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壽終正寝,我們不能不說到一個人人都回避不了的詞,那就是死。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很久以前,人們便給死做了分門别類的定位,給死排了序,由尊及卑的排列是:
崩,“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這裡的崩是指帝王或王後的死。
薨,“明年,丞相薨”,薨,古代原指王侯的死亡,唐朝以後二品以上的官員死亦稱薨。
卒,“永和四年卒”,卒,指大夫死。
不祿,“悲将軍之不祿”,不祿,古代指士的死亡。
死,“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這個大家最熟悉了,泛指平民的死亡。
但這些對于死的表述,其實都不如一個成語來的隐晦巧妙,說“死”而不言“死”,那就是壽終正寝。
壽終正寝,語出明朝人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寝,非侮君而何?”
壽終正寝,指年老而安然死于家中,也比喻事物的消亡(含諷剌意味)。正寝,指家宅的正房。
那從語法角度來看,這個成語怎樣理解?這是一個主謂結構的短語,謂語“終正寝”屬于省略句及介賓結構做狀語後置句,調整完之後應該是“于正寝終”。
壽終正寝,意思是說壽命在自家的正房終結。這是古人最理想的死亡結局,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命終結的狀态,而不是像如今一樣,把病入膏肓的老人留給醫院,進行各種所謂的搶救,死得極其痛苦而難看,毫無尊嚴。這其實也是一種不人道。
所以我說,壽終正寝才是中國人最安詳的死法。
知識點:一、省略句,二、介詞結構做狀語後置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