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

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3:10:50

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毋庸置疑,就物質繁榮程度而言,當前的我們正處于一個最好的時代,不要說各種奇思妙想的新玩意兒層出不窮,古人原先遙不可及的“上天入地”,現代社會也可以輕易做到,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談現代社會需要一點孔子精神)1

孔子奮鬥堅守精神給你的啟示

毋庸置疑,就物質繁榮程度而言,當前的我們正處于一個最好的時代,不要說各種奇思妙想的新玩意兒層出不窮,古人原先遙不可及的“上天入地”,現代社會也可以輕易做到。

可是,遺憾的是,《易經》的古老智慧哲學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此言不虛呀!就精神文化而言,當前的我們卻深處于一個貧瘠的年代。

為什麼我會有如此感慨呢?好多人可能會以為我這是“雞蛋裡挑骨頭”,當前的書籍出版是曆史上最豐盛的,當前的自媒體文化崛起并繁榮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當前的互聯網讓全世界精英的聰明大腦得以無障礙的碰撞交流,當前的學校教育體系是曆史上最齊全的……

大家說的都很對,那我隻問大家一個問題:相比我們的父輩,現在大家内心世界的“幸福指數”真的就更高了嗎?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當前社會的離婚率為什麼那麼高?當前社會患抑郁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為啥越來越多?當前年輕人對自身處境為什麼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不滿意?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崇尚“快餐文化”而很難沉下心來去了解真正的傳統好文化?

一個處于物質文明快速繁榮上升階段的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一定是越來越明顯的。而這自然而然的會導緻“相對窮”的那部分人,心理會逐漸的失衡,同時也會越來越執着于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而進行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如果人的壽命是無限的,人的精力是無限的,人的能力是無限的,這樣的追求無可非議。但是,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人精力旺盛的階段相比人的壽命,估計還要打“對折”,每個人的最大能力都是有邊界的。那怎麼辦?這個時候,現在好多人會在不斷“自以為是的假設憧憬”下,選擇不斷“透支自己”。這一方面自然會促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繁榮,但同時也會慢慢的把自己推向“崩潰的邊緣”,如果後續得到的回報遠遠低于自己的心理預期,人有時會在某一瞬間就“突然崩潰”了!

那麼面對當下焦慮像野草一樣不斷蔓延的年代,面對當下物質相對富裕但幸福感指數有時卻反而不斷倒退的年代,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社會問題。我還是比較喜歡從我們古人禁得起時間考研的傳統智慧中去尋找答案。這裡隻從自己對孔子精神的一點粗淺認知出發,為大家參謀參謀,希望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對當下的人們有所啟示。

1.我們要學習孔子的豁達精神。

這裡我先講一個孔子遇險的故事:孔子離開衛國,準備到陳國去,經過匡(地名)。匡人曾經遭受過魯國陽貨的掠奪和殘殺,而孔子的相貌很像陽貨,便以為孔子就是過去曾經殘害過匡地的人,于是囚禁了孔子。據記載,當時境況是非常兇險的,弟子們都急得團團轉,這時,孔子說道:“周文王死了以後,延續周禮文化遺産不都在我這裡嗎?天若是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也不會掌握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想要消滅這一文化,那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孔子好氣魄,他絕對不是宿命論者,孔子堅信他行的道就是正道,也是天道,如果這個世界天道都不存了,還有人類的繼續繁衍生息嗎?後來,孔子派遣随從請甯武子斡旋,終得以幸免于難。

上述孔子的故事告誡我們,隻要一個人一生做事光明磊落,就莫問前程如何,不要一天到晚過度焦慮,相信老天一定會給你留扇門,留條路的。

2.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兼愛精神。

這裡我們也來講一個孔鯉過庭的故事。孔子有一個弟子叫陳亢。有一次,他看見老師和他的獨子孔鯉在講話,因為離得太遠,聽不清講什麼,他的心理就很好奇。又有一次,他看見了老師在單獨教訓兒子,老師神情嚴肅。這回他腦洞大開,認為老師在給他的獨子開小竈,對他們這群弟子留了一手。陳亢是一個憋不住的人,他直接了當地問了孔鯉。孔鯉說,他經過庭院的時候,看見父親,父親問他有沒有讀過《詩經》,知道兒子沒讀的時候,就說,讀好《詩經》就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一次,他也是在庭院裡遇到了父親,父親問他有沒有讀過《禮記》,知道他還是沒讀的時候也沒有生氣,說學好了《禮記》,就能懂得做人的道理。陳亢一聽,原來自己誤解老師了,知道了老師是光明磊落之人,對自己的兒子與學生一視同仁。

