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1:51:22

兩宋之時,士林興盛,其中有一位人物,被衆人公認為“一代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這位大賢,便是以“先憂後樂”享譽後世的範仲淹。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範仲淹甯鳴而死)1

範仲淹雕塑

01

為人苦奮,為官廉儉

範仲淹兩歲喪父,孤兒寡母生活難以為繼,其母隻好改嫁朱氏。幼年的範仲淹備嘗人生艱辛,但因此也磨煉了他的意志,其窮則愈奮,發奮苦讀,關于他“斷齑劃粥”的事迹,也傳為千古佳話。範仲淹在長白山澧泉寺讀書期間,“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齑十數莖,醋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後來,範仲淹又去應天書院求學,在那裡“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經年累月廢寝忘食的苦讀,範仲淹學問勇猛精進,為日後成為千古名臣砥勵了品格,打下了學識根基。

如果說範仲淹童年、少年備嘗艱辛實屬人生無奈,但他登第出仕後仍過着清苦的生活,則是儒家士人修身的自覺。縱觀範仲淹的人生,其廉潔崇高、敢于擔當,可謂行為世範、高山仰止。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科舉登第後步入仕途。最初在安徽的廣德縣任司理參軍,即相當于現今的縣法院審判員。他為人耿介,常抱着案卷與郡守進行辯論,且将争論的内容記錄在闆壁上,以至他離任時,闆壁已再寫不下字了。司理參軍之職隻是最底層的公務員,薪酬微薄,其時範仲淹的全部家當就是一匹馬,因囊中羞澀,以至他回家接母奉養不得不賣掉此馬以換取盤纏,而徒步回到故裡。

範仲淹以廉儉治家,對家人要求甚嚴,要求子孫秉持簡約家風,其“子孫皆守其家法”。史載,範仲淹母親在時家裡還很貧窮,其後雖然出仕發達了,但他廉儉之風不變,若家裡沒來客人,餐桌上很少見肉,妻子兒女的日常用度僅能維持即可。俗話說,家嚴出孝子。範仲淹嚴謹的家風涵養了範家子孫的節操,範家後人亦多以忠孝處世,後人贊其“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

範仲淹曾在《上資政晏侍郎書》中表露心迹:本人雖然官小祿微,但一年的俸祿也有三十萬錢,百姓耕田一畝方收獲一斛,一斛所售不過三百錢。按此推算,則農民耕田千畝才有三十萬的收入。如果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那麼本人的俸祿用度相當于百姓耕種二千畝的收成。耕種二千畝田地,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凝結了農民多少血汗。若本人還不為國為民盡心盡力,飽食終日,那就成了“天之螟”“民之螣”了。範仲淹對天地及黎民常懷敬畏之心,知廉知恥之心可昭日月,殊為難得。

範仲淹晚年任杭州知州,其時許多朝中退休官員以及文人高士在西京洛陽築宅安家,頤養天年。他在杭州的弟子們亦勸其到洛陽建宅安家,以娛天年,但他皆一一謝絕。據《言行錄》載,範仲淹入仕凡38年,官居參知政事(副宰相),一直保持廉儉之風,未增加一名仆役。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範仲淹甯鳴而死)2

嶽陽樓畔千帆過

02

先憂後樂,敢于擔當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表現了範仲淹強烈的擔當意識。

天聖四年(1026年),範仲淹于泰州西任溪鹽官,此地瀕臨大海,常有海潮淹沒田地之災。範仲淹緻信知州張倫,建議修築壩堰以防海潮,張倫閱信欣慰——不想部屬中有如此關心地方建設的人才,欣然采納範仲淹之議,并調任他任知縣,負責築壩修堰事宜。範仲淹受命不敢懈怠,迅速組織民力物力築修捍海堰,結果消除了海潮之患,使大量土地成為肥田沃土,受益百姓甚衆。

