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太陽發光發熱是通過氫核聚變産生的,而我們人類制造的氫彈以及可控核聚變技術也都是通過氫核聚變産生的,然而它們的氫核聚變方式卻并不一樣。
核聚變是在極端的高溫高壓環境下促成的,它必須能使原先的原子結構破解重組,生成新的原子才能發生,元素周期表上位于鐵元素之下的元素核聚變都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産生能量,其中以氫元素的聚變産生的能量最多。
太陽是一個質量巨大的自然天體,是我們地球質量的33萬倍,其内部可以産生足夠的高溫高壓,在超過400萬開爾文的溫度下,在物質密度是固态鉛的十倍以上的情況下,就可以将它内部的氫元素進行聚變了。
氫元素有三種同位素:氕、氘、氚。在恒星的内部,第一步聚變就是将兩個氕核聚變為氘核,并釋放一個中微子和正電子,這時候就有能量産生了。而當正電子遇到周圍的電子,就會湮滅為兩個光子,這就是太陽光的最初起源。而兩個氕原子轉變形成氘後,又會以兩個氘原子核聚變轉變成氦原子,這一過程中也可以釋放大量能量并産生光子。
但是我們人類所利用的氫彈核聚變以及可控核聚變技術都是将氘或者和氚聚變成氦,并沒有太陽氫核聚變中的氕原子轉變成氘原子,配合太陽的氫核聚變并不相同,人類所利用的氫核聚變能量的釋放相對于太陽的能量聚變方式來說要少多了。
太陽内部有着1500萬攝氏度的高溫,壓力更是非常巨大,内部的物質密度也非常高,所以太陽可以将氕、氘、氚三種氫的同位素進行核聚變,每秒鐘就有400萬噸左右的氫同位素被聚變釋放能量,所以太陽才能是一顆能量巨大的恒星。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約1.5億公裡遠,但我們仍然能感到太陽光輝的溫暖,地球上的萬物生命也都依賴着太陽的溫暖光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