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易經的氣、理、象、數中,讀象法是切入易經比較簡單明了的方法。「有其象,必有其質」,目之所及,全部揭示本質。
緣起
望遠鏡的發明,讓人類認清了自己所處的位置;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今天,我們可以用極細的顆粒度記錄下豐富的網絡數據,追蹤微信10億用戶每天450億次的互動,根據社交網絡精準地預測用戶的需求。
在大數據裡篩選有效信息,在職場上打怪升級,在人海中尋覓Mr.Right,我們需要掌握一種分析工具,獲得對自己、人群、社會的洞察,重新認識身邊形形色色的現象。
《易傳》曰:「易者象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周易集說》曰:「舍象而窮理,辭雖明,理雖通,非易也」
天上、人間、房子、身體、舌面的象,同時呈現,一一對應,用超越肉眼所見和現代科技的方法,用讀象法和宇宙天地人的整體思維觀進行綜合判斷,我們就能窺探到各種現象的本質和地球生命體的規律。
【易道智慧】的張琛平老師認為,在氣、理、象、數中,讀象法是切入易經比較簡單明了的方法。「有其象,必有其質」,目之所及,全部揭示本質。
「易」解上古神話之盤古開天辟地
傳說上古時期,盤古在一片混沌之中,手取闆斧将混沌劈開,清輕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降為地。後來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他的毛發變成大地上的樹木和花草,肌肉化為土地,血液成為河流,左眼變成太陽,右眼化為月亮……
這些年來我從易經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神話傳說,收獲非常大。可以說易經是打開中國神話傳說,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寶藏的一把金鑰匙。
那麼我們從易經的角度,對盤古開天辟地這個神話傳說是如何理解的呢?
傳說中的混沌一片、茫茫無際沒有天地的狀态,我們在易經裡稱之為「太極」的狀态;後來盤古手握扳斧,分清分濁,分天分地,這時就進入了陰陽的狀态。
然後盤古的身體化為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在易經裡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解讀:宇宙是大人身,人身是小宇宙。
可能有人會疑惑,盤古的身體怎麼可能成為山川呢?血液怎麼可能成為河流呢?中國古人的腦洞開得也太大了吧。
其實很多年前我讀到這個故事時也是這樣想,古人的想象力怎麼會如此豐富,眼睛怎麼可能變成太陽和月亮?
後來随着對易經深入地認識和學習,随着現代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我突然發現,也許這個神話傳說是古人已經對宇宙、對人體有了非常深遠的認知和理解,并将它以神話傳說的形式傳遞給我們。
現在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我經常說一句話:組成我們身體的基本單位元素,與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元素,其實是同一元素。
我們肉乎乎的身體不是單獨創造出來的,它和宇宙中組成各大星雲、各大星體的比較基本單位元素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隻不過是把宇宙裡本有的那些比較微小的量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我們的身體。
也就是說我們本來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與宇宙不可分割,不能将我們的身體與太陽月亮木火土金水……星體割裂開來。
有可能我們身體裡流淌着組成木星的量子,有可能我們身體裡有土星形成時期逃逸出來的量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整個宇宙不過就是一團量子雲而已。
這個觀點和我們古人留傳給我們的神話「盤古的故事」恰好相應。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由衷地對我們的古聖先賢升起欽佩、敬畏之心。現代科技向前奔跑了這麼多年,逐漸才與我們的上古文明發生暗合。
易經三大層面:象、數、理
我在研究易經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猜測和假想:在上古時期,中國古人對宇宙天文學以及人體生命科學的認知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其實東西方文化合流比較主要的契機是什麼呢?是中國的上古科技與現代的西方觀測科技合流,是現代西方的觀測科學逐漸去證實了東方的上古天文宇宙以及生命科學。
這種「宇宙是大人身,人身是小宇宙」的思想,我們中國人管它叫「天人合一」。這就是我們易經的核心地帶了。
有人也許會問,易經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嗎?易經不是觀命占蔔,打卦解卦嗎?籠統地說,易經分了三大層面:象、數、理。
我們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都屬于易經中易理的層面。它是古人發現的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規律和道理,從而用來指導我們的生命、生産和生活。
曆史上,每一次易經從沒落到重興,都是易理當先,因為易理可登大雅之堂。所以咱們這個時代,易經要推出來時,就先是由曾仕強、傅佩榮老先生在中央電視台給大家來講易理。
其實從古至今,太陽底下并沒有太多新鮮事。比如說在漢朝,經曆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又經曆了漢初兢兢業業的耕耘以後,社會的物質基礎不斷豐富。到文景時期,經濟生活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文化便開始複興,那時的文化複興也是以易理派當先。
但大家肯定不滿足于聽聽大道理,更希望古人所發現的宇宙世間萬物的規律,能夠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文景之治後,易理派逐漸衰落,而後興起的則是象數派。
象是通過目之所及,由眼睛看到的所有現象推及事物的本質,它的應用其實非常廣泛,不是單純的手相、面相,比如中醫的望聞問切,其實也是易經相學應用到人體生命健康科學上這樣的一個範疇。
生辰、奇門遁甲、紫微鬥數等等是通過數據的推演、公式的運算,得到一個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個人比較崇尚象學,因為象學是切入易經比較直接、比較簡單的一種方式,所見即所得。
古人将世界看成是一個大的整體、大的太極,将人看成是一個小的整體、小的太極,也可以将我們的臉看成是一個更小的太極,同樣也可以把房子、家庭看成一個小太極。
我們現在生存的世界,頭頂天,腳踩地,可以分為天人地,那麼我們人一樣也是可以分為天人地的。
軀幹看作一個小宇宙
如果把我們的軀幹看作一個小宇宙、小太極的話,同樣也可以分成天人地三個版塊,分别對應上焦、中焦和下焦;人的臉也可以分為天人地,稱為上庭、中庭和下庭;家庭也可以分為天人地,對應我們的父親、兄弟姐妹和母親。
同樣我們也可以把房子看成是一個小宇宙、小太極,那麼房子的「天」就是天花闆以及天花闆上懸墜的所有東西;「地」就是地闆以及地闆體系上所有的東西,比如說地磚、下水道等等。「人」對應的是什麼呢?對應我們房屋中間的牆壁、家具等等。
比如中醫說我們人的上焦可以對應額頭,中焦可以對應中庭,鼻子以下的下庭對應下焦。所以如果有人下巴上長痘,中醫大夫通過望診可以知道患者的下焦不太好,有可能是婦科或者是生殖系統有問題。
結束語
張琛平老師說:「易經不像我們學習普通的文化知識那樣添磚加瓦一塊一塊壘加,它是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明白了。
易經的比較上乘是無極的狀态,術數是向下降了一個維次,需要我們細細地去探索它的小漩渦和小規律,其實就已經離無極的狀态甚遠了。
一個生辰,一個奇門遁甲可以讓我們玩上一輩子,玩了一輩子才發現我們一直在路上。學習易經比較好是由上而下地學,而不是由下而上去學,象是體悟「道」非常好的方法或者說路徑。」
與智慧的頭腦對話,段位升級,豁然開朗。希望我們都能回到東方智慧的源頭,升級到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朋友圈和個人發展,重新理解世界和社會。
注:以上文字為鄙人之淺識拙見僅作抛磚引玉,希望大家升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