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00:46:17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1

如果不是因為賽格大廈“抖了一抖”,華強北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被人們提起。

2021年5月18日,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突然發生晃動,樓中人員被迅速撤離。沉寂已久的華強北,靠着大樓晃動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據說這幾天,賽格大廈樓下多了很多拍照打卡的人。

這可能是近來華強北最火熱的兩天。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已然不是從前的模樣。

1、

華強北位于深圳中心的福田區,占地約1.45平方公裡,周圍有4條地鐵線,區域有42個出入口。

或許很多人想不到,改革開放以前,華強北還隻是一片水田。

1979年,廣東省電子工業局經過考察,決定将位于粵北深山的三家軍工廠搬遷至深圳,重新組建為深圳華強電子工業公司。由于華強公司是最早落戶的公司,政府在規劃建設時,就将周圍最近的一條道路命名為華強路,而華強北位于華強路北,這就是華強北名字的來源。

随着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各大企業機構陸續來到華強北建廠,華強北逐漸形成了規模,其中最多的就是電子企業。

投資賽格大廈的賽格集團是在1986年進駐的,當時的名字是深圳電子集團公司,由廣東省、深圳市和電子工業部所屬的電子企業吸收其他部門所屬的電子企業組建而成。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2

1988年深圳電子集團公司改名為賽格電子集團,設立了中國第一家銷售國内外電子元器件的電子産品交易市場——賽格電子配套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的160家廠商和10多家港商入駐,華強北的雛形就此形成。

90年代的中國正是發展快速的時期,賽格市場的成立正好迎合了國内對于電子零件産品的需求。到1995年,賽格市場已經從900平方米擴大到12000平方米。賽格集團的崛起成為華強北以及深圳電子産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90年代後期深圳地價逐漸升高,在華強北,工廠紛紛遷走,商場相繼入住,這裡逐漸形成以電子産業貿易為主的商圈。

搭乘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抓住機會的華強北,依靠國内電子産業的崛起,迅速發展起來。

2、

華強北最輝煌的時候,平均每日人流量能達到50萬人次,一天手機銷售額超1億,擁有600億元的交易規模市場,電子市場占全國市場容量的50%。僅僅1.45平方公裡的地方,擁有1萬6千個登記企業、3萬多家商戶和15萬從業人員,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産品集散地。

大街上流傳着一句話:“華強北一個噴嚏,可以讓全國電子産品市場感冒。”

2007年10月,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在華強北誕生。“華強北指數”成為被工信部認可的數據來源之一,而深圳也成為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标”和“晴雨表”。

2008年,在第十屆高交會華強北分會場開幕儀式上,華強北被中國電子商會授予“中國電子第一街”的稱号,這是華強北的高光時刻。

一時之間,華強北風光無兩。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3

2010年以前,人們談起購買數碼産品,第一時間就想到華強北。最成熟的手機市場首先出現在華強北,各地的零售商紛紛到華強北批發進貨;無數幫客戶挑選商品的“背包客”每天在華強北穿梭而過,尋找低價的二手元件,如同淘金一般。

華強北的一個鋪面,出售就立刻有人接手。據本地的商戶介紹,2008年時一個一米的櫃台售價甚至達到30萬元。

3、

華強北的衰落是從2010年開始的。2010,中國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據商務部編著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0-2011年)》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人數達到1.60億人,較2009年底增長48.6%;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4.55萬億元,同比增長23.7%;網絡零售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091.04億元,較2009年的2586億元增長了96.7%。網購成為中國人重要的消費形式。

淘寶、京東、蘇甯易購等電商相繼崛起,瓜分了本屬于線下零售商的大部分市場,華強北也難以避免地受到了強烈沖擊,本在華強北購物的人們紛紛轉向網購。

由于背靠深圳口岸,長期以來,華強北靠着低廉的價格吸引着來自各地的客戶。但随着電商的崛起,價格不再是華強北的優勢。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4

除此之外,在電商平台購物,貨品價格透明,能夠清晰地“貨比三家”。而在華強北,“你不能是個外行,不然很容易被坑”,一個華強北的背包客這麼說。

靠着信息差賺取高額利潤的華強北開始衰落了。

而華強北的名聲也變得惡劣了起來。

由于在華強北電子産品零件品類衆多、價格低廉,裝配一部手機的成本大大降低。2003年起,在華強北,完整的山寨手機産業鍊很快形成。Iphone魔改在華強北一度很流行。“不管你的手機是什麼型号,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外殼改造成Iphone。”

華強北的山寨手機曾一度十分流行,但随着電商平台的崛起和社會對知識産權重視程度的提升,這些組裝産品逐漸也變得無人問津。

但是華強北從此給人留下了“山寨盛行”的印象。搜索華強北,立刻就能彈出“山寨”、“水貨”等關鍵詞。

而深圳期望能擺脫這種印象。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5

2010年底,深圳市啟動了打擊制售假冒僞劣商品的專項行動,行動持續了半年以上。最終,華強北電子市場3600餘商戶退出市場。

據澎湃新聞報道,2011年,在華強北路曼哈數碼廣場以東的居民樓上,近千部山寨的蘋果、諾基亞手機被從18層樓上扔下,碎片鋪滿一地。這是當地警方打擊山寨手機的行動,而山寨手機生産者則在抛棄手機銷毀證物。

4、

2018年左右,華強北開始尋求轉型的機會,做起了“女人的生意”。

明通化妝品市場是華強北首個全面做美妝的市場。除去明通,華強北48個商城中有超過10家已經開始做起了美妝生意。靠着毗鄰香港的天然優勢,華強北的美妝産品價格低廉、品類衆多,生意火熱。據說最火爆的時候,美妝檔口比電子市場櫃台的租金貴30%左右。

但是華強北的美妝生意也遭到了懷疑。知乎上有一個關于華強北美妝的問題:“華強北美妝,是正品嗎?”提問和回答的網友們都對華強北低于專櫃一半的價格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2020年底,華強北卷入“6億”走私案件。新華社評論稱:“海外代購拉着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隻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6

2021年1月,深圳市場監管局、公安等部門聯合對華強北化妝品檔口走私、售假、偷稅漏稅等行為展開檢查,明通化妝品市場從1月4日起便歇業整頓。整頓過後,市場中大量化妝品專櫃撤櫃。

在電子産品市場日漸衰落的情況下,華強北的美妝市場又遭到打擊。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早已不複往昔的模樣。

未來怎樣發展還未可知,但是華強北并沒有放棄轉型的探尋。

2019年華強北建成國内首個5G體驗街區,期望走向創新道路,擺脫傳統的電子批發零售模式,以“智造”代替傳統的“制造”。

深圳賽格廣場曆史(搖晃的賽格大廈背後)7

距華強北街道辦發布數據顯示,疫情之後華強北恢複較好,2020年新增注冊企業約6000家,經核查實有1300家,轄區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營收1711.56億元,同比增長7.4%,區域日均人流量超10萬人。

據中新網22日最新消息,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進行了實時監測,未發現異常。21日零時起,大廈已經禁止進出。目前專業機構正全面加快推進各項監測、檢測、鑒定工作。

或許被賽格大廈吸引來圍觀的人們,能被如今的華強北留住?

(作者丨市界 李惜 編輯 丨老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