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繼在廣州引發本土疫情後,近日又在深圳、東莞引發本土疫情。
據深圳市衛健委官方微博消息,6月22日,深圳市衛健委副主任常巨平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新冠病毒基因測序顯示,目前本次疫情報告的4名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為“德爾塔”(Delta)變異株(B.1.617.2),與CA868國際航班輸入的陽性病例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
截至20日,乘坐6月10日抵深的國航CA868航班(約翰内斯堡至深圳)入境者中,确診病例已達38例。
東莞市6月18日通報,深圳确診病例蕭某的妻子,家住東莞的李某某确診。此後,廣州新華學院東莞校區大學生賈某某和井某先後确診,他們和李某某都曾于6月12日晚在同一家餐廳用餐。
深圳為“黃碼”人員設立“專用通道”,提供核酸采樣檢測。圖為采樣人員進行核酸采樣。朱族英 攝
截至6月21日,廣州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153例感染者,包括146例确診病例和7例無症狀感染者。據6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消息,近期廣州發生的疫情是由“德爾塔”變異株引起的。
此前,國内已經有數次跟“德爾塔”交鋒的經曆,如廣西衛健委5月17日通報的5名在越南考察後經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回國的中國公民,以及此前3例從重慶入境的确診病例,均感染“德爾塔”變異株。
在全球範圍内,“德爾塔”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6月18日,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娅·斯瓦米納坦在日内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德爾塔”正在成為全球新冠疫情中的主要流行毒株。當地時間21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範·科霍夫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目前已傳播到全球92個國家。
什麼是“德爾塔”變異株?有何特點?
目前已被世衛組織标記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毒株有4種。世衛組織近期宣布,按照被發現的先後順序,使用希臘字母命名在英國、南非、巴西和印度首先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其中,最早在2020年10月于印度發現的B.1.617.2毒株被命名為“德爾塔”(δ)。
多名專家認為,“德爾塔”毒株具有傳播力強、潛伏期短、病毒載量高、病情發展快等特點,對疫情防控帶來挑戰。
——傳播力強。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說,從廣州本輪疫情的病例情況看,“德爾塔”變異株病毒的傳染性和傳播能力顯著增強,“是目前世衛組織已經确定的幾個‘需要關注’的變異株裡傳播能力最強的”。此外,潛伏期或者傳代間隔縮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傳了五六代,病毒的傳播速度在加快。
——病毒載量高。馮子健表示,感染者的樣本PCR檢測病毒結果顯示,病毒載量有顯著增加的特點。6月14日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蘇格蘭的感染病例後發現,與感染于英國最早發現的“阿爾法”(Alpha)變異毒株的人相比,感染“德爾塔”變異株的人群住院風險要高出1倍。
6月1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新冠疫苗接種點,一位女士接種新冠疫苗。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毒株還有防護效果嗎?
馮子健表示,國際上研究顯示,這個變異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現象。但是,現有的幾種疫苗對這個變異病毒都仍然有可觀的免疫效果。
“從這次廣東的疫情來看,确診病例裡面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群,轉為重症或者發生重症的比例顯著高于接種疫苗的人,這表明,接種以後對變異毒株仍然有免疫作用。”馮子健說。
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接種新冠疫苗後針對德爾塔毒株産生的中和抗體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國專家認為,目前接種疫苗還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預防重症和減少死亡。
6月21日,廣東省廣州市,市民在天河區石牌村董氏祠堂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點接種新冠疫苗。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如何在與“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正面交鋒中獲勝?
“當前,首要任務仍然是強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包括非疫苗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同時加快疫苗接種,采取綜合措施阻斷廣東疫情傳播。”馮子健說。
有專家表示,一旦遇到“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流行,就要做到“三個加”,即流行病學調查要加速,核酸檢測頻次要加量,防控措施要加碼,不能有絲毫松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表示,“也就是說,我們要跟病毒傳播比速度、比力度,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控制好疫情。”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中國新聞社、澎湃新聞、新華社、央視新聞
來源: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