在的這個班級,然後通過這個集體與教師一起去影響這個學生,這樣就會産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加裡甯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總結了蘇聯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構建了新的教育學理論體系,論述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是世界上第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編寫的教育學著作。

蘇霍姆林斯基著有《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書。其教育理論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

5.課程呈現方式,課程分為顯性課程和隐性課程。

顯性課程也叫公開課程,是指在學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隐性課程也叫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在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區分顯性課程與隐性課程的主要标志是計劃性。eg:教室裡的圖畫、标語及黑闆報 以簡介、内隐方式呈現的

學科課程主張分科設置課程,即從學科知識整體中選取關聯密切的内容組成一門學科,分科組織教學。

eg:目前我國小學開設的“語文”“數學”“英語”課程屬于學科課程.

活動課程又稱生活課程、經驗課程,代表人物為杜威和克伯屈。主張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以兒童活動為中心來設計課程。

綜合課程主張把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的内容合并起來組成課程。

融合課程又稱合科課程,是由若幹相關學科組合成的新學科。例如,把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融合為生物學。融合比關聯更進一步,它是把相關學科内容融合為一門學科。

6.《小學教師專業标準(試行)》的基本内容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其中,專業知識具體包括小學生發展知識、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和通識性知識

7.《小學教育專業師範生教師職業能力标準(試行)》中的掌握技能指出:具備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與相關學科實驗操作等教學基本功,通過微格訓練學習,系統掌握導入、講解、提問、演示、闆書、結束等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操作要領與應用策略。能依據單元内容進行整體設計,科學合理地依據教學目标及内容設計作業,并實施教學。

“三字一話”: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

8.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過程中獨立形态時期的教育思想和著作的識記情況

白闆說和紳士教育理論都是洛克的代表性思想。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獨立形态教育學的開端,此後教育學家在教育學領域開啟了一個新的探索階段。

《論演說家的教育》又叫《雄辯術原理》,西方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學法著作,屬于教育學的萌芽時期。

康德是最早在大學中教授教育學的人,其著作為《康德論教育》,它的出現比《大教學論》晚,

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确立下來,并與其他學科并列,作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培根首次提出了實驗歸納法。此書并非教育學著作,

9.教育研究方法中抽樣調查的類型:

分層抽樣指先将總體按某一屬性或特征分成若幹類,然後根據樣本與總體的比率在每個層内按照随機的方法抽取元素。

eg:按學生年齡、性别随機抽樣,屬于分層抽樣。

系統抽樣是依據一定的抽樣距離,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目的抽樣根據研究目的,有目的地選取一部分樣本作為被試進行研究。

有意抽樣抽選樣本時被選入樣本的單位是據有意識地抽選某些有代表性的抽樣單位或單位群的一種抽樣。

10.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包括:

(1)傳遞和保存文化的功能(即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傳遞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是指人類創造文化隻能通過社會傳遞,特别是通過教育的方式才能得以延續和發展。教育要按照社會需要和人身心發展特點将文化精華傳遞給年輕一代,實現文化的傳遞和保存。

(2)傳播、交流與豐富文化的功能;

傳播、交流與豐富文化的功能是指一方面人類将各學科以及學科之間的文化進行相應的整合,形成對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将文化從一個區域向另一個區域擴散,實現文化在空間上的流動。其方式有校際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互派留學生、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等。

(3)選擇、提升文化的功能;

選擇、提升文化的功能是指教育會根據社會需求、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積極健康有價值的文化,對糟粕文化進行批判。

(4)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

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是指一方面教育通過對文化的選擇、批判交流和融合來實現對文化的創新;另一方面教育可以直接生産出新的文化成果實現對文化的更新和創造;最後教育通過直接培養創造性的人才來實現對文化的更新與創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