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黃桃價格暴跌,甚至低到了1毛1斤,山東、安徽、湖南多數果農血本無歸,往年傲嬌的黃桃今年出了問題。
提起黃桃來,多數人想到得還是罐頭,至于鮮食黃桃則很少有人提及。
在今年水果價格集體飙升的時候,黃桃反而黃了。
今年的黃桃沒這麼幸運,“涼”在地裡了!“今年黃桃價格格外便宜,桃子都不按斤來賣,一筐40到50斤重的桃子按筐賣還賣不上,還要排隊等候客商一個一個的估價,符合他們的8元到10元一筐,不符合的他們還不要。”
這是新聞中安徽省砀山縣權集鄉張王介紹的情況。
另外,山東威海水果市場上新鮮黃桃的價格也不過10元3斤,比往年便宜了不少,有果農表示,這兩天客商上門給出的黃桃收購價不過1塊1斤左右,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大量的黃桃面臨着滞銷的問題。
黃桃就是果肉是黃色的桃子,營養豐富,是保健和養生之果,集中在7月到9月成熟上市。在我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一代都有種植,炎陵,潼南,武台,桂東等都是知名黃桃産區。
因為黃桃不耐儲存,極易腐爛變質,采摘之後通常隻能保存四五天,再加上長途運輸需要一定時間而且容易磕碰,往往到達鮮果市場的時候已經沒有幾天可以保存了。
雖然一些地區有冷藏庫可以儲藏,但最多隻能延長1至2個月,且成本高。這就是它貴,我們難得見一回的原因。
黃桃的特性決定了它被做成罐頭的宿命。黃桃果肉金黃,無紅色素,含有胡蘿蔔素,褐變不太明顯。
它肉質細膩,粗纖維少,樹膠質少,做出的罐頭不渾湯。跟其他桃子比起來,黃桃的果肉更結實,韌度和硬度較好,加工後不易散架,不會自己變身果醬,這些特性使它大受罐頭加工廠的青睐。
豐産年遇上了風波年
2014年以前全國黃桃種植面積不足30萬畝,常年産量近60萬噸,而且市場價高,收益好,國内外需求都大,所以近幾年來多省果農種植黃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黃桃種植面積迅速增加,現已陸續進入盛果期,目前全國黃桃種植面積50多萬畝,年産量200萬噸以上。
另外,由于今春果樹花期天氣平穩,無明顯自然災害,全國各地黃桃坐果率高。今年豐産,産量遠遠超出了加工企業的需求。
因為豐産,今年進入到鮮果市場的黃桃較往年多。但是黃桃上市的時期也是其他瓜果大量上市的時間,替代品多,價格自然走低。
黃桃産業裡的“早摘早采”規則也實在有點坑。收購商讓果農采摘未成熟的黃桃,提前上市高價搶占市場,因為黃桃不耐儲存,早采還可以避免運輸損壞。不可否認,成熟度不夠自然影響口感和風味,回頭客發展不起來,吃一次就拜拜,導緻市場消費疲軟。
今年多數産業出口困難,水果産業也不例外。部分外銷加工企業停産,部分外貿銷售公司的訂單也向其他國家轉移(美國進口罐頭的57%來源于中國),出口量急劇減少。因為今年的環保治理力度加大,部分環保不達标的小型企業被叫停進行整改。國内外黃桃原料需求量的減少也導緻了這次“滞銷風波”。
果農單打獨鬥不如集約化經營走品牌化道路
水果滞銷實在不是什麼大新聞了,大家看新聞和刷朋友圈的時候或許經常看到“全程愛心接力,為果農助力”的新聞。今年合肥冶父山鎮章榮寶夫婦收的二十萬斤桃面臨滞銷,去年菠蘿收購價從1元多降到3毛錢,砂糖橘收購價一路下跌到5毛一斤。
水果供過于求,農民跟風種植,“滞銷,賣難,買貴”背後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碎片化,豐産之年媒體競相報道,果農如果沒有較好的市場需求預判能力往往就會種多或種少甚至種錯水果。如何建立起水果市場的有效信息傳播機制或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不然果農賣不掉,經銷商虧本,百姓買不起,銷售無人獲利的怪象将會一直存在。
目前,桃農大多是自産自銷,小散亂現象突出,缺乏規模化經營,管理落後,土地産出效率不高,風險承擔能力不足。批發商不敢長途運輸黃桃,市場銷售就主要以桃農設攤零售為主,不但條件艱苦而且數量有限,尤其是每年8月中旬黃桃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往往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的情況。
品牌意識薄弱和品牌化程度低已成為黃桃參與市場競争的一大軟肋。提起黃桃,也隻是黃桃,目前還沒有人們耳熟能詳的黃桃品種和品牌,銷售也沒有統一定價,桃農一旦遇到銷售難時,競相壓低價格,最終血本無歸。不像蘋果界有著名的“紅富士”,草莓界有尊貴的“紅顔”“章姬”,葡萄界有威猛的“巨峰”“夏黑”,黃桃界裡的一個個都是裸奔。
我國水果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多數水果的産業鍊條還沒好好打通,果農信息接收不及時,栽培品種不給力,市場營銷不足等問題頻發,助推水果産業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多方發力才有好結果。
這麼讨喜的水果理應有個好歸宿,至少不要被涼在路邊!
————————————————————————————————
本文作者|曾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