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最大皮革廠,江南皮革廠倒閉了……我們沒有辦法,拿着錢包抵工資。原價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錢包,通通二十塊,通通二十塊……”
這段錄音原本隻是個杜撰的荒誕段子,可沒想到,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真的倒閉了。
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的故事或許可以劃上句号了。
記者從8月8日《溫州晚報》12版刊登的一則公告發現,署名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稱,面向公司債權人,對其破産财産實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為最後分配。
溫州晚報8月8日刊登的公告
2011年,該公司法人代表黃鶴跑路,至今下落不明。但在2013年,黃鶴突然成為名人——全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販都在循環播放一段“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
這段錄音一度成為2013年的網絡流行語,被網友戲稱為“黃鶴體”或“黃鶴錄音”。至今,網上仍可搜到以此段罵詞為歌詞的網絡歌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當時,面對該杜撰的荒誕段子,全國衆多溫州商人曾集體維權,向多地政府部門舉報此诋毀行為。此後,相關商販受到行政處罰。
“江南皮革廠”登報處置最後的資産
公司法人突然消失,工人工資妥善發放
三無産品借“神曲”上位,溫商集體維權
黃鶴一去不複返,他的傳說卻仍在江湖流傳。2013年,失蹤兩年多的“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突然成了地攤上大紅人。
當時,全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家都在循環播放一段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
該詞最早的使用者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黃鶴大紅之後,一些賣假皮具的不法商販将其作為了一次商機,并逐漸将其變成了一種地攤銷售模式,從最早的一輛推車、一兩張大海報開始,慢慢升級為錄音版、配樂版,“黃鶴的小姨子”等内容也是後來憑空加進去的。
因為廣告詞過于直白刺激,很多市民在經過時,往往會停下腳步看一看地攤上的皮包,向老闆打聽黃鶴跑路的事是不是真的。而這些攤位上售賣的皮包牌子很雜,絲毫看不到“江南皮革”有關字樣,也沒有包裝、質量卡等,幾乎是三無産品。
後來,該曲通過網絡傳播不斷被重新演繹,逐漸成為了現在網友耳熟能詳的網絡神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無節制的诋毀和山寨品泛濫,激怒了溫州商人群體,面對污名化,溫商們決定為自己“正名”。
記者查詢公開報道發現,2013年10月中旬開始,數百名四川溫商在四川溫州商會的支持下集體維權,收集證據并向當地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門舉報,要求打擊以“黃鶴錄音”诋毀溫商方式叫賣商品的行為。
對此,相關地區政府部門進行了多次聯合執法,并查獲多名用“黃鶴錄音”叫賣的商販。經工商部門摸排查證,這些攤販與“黃鶴”毫無關系,錄音隻是推銷手段,所售皮具也非溫州産品,均為從當地進貨商批發的“三無”産品。因銷售“三無”産品、虛假宣傳,相關商販先後被執法機關給予了行政處罰。
同時,四川溫州商會還向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和溫籍企業家倡議,制止“抹黑形象”行為。該倡議随後獲得多省市溫州商會響應,并進行聯合維權。
報道稱,溫州總商會當時表态,支持溫商的“正名”行為,并将全力為外省溫州商會維權提供幫助。
溫州商人的該次集體維權,被網友稱為溫商證明自己誠信經營的“網絡之火”,亦稱溫商誠信的“第四把火”。
1987年,5000多雙産自溫州的劣質皮鞋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廣場被集中銷毀。這是溫州的“恥辱之火”;
此前的2002年,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将武林門廣場點燃警醒溫州的第一把火的8月8日定為“溫州誠信日”。
網友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