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楊俊傑、曹琦 等 責任編輯:武千妍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項利軍利民的大事,不僅與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緊密挂鈎,同時也是激發适齡青年從軍報國熱情的“放大器”。近日,中國國防報記者和通訊員深入陝西、雲南兩省各地,對退役士兵安置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亮點頗多,暖心事不少,可難題、難事也有。
利軍利民的大事,一定要辦好
——對陝西、雲南兩省退役士兵安置情況的調查
“爸,過幾天我就回家了,上次您說的咱縣裡關于退役士兵的安置政策準确嗎?您再去問問。”“學長,我就要退役返校了,有你珠玉在前,我對我們退役大學生士兵的就業前景十分看好。”飛快地舞動指尖,這些文字通過微信、短信迅速傳播,在金秋9月傳遞着收獲的喜訊。近日,本報記者和通訊員深入陝西、雲南兩省各地,對退役士兵安置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亮點頗多,暖心事不少,可難題、難事也有。當然,受經濟條件制約及承擔國防義務不均衡等因素的影響,導緻有些地方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上存在差異。但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項利軍利民的大事,不僅與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緊密挂鈎,同時也是激發适齡青年從軍報國熱情的“放大器”。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最大努力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做好,說明各級都在用心、用情辦這件事。——編 者
一些退役士兵認為在民營企業工作不穩定,都想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給退役安置工作增加了難度。
企業用工自主與政府指令性分配退役士兵做法發生沖突,出現部分單位拒收退役士兵等現象。
退役士兵安置難、上崗難、待遇落實難等問題導緻适齡青年參軍熱情不高。
這難那難,關鍵在于盡最大努力破難
■楊俊傑 中國國防報記者 曹琦
新形勢下,退役士兵安置現狀究竟如何?安置過程中有什麼矛盾困難?如何破解這些難題?近日,記者行走在三秦大地,将退役士兵安置的喜與憂一一攝入鏡頭。
現狀:素質過硬受歡迎,崗位受限難安排
今年上半年,榆林市舉辦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推薦就業招聘會吸引了85家企業前來參會,為1853名退役士兵提供了崗位。金盾安防公司人事部經理董建說:“退役士兵綜合素質好,不怕吃苦,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加入團隊。”
陝西省曾對100名退役士兵安置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其中,84人被單位認為适應崗位能力強,32人已成為所在單位骨幹,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對退役士兵的工作态度和敬業精神給予充分肯定。
暖心事還有不少。秦嶺深處的商南縣積極探索優撫安置的新途徑新辦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近4年來,全縣96名城鎮退役士兵全部陽光安置到行政或事業單位,安置率、上崗率、滿意率均達100%。
面對一幕幕喜人場景,陝西省民政廳安置辦的王星卻高興不起來。“喜憂參半啊,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依然被一些難題困擾着。”王星說,随着我國各項改革事業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現行安置辦法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就業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退役士兵的安置日趨困難。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僧多粥少’。”西安市閻良區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說,按照政策,他們每年須接收50名左右的退役士兵,這相當于每年給他們分配一個車間的人員。這位負責人一再訴苦,“我們效益連年下降,但又不得不執行政策,确實有困難。”
在調查中,對當前安置政策感覺難執行的企業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相對欠發達市縣。加之不少退役士兵認為民營企業簽工作合同不穩定,理想的安置去向仍然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這就造成了效益好的民營企業“吃不飽”、人滿為患的企事業單位“吃不下”的局面。
困難:觀念陳舊期望高,現行政策難适應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接收單位拒絕接收、拖延接收、“點名”接收、接收後不安排上崗等現象并不鮮見,退役士兵安置難、上崗難、待遇落實難的問題也較為普遍。
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2011年新《兵役法》頒布實施後,陝西省适齡青年應征人數急劇下降,報名人數和征集任務數之比由以前的4.2∶1下降至1.8∶1,個别縣(區)在反複動員後仍出現征集任務難以完成的現象。
“各地征兵任務完成的好壞,與當地安置政策緊密相連。”該省軍區動員局參謀呂森告訴記者,有些市縣經濟條件好、安排壓力不大,他們的安置政策就比較吸引人,征兵數質量便水漲船高,反之亦然。談及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時,呂森表示很難。
難在哪?
