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奧迪通過把越野車上的四驅系統移植到轎車上,打造出了大名鼎鼎的quattro四驅系統。
而以後驅著稱的寶馬,自然也不甘落後。在奧迪quattro成名後的1985年,寶馬為第二代3系(内部代号E30)的325iX配備了四驅系統,提升了車輛的穩定性和通過性。
1995年,寶馬又推出四驅版本的5系。
初代寶馬四驅
寶馬最開始的四驅系統,中央差速器采用結構簡單的粘性耦合器,當出現較大轉速差的時候,粘性耦合器中的矽油流動并且發熱,産生較大阻力,将傳動軸“連接”在一起,配合行星齒輪,使得前後橋動力輸出分配為37:63,整體還是偏向于後驅行駛
粘性耦合器結構簡單,不需要人為幹預,但是動力傳遞有一定的遲滞性。
最開始的寶馬四驅,更多的還是進行簡單的嘗試,并沒有下決心打造屬于自己的四驅系統。
偷師路虎 ADB-X四驅1994年,寶馬内憂外患,為了擴大規模和影響,一口氣買下了路虎、MINI、羅浮、MG四個汽車品牌
雖然後來路虎賣給了福特、羅浮和MG賣給了鳳凰集團,但是在收購路虎之後,寶馬發現了新的商機,決定打造SUV車型,内部代号E53,也就是第一代的寶馬X5,寶馬X系列也正式誕生。
第一代的寶馬X5算是路虎攬勝和寶馬5系的組合體,四驅系統和天地門的設計源自路虎攬勝,發動機和電子系統來自寶馬5系。
這套全時四驅系統,也是xDrive的雛形。為了避免集團内部的路虎競争,寶馬X5弱化了越野能力,更偏向于公路行駛
前後橋并沒有差速鎖,遇到車輪打滑,隻能依靠DSC系統輔助刹車來完成四個車輪的動力分配。這種依靠制動力來分配動力的系統被寶馬成為ADB-X
xDrive正式誕生
到了2003年,寶馬再度發力,推出了寶馬X3。與此同時,寶馬正式發布了xDrive全時四驅系統,并且首先應用于X3車型上。
相比較之前的全時四驅系統,xDrive是基于後驅打造的全時四驅系統,由濕式多片離合器負責前/後橋的扭矩分配,并且前/後橋都采用開放式差速器。
正常狀态下,前/後橋間的動力輸出為40:60,車輛依舊呈現後驅車的感覺。當車輛的ABS以及DSC系統檢測到車輪打滑,xDrive系統可以在0.1s内将100%的動力傳遞至前軸或者後軸,這是奧迪quattro也做不到的。
中期改款的寶馬X5也換上了全新的xDrive系統,媲美轎車的操控性,更好的空間和通過性,讓寶馬X5獲得了大量的訂單,也讓同時期的大衆途銳、保時捷卡宴和奧迪Q7都黯然失色。
xDrive不斷升級
随着X系列的成功,寶馬陸續将xDrive系統應用到旗下的轎車上,也讓寶馬的四驅技術越發成熟
在2008年,寶馬正式推出了代号為E71的第一代X6,并推出了DPC動态驅動力控制系統
通過在後橋配備一組多片離合限滑差速器,使車輛獲得了主動調節兩個後輪動力分配的功能,有了DCP的加成,寶馬的四驅系統變得更加強大。
橫置前驅的xDrive
但是寶馬,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2014年寶馬正式發布UKL平台,也是寶馬首個橫置前驅平台
這個平台無法與xDrive兼容,寶馬也不得不選擇瀚德四驅系統,正常行駛狀态,後橋隻擁有5%的動力分配,徹底淪為前驅車
比如說寶馬的X1、X2,雖然挂着xDrive的标志,但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寶馬四驅
小結
總得來說,寶馬的四驅系統雖然比奔馳、奧迪出現的都要晚,但是堅持操控和運動,憑借偏向後驅的xDrive,讓寶馬的X系列車型,在SUV領域獨領風騷,雖然犧牲了部分越野能力,但是運動和操控,才是寶馬的追求。
下期我們來聊聊奔馳的4MATIC,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