景祐二年(1035年),範仲淹由睦州調任蘇州,他新任職時,适逢洪水泛濫,莊稼顆粒無收。範仲淹一邊開倉赈災,救濟難民,一邊迅速組織人力疏通河道,興修水利,以徹底根除水患。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蘇州遂成魚米之鄉、人壽年豐之地。無論範仲淹到什麼地方任職,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産,興修水利,培養人才。關注民生疾苦、辦實事,成為他從政生涯的鮮明特色。

如果說一位官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政績,那是并不難的事,在官場上最難的事,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犯有嚴重不正之風而去犯顔直谏。因為前者不僅沒有政治風險而且還會得好的名聲,後者則有直接的風險後果。但範仲淹不顧官場險惡,曾多次犯顔直谏,因而屢屢遭受貶谪。

天聖七年(1029年),皇帝欲率百官為劉太後祝壽,面對如此有違國體的行為,不少大臣私下頗有微詞,但沒人能站出來勸谏。秉性正直的範仲淹挺身而出,他直接上疏到劉太後那裡,并指出皇帝“有事親之道,無為臣之理”,意謂皇帝孝敬太後可以在内宮率宗族行孝親之禮,但若率百官在朝堂之上行禮,則有損國體皇威。範仲淹還在上疏中要求太後還政于仁宗。範仲淹此舉,無異于太歲頭上動土,結果,劉太後盛怒之下,将範仲淹逐出京師,發配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任通判。

範仲淹此舉,就連舉薦他在京任職的晏殊也不理解,責之有沽名釣譽之嫌,行為有失輕率。範仲淹不便頂撞恩師,回了一封言辭委婉的信訴說原由:如果身為命官眼見朝廷犯錯都不敢勸谏,就對不起那份俸祿,也對不起江山社稷;如果大家都放任不正之風,則國何以為堪?表明自己不願做明哲保身的太平官。即使範仲淹被外放邊遠江湖,他仍然時不時上疏朝廷提出自己的一些利國利民的政見,由此可見其拳拳的報國之心。

不久,劉太後去世,範仲淹以其正直的名聲獲得朝野尊重,很快被皇上召回任專門規谏朝政的右司谏。其時宮中發生了因後妃争寵而導緻郭後誤傷帝頸事件,仁宗惱怒,加之權相呂夷簡進讒,便決定廢後。範仲淹認為,郭後并無過錯,皇上寵愛的妃子人品還不如郭後,廢後不僅有違朝廷先例,更擔心由此引起朝綱混亂,于是範仲淹上疏阻止仁宗廢後。其結果是觸怒龍顔的範仲淹被外放睦州(今浙江桐廬)任知州。

範仲淹雖屢遭貶谪,但其每到一地,不是興農桑,便是修水利,或辦學校樹人才,絲毫不見其處江湖之遠的抱怨情緒,令人欽佩。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範仲淹甯鳴而死)3

嶽陽樓一層刻有《嶽陽樓記》

03

甯鳴而死,不默而生

景祜三年(公元1036年),範仲淹通過向仁宗皇帝進獻《百官圖》,對宰相呂夷簡的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并對宰相把持朝政、培植黨羽等行為表示了極大憤慨。同時,他主張皇帝應改變現有的用人制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這一行為,對時任宰相之高位的呂夷簡而言,不啻是對其權威最嚴重的挑戰和打擊,他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以“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的罪名,對範仲淹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擊。最終,範仲淹不敵呂夷簡的老謀深算,無奈落得個“被罷黜,改知饒州”的下場。

到了饒州後不久,範仲淹的夫人李氏,便因病去世了。這對重視家庭親情的範仲淹而言,應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上文說過,範仲淹兩歲喪父,後随母改嫁到長山朱氏,一度被改姓為朱,直至他考上進士,都是用的朱姓。不管是範仲淹本人,還是其當世之人,以及後來諸多範仲淹的研究者們,留下的各種存世文稿中,對範仲淹和其繼父的關系,并沒有過多的評論和判斷。但是,蘇轼曾有一句“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便可知道大概情況,範仲淹在親情方面,應是很失意的。範仲淹進入仕途後,便歸宗複姓,恢複範仲淹之名,不但接母親到身邊贍養,以盡孝道,且對同母異父的三個弟弟和本家的範氏族人也都有照拂。