觀念陳舊。調查發現,很多退役士兵采取參軍的方式來實現“曲線就業”,把當兵作為就業的一種渠道,認為“當兵就是為了有個工作”,以緻在安置選擇上患得患失,思想壓力很大。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造成安置難的因素有很多,互相作用。”王星介紹說,随着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精簡和國有企業減員增效政策的實施,接收退役士兵的空間逐年減小,同時,企業的用工制度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最終形成了由市場起基礎性配置作用的勞動力市場。
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企業用工自主與政府指令性分配退役士兵做法便極容易發生沖突,出現部分單位拒收退役士兵、前門接收,後門下崗、安排工作無崗位,扶持就業無經費等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措施:多管齊下保安置,滿懷感情服務好
這難那難,隻要對國防建設有真感情就不難。
在采訪中,鹹陽市秦都區《關于從符合秦都安置條件的轉業士官和城鎮義務兵中招考治安協管員的公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秦都區人武部部長潘林海介紹說,每年他們都會結合工作實際和崗位需求為退役士兵安排專門的招聘會和招考活動,2年來,已妥善解決160名退役士兵的安置問題。
時代在變,陝西省的安置措施也努力與之相适應。
陝西結合省情,在全國率先推出按學曆優待和“四個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取消原有的按城鄉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全省征兵工作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按學曆優待的政策不以城鄉地域差别發放優待金,讓适齡青年尤其是高學曆人才後顧無憂。”該省軍區動員局局長範穎非介紹說,他們将入伍新兵按照學曆進行區分,每月發放家庭優待金。“高原條件兵”在發給其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的基礎上,每人再給予一次性獎勵金2萬元,所需資金均由省财政通過轉移支付全額下達。
對于大學生退役士兵和立功受獎的退役士兵,該省實行 “四個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即:在有編制的前提下,政法幹警招一批、專武幹部招一批、村(社區)幹部招一批和其他公益性崗位招一批。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翻閱文件,記者看到,他們對拒收、拖延安置和未完成安置任務的處罰措施作了專門明确,措施清晰、條條有力。對拒絕接收退役士兵和未完成安置任務的,凍結其單位人員錄用、調動、編制審批事項;對拖延安置和無故降低安置标準的單位和主要領導,不得參與本級及上級雙擁先進表彰評選,并追究問責。
“落實好國家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關國防和部隊戰鬥力建設,也是最好的征兵宣傳。”該省軍區政工局主任史建國說,今年是軍隊改革的推進之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更是要擺在重要位置,下一步,他們将聯合省裡有關部門,與時俱進出台安置政策,切實把退役士兵安置好,幫助他們邁上新征程,創造新業績。
實在的舉措
雲南省出台“雙考”政策,給退役士兵搭建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安置平台,讓安置工作有法可依。
陝西省推出按學曆優待和“四個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全省征兵工作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優待政策的出台、保障體系的建立,讓不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退役士兵吃下“定心丸”,他們幹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
這招那招,實在管用就是妙招
■張 軍 張雪飛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柯 穴
“為官兵後路後院減負,就是給軍改前方前線助力。”2017年6月30日,雲南省委召開議軍會,退役軍人安置是其中一項重要議題,會上對具體責任、安置任務、保障措施提出剛性要求,并實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和目标任務完成時限倒逼機制。
實招破解安置難題
3月20日,昆明陽光明媚,五華區2017年退役士兵安置就業待選崗現場人聲鼎沸。兩間教室的門上分别寫着“選崗室”和“辦手續室”。“選崗室”内紀委、監察、人事、勞動、民政等部門的同志各司其職;“辦手續室”内轉接黨團員組織關系、開介紹信和提取檔案、生活補助發放的标識醒目,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筆者在選崗結果公示牌上看到,以167分的總成績高居五華區“雙考”第一名的劉飛舟已确定到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分公司上班。一名選崗剛結束的退役士兵,迫不及待地給戰友打電話:“我的‘雙考’成績不錯,工作搞定啦!”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雲南是一個邊陲省份,盡管不是兵源大省,但每年的退役士兵安置任務很重。民政局領導告訴筆者,近年來國企改制重組、行政事業單位縮編等原因,崗位資源越來越少。曲靖市民政局安置科的一名幹部說:“以前每年一到安置季節,電話響也不敢接,就怕是說情電話。”
