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夏天,在魯西南農村的坑水裡、地頭溝裡都能見到蝌蚪,當時的小孩子好下水逮,将逮住的蝌蚪裝進一個酒瓶裡,回到自己的家裡,把酒瓶裡的蝌蚪倒到小盆裡讓鴨子秃噜着吃了。當地人把“蝌蚪”稱為“蛤蟆蝌子”,也有稱為“蛤蟆蝌喳子”、也有稱為“河蟆蝌子”、“河蟆蝌喳子”,也有稱“蝌塔子”的。
《漢語詞典》給“蛤蟆”的解釋是“拼音há ma,青蛙。蟾蜍,癞蛤蟆。”的意思,這些大家好理解,但還有個“蝦蟆”意思,大家容易讀錯。“蝦蟆”一詞的“蝦”古字為“蝦”,《漢語詞典》給它兩個讀音和意思,一是讀xiā,意思是“節肢動物,身上有殼,腹部有很多環節。生活在水裏,種類很多,如蝦皮、蝦米、蝦兵蟹将”。二是讀hā,意思是“蝦蟆。也作蛤蟆”,所以“蝦蟆”中的“蝦”讀hā。另外,“河蟆”一詞,上網搜一下,在1933年《昌黎縣志》方言篇有記載“蛙曰河蟆”。“蝌子”,《漢語詞典》給出的是“拼音kē zi,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的意思。由此看來,“蛤蟆”、“河蟆”這兩個魯西南方言稱呼都有依據。
在魯西南地區也有“蛤蟆蝌子攆鴨子-找死”這個歇後語,如“你還想和他挒(打架),他五大三粗嘞,你這不是蛤蟆蝌子攆鴨子-找死嗎。”還有一個“蛤蟆蝌子害頭痛——渾身是病”歇後語,蛤蟆蝌子隻有一個大頭和一條細尾,它害頭痛,就是全身都病了。用這個歇後語來比喻身體極差,或到處是問題,如“你看你幹嘞活,從頭到腳淨是毛病,真是蛤蟆蝌子害頭痛——渾身是病,還不重新再幹一遍。”
如今,也不知道咋弄的,在魯西南農村碰到蛤蟆蝌子的時候很少了,蛤蟆蝌子也成了些稀罕的東西了,真有點想不通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