可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範仲淹,也有因幼時親情缺失,存有情感脆弱的一面,而他的夫人李氏,無疑是給予他生命中最多溫暖和柔情的一個人。所以,看似任何時候都戰不勝、打不倒的範仲淹,無論政治上遇到多麼強勁的對手也愈挫愈勇的他,在此刻卻敗給了莫測的命運,在政治失意與痛失親人的雙重打擊下,他因此而重病不起。這應是自範仲淹進入仕途後,所面臨的一次最嚴重的人生考驗了。如果他就此沉寂,一蹶不振,或就此屈服,明哲保身,那麼曆史也将因此而失去絢麗的一頁篇章。然而,正因為他是範仲淹,即使一時蒙塵,他也依然是那顆最璀璨的明珠。因為,幾千年的文學史上,能夠頌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絕世名句的人,也唯他一人了,他是注定為千世萬代所景仰、為曆史所銘記的人。

範仲淹的好友,其時正在附近做縣令的梅堯臣,目睹範仲淹所經受的一系列不幸,為了勸誡範仲淹,特别作了一首《靈烏賦》給他,勸他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兇訊而“招唾罵于裡闾”,勸其莫過于耿直,免遭殺身之禍。範仲淹卻立即回寫了同題《靈烏賦》給梅堯臣,斬釘截鐵地表示,“甯鳴而死,不默而生”,此言一出,凜然大節的氣勢頓時躍然紙上。後人無法得知,當梅堯臣看到這句話時,他到底會有怎樣的反應,但範仲淹在向世人表明,為了堅守自己心目中的大義,他無懼任何犧牲。再回過頭來看看,他于天聖八年,給晏殊的書信中所提及的内容:“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最真實的範仲淹,他的心中裝得下“天下”,卻唯獨裝不下一分私心,無論何等困厄,他始終無改其“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的本色。

範仲淹甯鳴而死不默而生(範仲淹甯鳴而死)4

湖南省嶽陽市西門城頭嶽陽樓湖景

04

救國危難,治軍有方

範仲淹的人格魅力不僅表現在每到一地為官做出斐然政績,面對不正之風哪怕是當朝太後、皇上、宰相之不正敢于鬥争,更殊為難得的是,當國家處于危難之際、存亡之秋,他敢于挺身而出,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北宋時期,盤踞在甘肅、甯夏一帶的西夏國常威脅北宋邊境,當時西北邊境吃緊,陝西安撫使韓琦向朝廷請求調範仲淹協助防敵,範仲淹遂由越州調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範仲淹來到陝西,經實地探察,認為西夏乃遊牧民族為主,強于行動之迅捷,而我方的禦敵之策應采取以靜制動的方略。但韓琦不以為然,決意以五路進讨,結果損兵折将,也由此證明範仲淹軍事韬略的高明。

這時朝廷恢複了範仲淹天章閣待制的官階,範仲淹同時擔任永興軍兼延州(今延安)知州。範仲淹整軍經武,裁汰老弱,起用能者,甚至大膽起用曾犯過錯誤但有能力的人。他認為現在邊庭局勢緊張,人才是最寶貴的财富,如果“有過”而棄之不用,則“有過”之人便會走向自己的對立面,正所謂“獸窮則變,人窮則詐”。陝西在範仲淹、韓琦的苦心經營下,尚武之風興起,武備充分,西夏統治者懾于範仲淹威名,數年不敢輕舉妄動。

按時下的标準看,範仲淹應該屬于全能型人才,他進可以為相,出可以為将,更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大家,其無論在哪個位置上,都充分顯示了自己傑出的才能。往事已千年,範仲淹的一身正氣、敢于擔當、先憂後樂的人格風範,對今天的我們仍然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