“雙考”,這種以公開安置政策、安置對象、安置崗位為基礎,以文化考試和實績考核為依據,對符合安置條件并要求實行就業安置的退役士兵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擇優安置辦法,自2005年在全省推行,2017年上升為制度規範。
“公務員考錄時,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視同基礎工作經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并根據服役年限和立功受獎情況在總分值中予以加分。”今年7月,大理市退役士兵安置雙考結束,有着16年軍齡的退役士兵王宗明總成績在全市排第三。選崗的前一天,他接到了大理市城建局的工作邀請。放下電話,他興奮地說:“工作先來找我了,‘雙考’政策給了大家一個靠實力比拼的公平機會。”
政策助推創業人生
去年12月,杜少紅退伍回到家鄉昆明市。入伍16年,3次榮立三等功,有好幾個不錯的單位等着他選擇,但他看到政府出台的助自謀職業士兵創業的優惠政策後,便毅然選擇了這條路。
杜少紅口中所說的優惠政策,是雲南省出台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的優待政策: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由安置地民政部門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數額為退役金基本标準的80%,再乘以軍齡。其中,獲得榮譽稱号或立功的士兵,地方還将發放15%至5%的經濟補償。省級财政補助1200元基本标準和立功受獎1/3增發标準,其餘部分由州(市)、縣(市、區)财政補足。
“這在前些年完全不是這樣。”昆明市民政局安置處副處長黃明貴告訴筆者,以前,很多退役士兵及家長就業觀念比較陳舊,導緻很多城鎮退役士兵寄希望于政府安置,不願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
近年來,雲南省加大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提供就業服務、小額擔保貸款、個體經營減免費用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力度,先後制定了《雲南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促進辦法》等10多個法規政策,建立了全省自謀職業補助經費長效保障機制,自謀職業補助經費列入各級财政預算,确保了自謀職業補助金及時足額發放。
2013年,林富海從部隊退役後回到家鄉盈江縣東棚洋村。當了解政府扶持退役士兵創業優惠政策後,他決心在家鄉這塊貧窮落後的土地上開始自己的創業人生。
東棚洋村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适合種植草果,當年,林富海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并向銀行無息貸款5萬元,采取引水開墾種植的方法種植草果,種植草果15畝,杉木20畝,核桃10畝。他高興地告訴筆者,目前樹木全部挂果,今年預計收入可達8萬元以上。
保障體系安定人心
“退役士兵安置培訓經費補助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同時省級财政大幅提高培訓補助标準……”近段時間,這一喜訊讓雲南省退役士兵喜上眉梢。
“現行的政府安置條件對很多士兵來說是達不到的,特别是一些農村籍退役士兵。”省民政廳領導說,通過加強教育培訓,使不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參與市場競争實現就業,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大幅提高退役士兵安置培訓經費補助是加強退役士兵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措施之一。
《雲南省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辦法》的出台,不僅讓教育培訓經費有了保障,還規定可根據用人單位和社會化需求及退役士兵意願,以“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為重點,提升退役士兵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6年間,全省城鄉退役士兵100%參加了短期技能教育培訓,城鄉一體化免費培訓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業的成效明顯。
“扶上馬”更要“送一程”。今年7月5日,昆明市退役士兵供需專場洽談會在民航路人力資源市場舉行,吸引了來自物業、家裝、快遞等領域的共115家效益較好的企業參加,提供了包括項目經理、駕駛員、銷售員、業務員等在内的各類崗位共3350個,供求職的退役士兵自行選擇。洽談會現場共有2800餘名退役士兵到場求職,在現場達成就業意向的有1360人。
“在建立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方面,臨滄市還探索建立健全了退役士兵部門聯動服務承諾機制。”省民政廳安置處副處長陳輝芳告訴筆者,臨滄市所轄各縣、區出台了《公共服務承諾書》,組織40多個公共服務職能較多的政府部門、社團組織和企業,以文書形式向退役士兵發出服務承諾,内容涵蓋經商辦企業、就業培訓、稅收減免、招考錄用等方面。該市還推薦退役士兵參加基層組織工作,目前全市村組幹部中,502名是退役士兵。
建立服務保障體系,給老兵吃下“定心丸”。近年來,雲南各級安置部門積極轉變工作職能,把單一的接收安置向服務保障延伸,将退役士兵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納入當地社會保險體系,加強退役士兵就業去向跟蹤調查,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妥善解決退役士兵後顧之憂。
(漫畫由楊世超、李子傑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