孔子不知道疼愛自己的兒子嗎?而且還是獨生子!不是的,隻是孔子比我們一般人看得更遠一些罷了!他具有真正大儒的兼愛精神,對所以學生一視同仁,自然所有學生對他兒子乃至後面子孫後代也會一視同仁。雖然孔鯉最後沒太大名氣,但是孔鯉的兒子(子思)卻是超級學術牛人呀,《中庸》就出于子思之手。而培養子思成才的恰恰是孔子晚年收的一個後來大名鼎鼎的學生曾子。“四書”之首的《大學》作者,就是曾子。

現在的我們,應該不能過度的過着自己精緻的個人主義生活,心胸要多寬廣些,平時有機會要多想着給别人留機會,有出路要多給别人留出路。天道輪回,有時助人就是助己。一個不能相互幫襯的社會也是走不遠的。

3.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權變精神。

這裡我們也先講一個孔子批評弟子曾參(曾子)的故事。

曾參在孔門弟子裡是以孝出名的,據說《孝經》就是他著的,可謂中國古代孝子的模範。曾參早年有一件事:他在瓜田裡鋤草,一不小心把一根瓜秧給鋤斷了。曾子的父親拿起一根大棒,狠狠地痛打曾參的背。曾參不躲不讓,直到被父親打得昏死在地上,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醒來後,還愧疚萬分地向父親道歉。為了不讓父親為自己剛才的昏死而擔心,他回到屋裡,又彈琴又唱歌,以便讓父親知道自己很健康,沒什麼問題。

有人把這事告訴了孔子。孔子一聽,非常生氣,對弟子們說:“曾參今天來,不要讓他進來,我不願意見他。”有弟子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曾參。曾參想不通啊:老師,是您教導我,孝是人之本。我這樣孝順,您怎麼還生我氣,甚至不願意見我了呢?他委屈得很,又不解,非常痛苦,一定要見老師。

孔子還是見了曾參。他給曾參講了舜孝順的故事。他說:舜的父親是個盲人。舜的母親死後,父親又娶了個老婆,還生了個孩子,叫象。舜的一家,四口人:他的父親,他的後母,他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另外三個人整天處心積慮地要把舜給殺了。即便這樣,舜也不改變對他父親和後母的孝,對弟弟的愛。舜應該是個大孝子吧,但他的孝和你的孝不同。當父親需要他在身邊伺候的時侯,舜總是在身邊;當父親批評他,給他小小的責打時,舜也都在旁邊聽着、挨着。可是當父親拿着大棒子來打他的時候,他一定逃得無影無蹤了。

孔子接着說:“你以為他是怕死嗎?你以為他是怕疼嗎?你以為他是不孝嗎?不是啊,他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才使得父親沒有因為打死了兒子而犯下不行父道的罪過,而他自己也沒有喪失那拳拳的孝心啊!如果舜為了孝順而聽任父親取他性命,結果是不僅自己死了,還要陷父親于不義。你呢?你拿身體去承受父親的雷霆之怒,你有沒有想過,你一旦死了,不是陷你父親于不義之地嗎?還有比這更大的不孝嗎?”曾子一聽,大汗淋漓:“老師啊,我真糊塗,不是您指點,那我真要犯大錯誤了。”

這裡,是不是讓大家重新來認識了一下孔子?耳目一新吧?曆史上真實的孔子就是一個非常懂得權變的人,隻是後來的宋、明、清時期的孺學家把孔子塑造成了一個呆闆的形象,誤導我們罷了。

現在的我們,有時想事情做事情太過呆闆,一味認死理,反而過猶不及。到頭來,有時可能不但傷害了自己,還傷害了你原先想呵護的人。

孔子實在太偉大了,限于篇幅關系,這裡我權且隻羅列上述幾點吧!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唠叨唠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