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專業吃貨「鄭鄭」。
去年3月份的時候,鄭鄭跟大家分享過『推薦在生活中買哪種鹽』的問題,還沒看過或已經忘記了幹貨的朋友,可戳下面鍊接回顧一下:
對比了超市的n種鹽,家庭購買最推薦的自始至終隻有1種!
當時有老鐵在後台問:除了含碘與不含碘的食鹽,市面上還有更多分類的鹽,如:海鹽、湖鹽、井鹽、岩鹽,選哪種更好?
各種鹽用途很不一樣,有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内每年約有2億噸鹽被生産出來,但其中隻有約6%用來供人類食用。
那我們平時炒菜用什麼鹽更好?不同鹽的具體用途是怎麼樣的?
◎◎先說海鹽。
◆◆海鹽◆◆
海鹽,顧名思義是從海水萃取得來的,這也是我們日常中吃得最多的一種鹽。
但從海水中萃取海鹽,得到大自然的饋贈,也沒那麼簡單,需滿足下面這4個天時地利的條件:
1:水——海水的鹽度足夠高,且無污染;
2:日照——鹽田所在地區日照要有充足日曬來蒸發海水獲取結晶鹽,至少能保證在曬鹽期間少雨水或沒有雨水;
3:土地——需擁有适合曬鹽的大面積平整、無污染平地,便于引入海水曬鹽;
4:風——合适的季風條件能加速鹽田裡的水分蒸發,縮短鹽結晶的時長。
後續還要經過納潮—制鹵—結晶—收鹽等步驟,才得到大顆粒的粗海鹽。
粗海鹽再經過二次鹽鹵淨化—蒸發—離心等步驟,除去粗海鹽中的雜質和污染物,并提高純度,才得出可以食用的精制鹽。
以前日曬海鹽的步驟基本都是人力完成,所以價格特别貴;
好在現今技術發展,一些步驟可以通過機器完成操作,不僅解放了人,生産速度和産量都比傳統人工日曬鹽優秀。
◆◆湖鹽◆◆
湖鹽也很好理解,就是從湖水中提取的鹽,利用部分鹹水湖的鹵水或直接結晶出的鹽為基礎原料,再經過淨化,便成了我們日常可食用的鹽。
其中青海湖作為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是湖鹽的主要産地,湖鹽中含有較豐富的鉀鹽。
◆◆井鹽◆◆
除了海鹽外,井鹽也是我國的一個非常重要且常見的食用鹽來源。
井鹽的獲取,是通過打井獲取地下深層鹵水,再經跟制作海鹽差不多一樣的方法來提煉鹽。
這種獲取方法多分布在四川、雲南等西南部地區,其中最有名的屬四川自貢,自貢地區産天然氣,從古代人們就利用天然氣熬煮提取井鹽,井鹽也是當地的特産之一。
◆◆岩鹽◆◆
岩鹽也叫石鹽,它的形成和海洋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
N多年前海洋被太陽曬幹至水分蒸發、沉積而成了海鹽,再加上地殼運動,讓地層中的礦物質與海鹽結成了岩鹽。
岩鹽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色彩十分豔麗多彩,色彩來源也源自其中的礦物質。
◎◎最後,還有一種鹽:竹鹽。
◆◆竹鹽◆◆
竹鹽,可以說是二次造鹽。
首先将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鹽倒入竹筒中,将竹筒兩端都封閉好,放在高溫中烤制,用竹子将食鹽二次烤制而成。
經過二次烤制的竹鹽也有其最獨一無二的特點:泡出來的水呈堿性,一般鹽水泡水會呈中性。
另外,也想提醒大家,竹鹽并不是什麼“藥”,隻是在高溫下跟竹子親密接觸,難免吸收了點竹子的“精華”,但在高溫下很多物質都會被破壞,留下的隻有少量的無機鹽和微量礦物質,不用太追求。
◎◎要說這5種常見的鹽,
◆◆生活中最建議選哪種?◆◆
在說答案之前,我們需明白,不管是哪種鹽,鹽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97%),剩下的3%,可能是不同環境下提取剩下的雜質,或是其他物質如:礦物質、無機鹽含量的一些區别。
再者,根據2016版《中國膳食指南》,人一天的推薦攝入食鹽量在6克左右,嚴格控量的情況下,從食鹽中也獲取不到什麼營養。
因此:
選擇食鹽,
不應該從營養優劣層面來考慮,
應該從傳統習慣,或飲食喜好上來考慮。
總的來說:不管是哪種,都買精制鹽就好了,粗鹽中雖含有更為豐富的礦物質,日常攝入不多,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但粗鹽中那些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健康問題卻是不可以忽略的,比如說,如果粗鹽中氯化鋇較多,吃進去甚至可能會引發急性中毒。
寫在後面:
在某些特定的菜式中,用不同的鹽确實能起到一些提升口感風味的作用,但也僅此而已,千萬不要讓鹽跟鹽打起來,再讓它們PK營養了!真做不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