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華嚴經》雲:“甯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聞佛名功德不可思議,何況至心朝禮,其功德尤為殊勝古德有雲:“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亦有贊歎:“朝山一拜罪滅海沙”寒來暑往,每年都能在四大佛教名山上看到朝山者的身影大家或三兩結伴,或跟着僧衆、居士組織起的朝山隊伍朝山一路上,總是可以聽到大家唱誦佛号的聲音......然而,每一位朝山者都是帶着各式各樣的目的而去或是祈求财富、或是祈求健康、或是忏悔自身業障,當然還有祈願正法久住的朝山路上,你又是抱着怎樣的心态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華嚴經》雲:“甯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聞佛名功德不可思議,何況至心朝禮,其功德尤為殊勝!古德有雲:“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亦有贊歎:“朝山一拜罪滅海沙”!寒來暑往,每年都能在四大佛教名山上看到朝山者的身影。大家或三兩結伴,或跟着僧衆、居士組織起的朝山隊伍朝山。一路上,總是可以聽到大家唱誦佛号的聲音......然而,每一位朝山者都是帶着各式各樣的目的而去。或是祈求财富、或是祈求健康、或是忏悔自身業障,當然還有祈願正法久住的。朝山路上,你又是抱着怎樣的心态呢?
■ 朝山,應懷以怎樣的心态?
朝山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朝山”,我們要明确朝山的目的。我們是去縱情山水,打卡留念?還是去爬山健體、吃素一條龍?我們首先要明确“朝山”與“旅遊”的區别,明确自己朝山的目的,才能讓朝山的功德倍增!有很多師兄聽說朝山殊勝,就把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這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朝了個遍。但很多時候,無論是在朝山過程中,還是回來後,我們不僅自身煩惱沒有減輕,反而增加了我執、我慢的成分。逢人就要說一說,四大名山“我”都過去了,其實也沒什好玩的......我們一旦有了這種心态,那麼朝山之旅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意味。
■ 朝山,最起碼要起到這兩種作用!
朝山,是要降服我執,去除驕慢的。古德說,朝山最起碼要達到兩種作用,一種要忏悔我們的業障。拜也好,走路也好,沒有點毅力,不吃苦,是走不下來拜不下來的。雖然我們一般朝山也就這麼三五天,隻要能用上心,就能達到消除業障的目的。
另一種作用,是親近善知識。一路上能親近到善知識給我們開示。我們應該把我們一路上遇到的善知識,都應看成是文殊菩薩為了接引我們,幫助我們開啟智慧而來的化身。如果我們朝山拜佛,能夠把一切有情衆生都作文殊菩薩想,那我們朝山的路上就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因為文殊菩薩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我們,他一直在守護着我們,但其中有一個連接點,既是我們無比至純的“信心”!如果朝山路上我們的心能趨于菩薩的智慧心與平等心,就能感受到菩薩的加持。
■ 朝山,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廣結善緣平日裡大家各有家庭、事業、生活,都是各忙各的,同參道友之間很少有時間聚集在一起。藉由朝山的活動,大家從四面八方而來,你幫我、我幫你,你跟我微笑、我跟你點頭,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誠心,為了朝山這個共同的目的,為求法而來,結下一份善美的因緣,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 降服我慢我們無論平時修的有多好,多麼的謙卑,對待法師、長輩、上級多麼的低姿态,但多少還是會有慢心,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不願輕易向他人低頭。但在朝山時,不管路邊有幾隻眼睛盯着我們,我們還是會五體投地的禮拜,這時候,我慢又怎麼會生起?我慢去除,世界宇宙還有什麼容不下的?因此,我們的肉體拜下去了,内心的謙卑就生起來了。這時的禮拜、低頭、問訊,與佛菩薩交到感應,身心自在而寬廣,可以降服我慢、解脫煩惱。
○ 消除業障修行,不外是“随緣消舊業,莫再造新秧”。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無始劫以來的貪瞋癡、貢高我慢,累積了多生多世的業障,若不經一番身心的磨練,何以得到消除?所謂“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藉由朝山,身心合一,虔誠恭敬,最能啟發我們内心的清淨,讓法水洗淨我們污穢、疲憊的身心,就可獲得自在與清涼。
○ 增長信心對宗教的信仰,有時候,光靠理解是不夠的,必須從行持上入手。而朝山就是實修的一部分。朝山可以增進我們的信心、增上道念。好比我們從遙遠的地方,一路走到聖地,如果途中經不起種種的考驗,如何才能到達?因此朝山,正是考驗道心和毅力的好方法。
■ 朝山,你需要這四種心!
01 虔誠心朝山時,我們應當感念十方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有其弘法之因緣,才有我們今日朝山之機緣;同時我們也要感恩曆代高僧大德,有其參訪、鋪路之因緣,才有如今我們朝山之便利。
02 忏悔心在叩下與起來之間,在城市與古迹之間,在衆生與佛菩薩之間,我們将“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反複在信衆默念,希望無始劫以來的惡業悉皆消除,回來後得到的是一份輕松與愉悅。
03 精進心朝山,在一步一步的前行中,讓你懂得與過去做個幹脆的了斷。在三步一拜的過程中,讓你放下的是對紛紛萬事的執着與執念,提起的是一顆改過自新,積極向上的精進心。
04 悲智心我們學佛路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與智慧。一個人隻有慈悲,卻無智慧,這種慈悲是一種憐憫,因為無智慧的指引,有時還會為自己徒增煩惱。一個人隻有智慧,卻無慈悲,這種智慧會成為自己傲慢的資本,最終隻能增長無邊的邪見。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